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槓桿的四種方式(關於去槓桿)
2023-05-02 06:55:38 2
摘要:金融槓桿可以把回報放大,同樣也可以把虧損放大。去槓桿即減少金融槓桿,就像戒毒癮一般,極其痛苦。
關於「去槓桿」,最通俗易懂的解釋
文/陳思進
近期股市跌跌不休,除了中美貿易戰、人民幣匯率貶值,更深層原因是由去槓桿引起的。
還記得2015年的股災嗎?那次股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槓桿問題。即大量資金通過槓桿進入股市,造成股市瘋狂上漲,泡沫泛濫。面對此景,管理層被迫採取措施遏制槓桿炒股,打擊惡意炒作。隨著槓桿資金撤退,特別是轉道到股市的銀行資金全面撤離,導致股市快速下跌,最終形成恐慌性暴跌,釀成股災。
那麼,去槓桿、股市去槓桿是什麼意思?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什麼是槓桿。
金融槓桿無處不在
阿基米德說:「只要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
所有金融衍生產品,就是從阿基米德的槓桿原理發展而來。金融槓桿可以把回報放大,同樣也可以把虧損放大。或許你平時沒在意,事實上,目前中國百姓使用的按揭購房,也屬於金融槓桿。
我幾年前回國探親,為了感受一下國內火爆的房地產市場,於是走進一個新樓盤。售樓小姐熱情洋溢地介紹說:「先生,如果購買一套這個樓盤的房子,只需支付20%的首付款,剩下的我們可以幫你申請銀行貸款,你可以先住進來,錢嘛以後一點一點慢慢還。」
「哇,聽上去不錯!」我隨意應道,接著反問:「那我以後要是付不出貸款怎麼辦呢?」
「那有什麼關係?這房子非常好銷,行情見漲。萬一付不出貸款的話,賣了就是了,肯定是一筆只賺不賠的買賣。你要當機立斷啊,過了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那位售樓小姐所言或許非虛。這幾年,中國的房價似乎只漲不跌,即便「天價」房,也照樣有人搶購。但眾所周知,絕大多數買房子的人,都不是一次性付款的。聰明的投資人(應該稱炒房者),即便懷揣100萬元(假如一套房子為100萬元),他會非常聰明地買5套,每套房子支付20%的首付款,自然而然運用了金融槓桿的原理,然後等待房子上漲。
如果首付款20%,他就運用了5倍的金融槓桿,假如房價增值10%,他的投資回報率就是50%;如果首付是10%的話,那麼金融槓桿就變成了10倍,如果房價上漲10%,他的投資回報就是100%,那可是一番啊!
去槓桿如戒毒一般痛苦
難道金融槓桿真的那麼好使嗎?可能嗎?
凡事有一利就有一弊,常言道「甘蔗沒有兩頭甜」,金融槓桿也不例外。
金融槓桿可以把回報放大,同樣也可以把虧損放大。繼續以那100萬元的房子為例,如果房價下跌了10%,那麼5倍的金融槓桿,虧損就是50%,用10倍的金融槓桿,就等於本錢盡失,全軍覆沒……金融危機以來,美國1200萬套房子被強行拍賣,其主要原因,就是以前使用的金融槓桿倍數無度放大所致。
而去槓桿就是減少金融槓桿,就像戒毒癮一般,極其痛苦。如果房價跌了,房屋淨值消失,拍賣房一上市,房價更跌,房價跌,拍賣屋則越多,惡性循環……因此來說,美國在上次金融海嘯時,面臨上世紀30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並非危言聳聽。
股市去槓桿同理。A股市場是全款交易,假如一隻股票股價是10元,你買一手(即100股)就需要支付1000元的資金。因此對大多數普通散戶來說,不存在槓桿問題。但是,一些機構和大戶可以通過配資、融資、融券等手段來加槓桿。有了槓桿之後,就可以將資金放大,用有限的資金買到(融券是賣出)更多的股票,從而放大收益,當然虧損也同步放大。
配資是指一些專門從事配資的公司,以房產、汽車等為抵押物(也有不需要抵押的),給客戶借錢用於炒股,自己則從中收取利息。
融資融券是指投資者向證券公司提供擔保物,借入資金買入證券(融資)或借入證券並賣出(融券)的行為,到期時,投資者返還本金(融資)或返還相同數量的股票(融券),並支付利息。
理解了金融槓桿,「去槓桿」就很好理解了。顧名思義,「去槓桿」就是監管部門為了防範金融風險,採取相應的措施限制、減少使用金融槓桿的行為。
【陳思進作品】在蜻蜓FM上獨家推出「陳思進電臺」,已開《陳思進的投資實戰課》(http://url.cn/5IKkuA6 )、《10分鐘讀懂財經新聞》(http://url.cn/54aTAf1 )、《思進看世界》(http://url.cn/5HlXOoa )、《心機—絕情華爾街》、《思進觀察》等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