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進氣處理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2:16:46 2
本實用新型與一種內燃機進氣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內燃機進氣處理器。
背景技術:
按,常見的內燃機多由進氣歧管導引外部空氣進入內燃機的燃燒室,俾使燃油可混合空氣於燃燒室內燃燒爆炸,從而產生內燃機運轉作動的動力。然而,常見內燃機運轉作動時其燃油常常燃燒爆炸不完全,並導致產生大量的廢氣和引擎積碳。是以,本案創作人於觀察到上述缺點後,認為常見的內燃機實有進一步改良的必要,而遂有本實用新型的產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內燃機進氣處理器,其可使空氣經由撞擊、摩擦而增加氣體分子動能,從而達到助燃的效果,以使燃燒更完全,並降低廢氣排放。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內燃機進氣處理器,其包含有:至少一殼體,其具有至少一腔室,且該殼體分別設有一進氣孔以及一出氣孔,該進氣孔以及該出氣孔分別與該腔室相連通;多個第一板體,其間隔設於該腔室;多個第二板體,其間隔設於該腔室,且與該等第一板體交錯設置。由此,當氣體由該進氣孔流往該出氣孔時,可透過該等第一板體以及該等第二板體形成氣體擾流及整流。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殼體包含有一第一殼體,以及一個對應該第一殼體的蓋板,該等第一板體設於該第一殼體,該等第二板體設於該蓋板。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殼體包含有一第一殼體,以及一個對應該第一殼體的蓋板,該等第一板體以及該等第二板體皆設於該第一殼體。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殼體包含有一第一殼體,以及一個對應該第一殼體的第二殼體,該等第一板體設於該第一殼體,該等第二板體設於該第二殼體。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第一殼體與該第二殼體對合形成一彎弧狀的中空筒體。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殼體界定有一軸向,該進氣孔與該出氣孔分別開設於該殼體的軸向兩端,該等第一板體與該等第二板體與該殼體的軸向垂直。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殼體界定有一軸向,該進氣孔與該出氣孔分別開設於該殼體的軸向兩端,該等第一板體與該等第二板體與該殼體的軸向形成一夾角。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等第一板體與該等第二板體皆概成一矩形平板狀。
作為優選方案,其中,該等第一板體與該等第二板體皆概成一彎弧狀。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內燃機進氣處理器,其可裝設於內燃機的進氣歧管,並使該出氣孔與該進氣歧管相通,由此,當空氣通過該腔室時,可使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利用該等第一板體及該等第二板體產生撞擊與摩擦,以形成氣體擾流及整流,並增加氣體分子動能,由此改變氣體的流速且令氣體分子在流動過程細微化,從而增加空氣與燃料的接觸面積,俾使燃燒速度更快、燃燒更完全,而有助燃的效果,並進一步達到節省燃料與減少廢氣排放之效,而可提升內燃機的工作效率及品質。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4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5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6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7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8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9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10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11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2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圖13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分解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 殼體
101 第一殼體
102 蓋板
103 第二殼體
11 腔室
12 進氣孔
121 第三殼體
122 第四殼體
13 出氣孔
20 第一板體
30 第二板體
100 內燃機進氣處理器
200 進氣歧管
L 軸向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分解圖以及剖視圖,其揭露有一種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該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包含有:
一殼體10,其具有一腔室11,且該殼體10分別設有一進氣孔12以及一出氣孔13,該進氣孔12以及該出氣孔13分別與該腔室11相連通,於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該殼體10界定有一軸向L,該進氣孔12與該出氣孔13分別開設於該殼體10的軸向L兩端,且該殼體10包含有一第一殼體101,以及一個對應該第一殼體10的蓋板102,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態樣,該殼體10可配合實際裝設需求而選擇形成圓筒狀或其他幾何形狀。
