新四季網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2023-07-27 16:30:43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一部表現動物本真的紀錄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一:

  周日,忽然想起來同學介紹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已經上映了。這是一部由多位攝影師共花了1年半時間紀錄的一部反映雪豹、巖羊、藏羚羊、大熊貓、金絲猴、丹頂鶴等生存的紀實片,據說是非常的精彩。說看就看,馬上訂票,一家三口出發,在電影開映前趕到了影院。

  影片類似動物世界,但是在影院的效果絕對是在家裡不能比的,場面宏大,波瀾壯闊。看完之後給我的感受第一就是關於自然界的生存競爭。雪豹無疑是高原上的王者,當它站立在高高的山峰上時,仿佛整個世界都是歸它所有。可是弱者們也不是一無所長,善於奔跑的巖羊、藏羚羊,關鍵時候也能躲過它的追殺。藏羚羊寶寶一生下來就能站起來,過一會就能隨著媽媽奔跑,這就是弱者練就的生存的絕技。雪豹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面對同類的逼迫,惡劣的生存條件,雪豹奶媽也只好孤注一擲,去攻擊不太好下手的對手,犛牛。兩個動物母親在面對生死關頭,都表現出了英雄般的氣概,犛牛媽媽用盡全力去攻擊要殺死自己孩子的雪豹媽媽,而雪豹已無退路,拼死咬住小犛牛不放,最終身受重傷,無奈退卻,最終給的鏡頭是它的身軀已經被大雪覆蓋,而它的兩個孩子,也許一樣難以在惡劣的風雪中生存。看到這裡,真的非常讓人感慨。

  其它的動物,也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絕招。大熊貓媽媽自身就很強大,雖然不是肉食動物,但一般的肉食動物還真不是它的對手,而且它關鍵時候還可以爬樹躲避。它一樣會把熊貓寶寶照顧到能獨立生存為止。金絲猴靠集體的力量生存,它們在樹叢的高處也幾乎沒有天敵,丹頂鶴飛得又高又快,所以一樣可以在自然界很好的生存。在我們的人類社會,雖然由於文明進步,沒有自然界那樣殘酷的生存競爭,但在我們這裡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依然信奉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作為弱者,必須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掌握一些弱者的生存技能,才能保證不受到強者的欺凌,不被物慾橫流的社會淘汰。所謂的「強者」,也許一樣會有雪豹的結局。

  影片還重點展現了動物對子女的愛護和整個自然界生命的輪迴,這是個沉重的話題,留待徹底領悟。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二:

  看完《我們誕生在中國》,聽說它被贊為年度迪士尼「動物三部曲」的完美收官之作。前兩部《瘋狂動物城》和《奇幻森林》均在全球獲得票房口碑雙贏,而這部作為有劇情的紀錄電影,名字不玄幻、無修飾,由一群可愛的動物們本色出演,甚至遭遇了死亡。影片一共只有75分鐘,除了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你可以收穫旁坐的無數歡笑和淚水,在大熒幕上你還可以看到中國最美的景色。

  電影前期宣傳沒有很大陣仗,動物們無法為電影站臺,只有全片都沒露過面的周迅和導演陸川替其發聲,然而在今年上海電影節它的展映口碑並不差。經歷口碑慘敗的《九層妖塔》之後,陸川回歸《可可西裡》式的擅長技法,把五組野生動物大家庭一一展現,上演周而復始的生死輪迴。

  75分鐘,四季在更迭,動物「演員」們的命運也在無法對抗的環境中自然發展下去——大熊貓丫丫和美美作為顏值擔當,出場時萌番全場,母女之間展現了相聚別離的悲歡。金絲猴淘淘是一隻攀緣於神農架密林的逗趣頑童,因為家中出現「」二胎而被忽視加入流浪團體,又從天敵手中救回了險遭毒手的妹妹,一家四口共同面對冬季的寒冷,盡顯家庭聚散後的溫馨。雪豹達娃的故事是一個悲劇,雖然它生存在食物鏈頂端,但仍要為哺育兩個幼子四處覓食,甚至與同類衝突。大雪紛飛,達娃為了給孩子找口糧,不惜負傷與犛牛對抗,最終沒有逃脫自然界的生死法則——弱肉強食。

  丹頂鶴是劇中的客串嘉賓,也是中國傳說中不可缺少的神鳥。除了上面三個動物家庭,影片還用藏羚羊和丹頂鶴串聯整個故事,從中傳達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主題。

  觀眾興許會認為這是一部表現動物本真的紀錄片,其實不然。電影是先有故事大綱,然後去獲取攝影素材,最後通過後期剪輯把零碎的畫面串成一個完整的劇本。

  雖說如今劇情片為追求真實會以偽紀錄方式呈現,紀錄片也越來越向故事片靠攏,但是這部看似原生態的紀錄電影,還是披著一件精心包裝的人類視角的外衣。三年時間製作,基本全靠後期剪輯去還原一個事先構想好的大綱,是否違背了紀錄片的創作初衷?動物世界中確實存在人群意象和家族觀念,但是如果將之完全真實展現,必須花費超長時間的忍耐力。比如雅克·貝漢拍攝《海洋》耗時五年。而國內願意為拍一小段影像在荒郊野地蹲守兩三年的寥寥無幾,攝影技術的未達標也只能讓導演半展實景半推理念。當然導演陸川本人也否認這是一部紀錄片,但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欺騙」了擁有深切代入感的觀眾。

  本片運用匹配剪輯和蒙太奇等手法,實現了理想的串聯效果。只是製作團隊都將主觀思維優先導入,甚至曲解了動物某種行為的特定意義。比如通過結合蒼鷹捕獵和金絲猴「淘淘」飛躍的畫面,給人「淘淘」拯救妹妹的錯覺;現實中雪豹達娃其實繼續很好地活著,但是為了人為製造悲劇結尾,它在影片裡「被死了」;個別畫面背景顏色不一致但還是放置一起,拼貼痕跡明顯。再加上後期剪輯,可憐的動物們日常稀鬆的平常都被賦予了稍加複雜的過度解讀,還以此賺取了觀眾的眼淚和歡笑。

  談起旁白配音,周迅的聲音固然擁有磁性,但放在電影裡,周迅自然而發的眾多擬聲詞顯得太過頻繁。強烈的主觀意識迫使觀眾置身其中代入情感。加上後期的音效點綴,確實擁有更強的影像表現力,但是卻失去了一種自然的原味。畢竟動物不能說話,這也是和人最大的區別。

  誠然,在好電影極度空缺的暑期檔,《我們誕生在中國》還是一抹比較溫暖的清流。它延續了迪士尼一貫的愛與家庭主題,老少鹹宜闔家歡樂會有一批熱愛它的群體。至於它上映後的口碑如何,觀眾心中自有評判。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