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羅琦:我從不強調自己是個音樂人
2023-04-02 02:37:10
羅琦大型巡演
羅琦的大型巡演已經走過四城。票房還不錯,北京八成,南京七成,深圳和南昌都在六成左右。11月28日,她的「樹生長的聲音」巡演將來到上海大舞臺。
籤約「樹音樂」正式回歸公眾視野之後,羅琦做了兩件大事。一,參加第二季《我是歌手》,沉浮之後她的天賜好嗓因為有故事而出眾,平常的歌在她唱來都動人。二,開始大型巡演,票房撐起大場館儘管還欠點火候,但是公司願意博一記。
《我是歌手》第二季時期的羅琦
「回歸潮」中,羅琦接受了眾多的採訪。她的故事獨一無二,沉寂多年後自然惹人注目。13歲出道唱歌,16歲成為「指南針」樂隊主唱,18歲被半截啤酒瓶刺穿左眼。接下來的故事就不那麼順遂了,她染上毒癮,從戒毒所出來後前往德國並很快和一位德國人結婚並定居下來。在德國的時候羅琦也組過樂隊,渴望唱歌,但是並沒有什麼好的機會。2004年她回國發展,沉浮十年偶現商演,沒有專輯面世。
她曾經扛起一面大旗,是搖滾高潮年代中獨一無二的叛逆女性。直到她的全面回歸,把她遺忘已久的人們才驟然想起,原來那麼多年裡還沒有另一位女搖滾人像她一樣石破天驚。
回歸之後,羅琦的故事被媒體翻來覆去地渲染,請她深談毒癮和戒毒,德國的日子,以及回歸之後的那段不得志的日子。終於,一大輪故事講完了。羅琦本就是很不願說自己故事的人,所以這次以她11月28日巡演到滬為由頭微信採訪她,發現她幾乎把自己關閉了。
很多提問都會令她不快,比如對於2004年後她回國發展的經歷羅琦是誰,羅琦表示「我這幾年過得挺好的,沒什麼可說的」。她說:「我這個人很隨性,不是那種隨時強調自己是音樂人的人,在德國的幾年我就完全不想唱歌。」
這和她在德國組樂隊,甚至想過不惜和一個「騙子」製作人籤約也要出專輯的經歷並不一樣。
羅琦怎麼了?問樹音樂的老闆姜樹,他倒是挺坦誠:「羅琦之前說很多的採訪都是我在旁邊,我不在的話,十個採訪十個會失敗。她說的話真真假假其實可以這樣理解,她是雙子座AB型,等於就是四個人嘛,所以想說什麼完全取決是當時的心情。」
南昌演唱會上,羅琦的媽媽對姜樹說:「誰也搞不定她,只有你能管住我女兒了。」姜樹讓「阿姨放心」,但他也並不很有把握。
第二季《我是歌手》之後,羅琦又紅了。這兩年她賺了不少錢,新專輯正在錄製中。因為順遂,用姜樹的話來說:「她有點懶了,不夠努力又貪玩,所以儘管她的故事說了無數遍,公司也要讓她接受採訪,讓她保持工作狀態。」
然而他也深知羅琦對採訪「有習慣性地排斥」,但是「沒有辦法,她已經定型羅琦是誰,不可能有大的突破。她的故事又那麼特別,即使反覆寫也會有人看。」
作為籤約藝人,羅琦的低配合度和說了很久卻遲遲出不來的專輯讓公司頭疼。然而當初籤約羅琦,姜樹並非一時興起。「她有她的價值,全國女歌手的現場沒一個比得上她的,這種就是老天賞飯吃。她也有人格魅力,貪玩活得特別年輕,高興不高興都掛在臉上,很簡單一個人。」
現在的羅琦已經和老公暫時分開,一個人帶兒子。不工作的時候就看書看電影周末和朋友去跳舞。以後如果再有人採訪她,她也許會聊起自己的半生動蕩,自己的烈脾氣,也許會矢口否認覺得自己一直過得挺好並未有過低谷。這都沒有錯,畢竟人生的百般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對於羅琦來說,執著於她的往事不如聽她唱歌,她的快樂和不快樂全在裡面了。
【對話】
澎湃新聞:我記得以前看過應該是新京報的一篇關於你的長文,關於你談戒毒的。當時為何決定配合採訪?媒體在寫到你的時候總是難免提到那一段,你會不高興嗎?還是已經坦然了?