多個第一板體20,其間隔設於該腔室11,於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一板體20立設於該第一殼體101的內周壁,且該等第一板體20概成矩形平板狀,並與該殼體10的軸向L垂直,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態樣,該等第一板體20亦可選擇為彎弧狀或其他幾何形狀。
多個第二板體30,其間隔設於該腔室11,且與該第一殼體101內的該等第一板體20交錯設置,於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中,該等第二板體20立設於該蓋板102,且該等第二板體30概成矩形平板狀,並與該殼體10的軸向L垂直,但此僅為一實施例,而非局限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態樣,該等第二板體30亦可選擇為彎弧狀或其他幾何形狀。
請繼續參閱圖3所示,並請再配合參閱圖1所示,該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可裝設於內燃機的進氣歧管200,並使該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透過該出氣孔13與該進氣歧管200相通。由此當該內燃機作動時,可透過該進氣歧管200使該腔室11產生負壓,而可供導引外部空氣經由該進氣孔12進入該腔室11,並通過該腔室11由該出氣孔13進入該進氣歧管200,然後再進入該內燃機與燃油混合燃燒爆炸。此時,由於該等第一板體20與該等第二板體30交錯設置,並與該殼體10的軸向L垂直,因此當空氣由該進氣孔12通過該腔室11流往該出氣孔13時,會與該等第一板體20及該等第二板體30發生撞擊與摩擦,因而形成氣體擾流及整流,並增加氣體分子的動能,由此改變氣體的流速且令氣體分子在流動過程細微化,從而增加空氣與燃料的接觸面積,俾使燃燒速度更快、燃燒更完全,而有助燃的效果,並進一步達到節省燃料與減少廢氣排放之效,而可提升內燃機的工作效率及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該等第一板體20與該等第二板體30交錯設置,因此可使空氣通過該殼體10的氣體通道呈迂迴曲折狀,故可由以提升空氣撞擊該等第一板體20與該等第二板體30的機率與頻率,從而達到助燃與提升燃油燃燒效率的效果。
請再繼續參閱圖4及圖5所示,其揭露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其與前述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等第一板體20與該等第二板體30皆立設於該第一殼體101的內周壁,且該第一板體20以及該第二板體30皆與該殼體10的軸向L形成一概成45度的夾角,由此,如圖6所示,當空氣由該進氣孔12通過該腔室11流往該出氣孔13時,會與該等第一板體20及該等第二板體30發生撞擊,並因而形成氣體擾流及整流,從而使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可經由撞擊、摩擦而增加氣體分子動能,以由此達到助燃的效果,俾使燃燒更完全,並進一步降低廢氣排放,從而達到提升內燃機工作效率之效。
請再繼續參閱圖7及圖8所示,其揭露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其與前述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等第一板體20以及該等第二板體30皆概成一彎弧狀,由此,如第9圖所示,當空氣由該進氣孔12通過該殼體10流往該出氣孔13時,會與該等第一板體20及該等第二板體30發生撞擊,並因而形成氣體擾流及整流,從而使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可經由撞擊、摩擦而增加氣體分子動能,以由此達到助燃的效果,俾使燃燒更完全,並進一步降低廢氣排放,從而達到提升內燃機工作效率之效。
請再繼續參閱圖10及圖11所示,其揭露本實用新型第四實施例的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其與前述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第一殼體101的斷面成半圓狀,該殼體10還包含有一個對應該第一殼體101的第二殼體103,該第一殼體101與該第二殼體103可對合形成一彎弧狀的中空筒體,且該等第一板體20設於該第一殼體101,該等第二板體30設於該第二殼體103,由此,如第12圖所示,當空氣由該進氣孔12通過該腔室11流往該出氣孔13時,會與該等第一板體20及該等第二板體30發生撞擊,並因而形成氣體擾流及整流,從而使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可經由撞擊、摩擦而增加氣體分子動能,以由此達到助燃的效果,俾使燃燒更完全,並進一步降低廢氣排放,從而達到提升內燃機工作效率之效。
請再繼續參閱圖13所示,其揭露本實用新型第五實施例的內燃機進氣處理器100,其與前述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該殼體10具有三個該腔室11,該殼體10對應每一腔室11各設有該進氣孔12以及該出氣孔13,使該殼體10共具有三個進氣孔12以及三個出氣孔13,且該進氣孔12由可相互對合的一第三殼體121以及一第四殼體122組成,該第三殼體121設於該第一殼體101,而該第四殼體122設於該蓋板102,由此,當空氣由該等進氣孔12通過該等腔室11流往該等出氣孔13時,會與該等第一板體20及該等第二板體30發生撞擊,並因而形成氣體擾流及整流,從而使空氣中的氣體分子可經由撞擊、摩擦而增加氣體分子動能,以由此達到助燃的效果,俾使燃燒更完全,並進一步降低廢氣排放,從而達到提升內燃機工作效率之效。
值得一提的的是,該第一板體20以及該第二板體30的表面不限於平坦的表面,亦可為粗糙的表面,且該第一板體20以及該第二板體30的形狀也不限於平板狀,亦可為圓弧狀、波浪狀或翼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