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2023-07-27 16:30:43 1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一部表現動物本真的紀錄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一:
周日,忽然想起來同學介紹的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已經上映了。這是一部由多位攝影師共花了1年半時間紀錄的一部反映雪豹、巖羊、藏羚羊、大熊貓、金絲猴、丹頂鶴等生存的紀實片,據說是非常的精彩。說看就看,馬上訂票,一家三口出發,在電影開映前趕到了影院。
影片類似動物世界,但是在影院的效果絕對是在家裡不能比的,場面宏大,波瀾壯闊。看完之後給我的感受第一就是關於自然界的生存競爭。雪豹無疑是高原上的王者,當它站立在高高的山峰上時,仿佛整個世界都是歸它所有。可是弱者們也不是一無所長,善於奔跑的巖羊、藏羚羊,關鍵時候也能躲過它的追殺。藏羚羊寶寶一生下來就能站起來,過一會就能隨著媽媽奔跑,這就是弱者練就的生存的絕技。雪豹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面對同類的逼迫,惡劣的生存條件,雪豹奶媽也只好孤注一擲,去攻擊不太好下手的對手,犛牛。兩個動物母親在面對生死關頭,都表現出了英雄般的氣概,犛牛媽媽用盡全力去攻擊要殺死自己孩子的雪豹媽媽,而雪豹已無退路,拼死咬住小犛牛不放,最終身受重傷,無奈退卻,最終給的鏡頭是它的身軀已經被大雪覆蓋,而它的兩個孩子,也許一樣難以在惡劣的風雪中生存。看到這裡,真的非常讓人感慨。
其它的動物,也各自有各自的生存絕招。大熊貓媽媽自身就很強大,雖然不是肉食動物,但一般的肉食動物還真不是它的對手,而且它關鍵時候還可以爬樹躲避。它一樣會把熊貓寶寶照顧到能獨立生存為止。金絲猴靠集體的力量生存,它們在樹叢的高處也幾乎沒有天敵,丹頂鶴飛得又高又快,所以一樣可以在自然界很好的生存。在我們的人類社會,雖然由於文明進步,沒有自然界那樣殘酷的生存競爭,但在我們這裡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依然信奉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作為弱者,必須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掌握一些弱者的生存技能,才能保證不受到強者的欺凌,不被物慾橫流的社會淘汰。所謂的「強者」,也許一樣會有雪豹的結局。
影片還重點展現了動物對子女的愛護和整個自然界生命的輪迴,這是個沉重的話題,留待徹底領悟。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二:
看完《我們誕生在中國》,聽說它被贊為年度迪士尼「動物三部曲」的完美收官之作。前兩部《瘋狂動物城》和《奇幻森林》均在全球獲得票房口碑雙贏,而這部作為有劇情的紀錄電影,名字不玄幻、無修飾,由一群可愛的動物們本色出演,甚至遭遇了死亡。影片一共只有75分鐘,除了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你可以收穫旁坐的無數歡笑和淚水,在大熒幕上你還可以看到中國最美的景色。
電影前期宣傳沒有很大陣仗,動物們無法為電影站臺,只有全片都沒露過面的周迅和導演陸川替其發聲,然而在今年上海電影節它的展映口碑並不差。經歷口碑慘敗的《九層妖塔》之後,陸川回歸《可可西裡》式的擅長技法,把五組野生動物大家庭一一展現,上演周而復始的生死輪迴。
75分鐘,四季在更迭,動物「演員」們的命運也在無法對抗的環境中自然發展下去——大熊貓丫丫和美美作為顏值擔當,出場時萌番全場,母女之間展現了相聚別離的悲歡。金絲猴淘淘是一隻攀緣於神農架密林的逗趣頑童,因為家中出現「」二胎而被忽視加入流浪團體,又從天敵手中救回了險遭毒手的妹妹,一家四口共同面對冬季的寒冷,盡顯家庭聚散後的溫馨。雪豹達娃的故事是一個悲劇,雖然它生存在食物鏈頂端,但仍要為哺育兩個幼子四處覓食,甚至與同類衝突。大雪紛飛,達娃為了給孩子找口糧,不惜負傷與犛牛對抗,最終沒有逃脫自然界的生死法則——弱肉強食。
丹頂鶴是劇中的客串嘉賓,也是中國傳說中不可缺少的神鳥。除了上面三個動物家庭,影片還用藏羚羊和丹頂鶴串聯整個故事,從中傳達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主題。
觀眾興許會認為這是一部表現動物本真的紀錄片,其實不然。電影是先有故事大綱,然後去獲取攝影素材,最後通過後期剪輯把零碎的畫面串成一個完整的劇本。
雖說如今劇情片為追求真實會以偽紀錄方式呈現,紀錄片也越來越向故事片靠攏,但是這部看似原生態的紀錄電影,還是披著一件精心包裝的人類視角的外衣。三年時間製作,基本全靠後期剪輯去還原一個事先構想好的大綱,是否違背了紀錄片的創作初衷?動物世界中確實存在人群意象和家族觀念,但是如果將之完全真實展現,必須花費超長時間的忍耐力。比如雅克·貝漢拍攝《海洋》耗時五年。而國內願意為拍一小段影像在荒郊野地蹲守兩三年的寥寥無幾,攝影技術的未達標也只能讓導演半展實景半推理念。當然導演陸川本人也否認這是一部紀錄片,但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欺騙」了擁有深切代入感的觀眾。
本片運用匹配剪輯和蒙太奇等手法,實現了理想的串聯效果。只是製作團隊都將主觀思維優先導入,甚至曲解了動物某種行為的特定意義。比如通過結合蒼鷹捕獵和金絲猴「淘淘」飛躍的畫面,給人「淘淘」拯救妹妹的錯覺;現實中雪豹達娃其實繼續很好地活著,但是為了人為製造悲劇結尾,它在影片裡「被死了」;個別畫面背景顏色不一致但還是放置一起,拼貼痕跡明顯。再加上後期剪輯,可憐的動物們日常稀鬆的平常都被賦予了稍加複雜的過度解讀,還以此賺取了觀眾的眼淚和歡笑。
談起旁白配音,周迅的聲音固然擁有磁性,但放在電影裡,周迅自然而發的眾多擬聲詞顯得太過頻繁。強烈的主觀意識迫使觀眾置身其中代入情感。加上後期的音效點綴,確實擁有更強的影像表現力,但是卻失去了一種自然的原味。畢竟動物不能說話,這也是和人最大的區別。
誠然,在好電影極度空缺的暑期檔,《我們誕生在中國》還是一抹比較溫暖的清流。它延續了迪士尼一貫的愛與家庭主題,老少鹹宜闔家歡樂會有一批熱愛它的群體。至於它上映後的口碑如何,觀眾心中自有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