羅琦:首先肯定是坦然了,所以會去談論,但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有時候人會做一點自己不願意的事。
澎湃新聞:之前答應籤樹音樂,是怎樣一個契機?他們許諾的什麼條件是你看中的?做到你希望的了嗎?
羅琦:和樹音樂的合作是和姜樹之間的機緣巧合,源於很多我參加的音樂節都是他辦的。許諾的話也談不上,只是覺得他是最懂我的,知道我最想做的是什麼風格的音樂,合作特別舒服。他也確實幫助我實現了從來不敢想的事情,個人演唱會。
澎湃新聞:參加《我是歌手》的時候你已經有了寶寶,當時姜樹有勸過你再堅持幾期,並且跟你說過每多參加一期作為藝人的附加值都會顯著增加。這是一次很成功的營銷,在這之後你們還會有這樣的策劃嗎?
羅琦:他負責策劃,我只負責做音樂。
澎湃新聞:大眾記憶裡的羅琦和現在的羅琦是有差距的,你們準備如何對待這個差距?
羅琦:我只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別人的期許並不很介意。我不是那種時刻強調自己是音樂人的人。在德國那幾年我一點也不想唱歌,然後又會有一段時間覺得唱歌是非常不可的。我是個太過隨性的人。
澎湃新聞:不做音樂的時候會幹什麼?
羅琦:看書,看電影,和朋友周末去跳舞,techno, electric-rock,我喜歡的那些。現在的音樂裡也有很多電子,但很多不是用電,是用真的樂隊完成。現在在嘗試drama base。
澎湃新聞:會因此改變唱腔嗎?
羅琦: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唱腔,會根據每首歌有自己的處理方式。
澎湃新聞:你在德國的時候開了很大的眼界,從前的老搖滾可能已經不是你最喜歡的東西了。要重新開始規劃自己的音樂最困難的地方在哪裡?這也是你的新專輯遲遲沒有出來的原因嗎?
羅琦:定位上會有磨合,但是現在已經很清晰了,新專輯會是Brit-Pop的風格為主,EP會很快出來。
澎湃新聞:你是一個現場型選手嗎?如果臺下的人大都是來懷舊跟獵奇的,你會怎麼想?編曲會有很大的改動嗎?
羅琦:觀眾的心態不重要,舞臺才重要。我只想呈現當下的我,我永遠不能預知當下的我會是什麼狀態,所以不會刻意做大的改變,但是會嘗試新風格。
澎湃新聞:從2004年回國之後的十年你的音樂一直沒有什麼起色,這十年是怎麼過的?會沮喪嗎?
羅琦:這十年我過得挺好的,沒有沮喪。起色什麼是你們外界的感覺,我自己的生活自己知道。
澎湃新聞:你回國之後中國的音樂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搖滾圈來說很多老搖滾人的很難再出好作品了。你覺得中國搖滾音樂人的藝術高峰比較短暫是什麼原因?
羅琦:現在的環境肯定比以前好了很多,平臺和機會多了,不能說老搖滾人就不再出好作品,這些話聽著不舒服,大家都在做不同的事情。
澎湃新聞:做搖滾需要一點比較烈的情緒,現在的你生活安定也有了寶寶,會不會覺得缺少這點東西?
羅琦:沒有一點影響。
澎湃新聞:生活中是個烈脾氣嗎?
羅琦:對。
澎湃新聞:會因此吃虧嗎?
羅琦:這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