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爭霸建築詳細介紹(為什麼暴雪會將星際爭霸中人族建築設計成可移動的方式)
2023-04-19 08:43:41 2
Hi~ o(* ̄▽ ̄*)ブ ,大麥的《星際爭霸十萬個為什麼》又和大家見面啦!之前有不少讀者都問我,星際爭霸的遊戲中人族建築是怎麼飛起來的?從設定上來講,人族這些並不是非常標準的建築物,稱其為殖民登陸器其實更加合適。因為實際上,泰倫人類的固定建築和我們在遊戲中所見到的非常不一樣,我們從蟲群之心的開場CG就能窺見一斑,雖然這是未來科幻為背景的遊戲,但是這些建築卻充滿了拜佔庭式的風格。大家看這個CG截圖,其中大量的圓頂建築都是非常明顯的拜佔庭式設計。
其實我們在CG中的克哈行星上所見到的人類建築,也體現了蒙斯克本人的藝術修養,星際爭霸這款遊戲的藝術設定特別有意思,雖然身處科普盧星區,克哈行星上的人類早已和地球人類沒什麼關係。但是他們卻保留著非常強烈的地球藝術文化。這可能也是暴雪自己的特色,如神族的哥德式藝術、泰倫人類的拜佔庭藝術設計,至於蟲族我想不到應該對應什麼,可能對應的是現代科幻電影藝術吧。我們去深入探索暴雪的遊戲,能發現大量深刻的歐美傳統藝術底蘊,這可能也是遊戲製作人員水平的問題。
而在遊戲中人族和神族身上,我們能很明顯地體驗到科幻和傳統藝術相互交融的設定,在很早之前,大麥就已經詳細說過了神族的藝術設定。好了,繼續說回正題,為什麼暴雪要將星際爭霸遊戲中,人族的大部分建築都設定成可以飛行的呢?
對於泰倫人類來說,他們一旦發現一顆擁有豐富礦產資源的行星時,便會派遣前哨部隊控制登陸器前去殖民,而這個登陸器就是我們在遊戲裡所見到的指揮中心,它將攜帶大量的SCV和大量的設計圖紙。到達一顆星球以後,就會開始派遣SCV去開採礦物,然後依靠這些礦物來修建大量的殖民建築,比如我們在遊戲裡所見到的兵營、重工廠、機場等等建築。而這些建築同樣具有飛行功能,目的是當這顆行星的礦產被挖掘完以後,全體可以遷移到另外一顆行星繼續執行命令。至於那些建造成本比較低的科技掛件、補給站等等就不為他們加裝飛行系統了,等到了新的星球或者地區再重新修建就可以啦。
而這些建築的推進引擎的設計思路和我們所見到的飛行器很不一樣,因為這些登陸器需要攜帶大量的建材裝備等內容,因此動力系統的設計方向主要是為了提供更大的運載能力,所以不得不去除了一些加壓裝置以及折躍引擎,來保障內部擁有足夠的空間。像戰列巡航艦因為體型和重量和登陸器相當,所以其實本質上所用的引擎和指揮中心是一樣的,但是戰列巡航艦因為是作為星際戰鬥所使用,因此加裝了一個體型非常巨大的折躍引擎,這導致了大量的50塊錢好兄弟只能睡在走廊。好在快速折躍功能讓他們頂多難受幾天就能到達目的地。
而指揮中心除了載人,還會運載大量笨重的SCV,這些SCV可一點不比那些坦克或者是戰機輕多少,由於本身的精鋼鍍層以及巨大的工業鉗,使得一架SCV的重量約等於一艘維京戰機。所以,本質來說,人族的建築物之所以能飛行,其實還是為了符合泰倫人類這種在各個行星中四處殖民的設定。這裡有個有趣的小知識,其實早期國內正版的星際爭霸中,泰倫人類被翻譯成「浪人特倫斯」,意思就是人類流浪者,倒也是很契合這個名字哈哈。
當然了,對於暴雪來說,背景設定只是其一,所有的設定其實都是為了遊戲性來進行服務的。當初暴雪為何要將星際爭霸的人類建築製作成可移動的模式呢?其實這個靈感來源是來自於紅色警戒。這裡在和各位說一個不為人知的小故事,當初紅色警戒在開發的時候,被EA給予了厚望,後來其中有幾個員工被暴雪挖走去開發一個新項目,而這個新項目就是星際爭霸。
因此,當時紅警的主創知道暴雪在開發星際爭霸以後,很氣憤,認為暴雪剽竊了他們的創意。不過當星際爭霸真正問世以後,他也發現了,實際上這兩款遊戲有很大的區別,就不再提了。不過我們在星際爭霸當中也能看到一絲絲紅警的影子,比如人族能夠移動的基地,紅警本身也有能夠移動的基地。只不過暴雪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改進和創造,讓星際爭霸中人族的絕大部分建築都具有移動功能,並且還是飛行的。這裡確實星際爭霸也有許多的原創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