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課程(中考作文寫作提升課堂)
2023-09-19 18:47:23 1
中考作文課程?中考作文寫作提升課堂:中考作文- --題記、補記及其他,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中考作文課程?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中考作文課程
中考作文寫作提升課堂:中考作文- --題記、補記及其他
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中有一句話「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在文章的關鍵處有幾句精闢的話,就會成為整篇文章的警句。
據說,一個人的閱讀速度每分鐘大約200字。閱卷時,讀一篇中考作文花多少時間?有人做過觀察,大致60秒到90秒之間,一般不會超過120秒。也就是說,判定一篇作文的檔次分數,是在兩分鐘內完成的(初判之後會有一個複評環節,若無爭議也就定了)。這樣看來,讀一篇考試作文,說一目十行有些誇張,而一目三行絕對是閱卷的常態。不然的話,就會影響到流水作業的效率。你怎能指望閱卷老師如欣賞美文一般,細細品讀每一段每一句,乃至句中的精妙之處?
有沒有辦法讓你的作文展現出某種與眾不同、卓爾不群,因而讓人眼前一亮?有經驗的老師會給你一個建議:題目下面加一行「題記」。
在題目之下、正文之前,插入一行語言優美、意味深長的文字,謂之「題記」。其一般格式是:換一行,標上「——題記」,右對齊。
近年來的考試作文,「題記」越來越受追捧。一些所謂的「滿分作文」,也多有「題記」的加持。在平時,題記並不常用,考試中卻備受推崇。為何?為了使作文看上去顯得更有品位,更有文採。是的,題記能從直觀的形式上,對考試作文產生一種好感,似乎一下子能提升作文的思想深度與文學品位,從而吸引眼球,博得青睞。
然而,題記不是純粹的形式,不是對作文的某種裝飾,它是有內容功能的。絕大多數題記,是對文章主旨的一種極為精煉的闡述和概括,揭示出文章在思想上的某種深刻性,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脈動。也有用題記來交代寫作緣由,用幾句引人入勝的開場白,引發閱讀興趣。題記因其語句簡練,含義雋永,也能一定程度上展現作者遣詞造句的才華。如果說「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那麼「題記」能使眼睛熠熠生輝。
題記應是文章的點睛之語。
先舉幾個例子。
(為方便手機閱讀,下面的「——題記」不採用「換行、右對齊」格式)
例① 題目《心中的那盞燈》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的,母愛永遠是孩子心中的那盞燈。——題記
引用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的一句詩,點出了文章的主旨:溫暖並照亮心中的「那盞燈」是母愛。題記貴在簡潔、凝練。
例② 題目《你懂世界,我懂你》
世上最美的語言不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爛,而是最簡單的一句:我懂你。——題記
直接拿題目中的關鍵詞,用來揭示文章的主旨,同時又讓讀者觸摸到作者的情感搏動。
例③ 題目《初中生活散記》
翻書時,一枚楓葉書籤悄然滑落,我彎腰拾起了它…… ——題記
題記也可以採用場景描寫,為敘述鋪設出寧靜優雅的氛圍,如同一部電影的片頭,把讀者帶入敘述者的現場。
例④ 多年前上海有過一道中考作文題:《為自己豎起大拇指》
為自己的什麼而豎起大拇指(自我肯定)?自己身上的哪一點值得自豪自贊?動筆前,首先要確定內容主題,假設:A生選擇為自己某一次的「勇敢」豎起大拇指,B生選擇為自己的一貫「謙遜」而點讚。選材不同,主旨就不同,題記的表述也會不同。
A生的題記:勇氣是年輕人最閃爍的一枚胸章。
B生的題記: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彎腰。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某些選材範圍比較寬泛的題目,題記能幫助確定文章的主旨。
題記,看上去是文章的某種點綴,並非不可或缺;但一旦有了題記,就是文章的重要點綴。題記有格式上的約定俗成,也有寫作上的要求,可以是開宗明旨、簡潔明了,也可以意蘊豐厚、情味綿長。題記的語言特徵是精粹簡練,富有文採。
題記的好處顯而易見。對於即將迎來中考的你,又該如何準備呢?晉代文學家陸機在《文賦》中有一句話「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意思是在文章的關鍵處有幾句精闢的話,就會成為整篇文章的警句。精闢的話即使僅有一句,就能夠很好地傳達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主旨,並因此照亮整篇文章。
說實話,在考場上面對一個全新的作文題目,要立時構思出幾句格言式的題記,其難度相當於「七步成詩」。一般的寫作過程,往往是在寫成了全文後,再把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那幾句話摘出來,放到題記的位置上,而很少是先擬好了題記,再接著寫正文。
一個建議:在考前做點準備,熟讀一些名言警句,默記十來句,以便臨場發揮。因為常見的題記寫法,是先引用一句名人格言,再生發一句自己的感悟。用題記點出文章主旨的同時,也能一定程度上展現自己的閱讀積累。比如——
魯迅在《故鄉》中寫道「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我的生活中,就有這樣一位老師……;
一次垂釣,讓我領悟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蘊含的哲理;
生命因為付出了愛,而更為富足。——泰戈爾《飛鳥集》
寫好題記並不容易,哪怕僅是短短的一行。不能太長,也不能晦澀難懂。須要謹記的和切忌的都是八個字:貼切自然,恰到好處,就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反之,裝腔作勢,生搬硬套,就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效果適得其反,不如沒有題記。
據說,《安娜·卡列尼娜》是託爾斯泰在構思醞釀了十四年之久,又耗費了整整四年創作而成的一部世界文學名著,僅開頭部分就反覆修改了二十餘次。最後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開篇第一句,便是被反覆引用的至理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樸素平實、毫不雕琢,卻是對生活高度概括的一句箴言雋語。
這完全可以看做是《安娜·卡列尼娜》整部作品的「題記」。家庭本就是小說的中心主題,作品的主要人物都依存於此,即便每個人物都在試圖掙脫它的束縛,安娜的死亡、卡列寧的冷漠、列文的精神升華,無不圍繞家庭這一主題。這也正是託爾斯泰為之苦苦思索,而後才有智慧之光的閃現,寫出了這一不朽的名句。
當某種方式被一窩蜂地爭相採用,再新穎別致的形式也會成為另一種窠臼。當眾人都在考試作文裡插入一行題記,用來奪人眼球時,你也可以獨闢蹊徑,嘗試一下其他形式。這也正是本文想表達的另一層意思,除了「題記」,還有哪些其他形式可供選用?
獻詞
平時閱讀中你是否注意到,有些文學作品(翻譯作品居多),在「封面之後、目錄之前」的扉頁上,作者會寫下一行情意綿綿的話:謹以此書獻給我摯愛的妻子。然後「換行,署名」(右對齊)。作者似乎在告訴讀者,歷時數年而完成的這部小說,如果沒有妻子一如既往的鼓勵和支持、沒有妻子長達數年的默默忍受、沒有妻子不離不棄的陪伴……,這部作品的面世是無法想像的。想感謝的話太多,想表白的意思太豐富,於是千言萬語彙成了一句,作者會在作品付印前特意寫下這句話,並要求印在扉頁上。
這不叫題記,而稱作「獻詞」。你也可以嘗試一下,在題目之下寫上一句適合自己身份的、措辭得體的獻詞。比如——
例①《心中的那盞燈》,當主題確定為歌頌母愛,就很適合在題目之下寫上「謹以此文獻給愛我的、我愛的媽媽」;
例③《初中生活散記》,主題是敘述青春洋溢的校園生活,也適合在題目之下寫上「謹以此文獻給終生難忘的我的同窗好友」;
在《迎風而立》的題目之下,也適合寫上「謹以此文獻給一個初嘗人生滋味的十五歲的我」。
署名處寫上「——作者」(不可署真名,否則違規。切記!)。發自內心的一句真情獨白,也會動人心弦。
補記
正文之後,換一行,標註「補記:」。根據內容需要,對正文敘述的人或事作一個必要而簡短的補充交待,這種形式叫「補記」,也叫補敘。
「滿分作文」中見到多的是題記,補記則很少。其實敘事類作文,因其情節性較強而又受制於篇幅較短,只能選取一兩個生活片段,難以把故事敘述完整。其實,有些故事是需要交代結局的,採用「補記」來交代一下,就能彌補敘述的缺憾。這時「補記」就是一個辦法。舉例——
題目《一路花開》,敘述在初一時,我的好友因住房拆遷轉學了。
[補記] 一轉眼三年過去了。當我再一次遇見他時,是在走向中考的路上。想不到我們竟在同一個考場!迎面走來時,我突然發現他的臉上寫滿了兩個字:自信。
題目《初中生活散記》,在散點式描述了校園生活畫面後,文章末尾出現了一個跨越時空的新場景,如同電影最後的「尾聲」。
[補記] 我的眼前閃出了一幅畫面:十年後,一個初夏的午後,我們重又聚首在302教室。每個人坐在原來的座位上,靜靜等候老師的到來……
好的補記,是故事的自然延伸,它構成了文章的一部分,給人以遐想。
小標題
用「小標題」作為文章的結構框架,有一個好處:省卻了過渡段,無需考慮文字上的承上啟下。小標題把全文分成了平行的幾個塊狀結構,能自由靈活地進行時空切換,而不必考慮情節的連貫性。小標題本身就是一種直接的過渡,是文章內容由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的跳轉。
像《初中生活散記》這類題目,因其抒情性特徵鮮明,要用多個時空視點進行描寫和敘述,立體的反映出青春似火的校園生活,就像用幾塊不同形狀的拼版,最後拼成一幅校園生活的絢麗圖景。這時候,採用「小標題」是合適的。
比如:「晨讀」,「一場球賽」,「小徑漫步」,「辯論會」;
換一種風格。也可以形成這樣的小標題:「我姓黃,你們的新老師」,「明天見!」,「畢業前的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