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放式摩託車託靠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7:21:21 2
專利名稱:收放式摩託車託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設置在摩託車尾部的承託騎乘者背部的託靠。
現有的摩託車均未設置承託騎乘者後背的託靠架。這對搭乘在後座上的搭乘者而言,由於後背無著落,僅靠手對車身的扶持往往易造成高度緊張,缺乏安全感,特別是在高速行駛時。這種高速前進而後背又無託靠的情景也極易造成人體的疲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安全舒適的收放式摩託車託靠。
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的收放式摩託車託靠由底架、背靠和拉杆組成,所述的底架包括兩根沿車身軸向平行設置的套筒以及橫接在兩套筒間的安裝連接板,套筒的前端設有一可與摩託車後減震柱安裝螺栓相連接的連接頭,後端為一開口端;所述的背靠包括背靠本體和兩根平行設置的支撐杆,支撐杆的一端與背靠本體固接,另一端與一套裝在套筒內的短滑杆相鉸接且可收放進套筒;拉杆的一端與背靠支撐杆鉸接,另一端通過一可調式連接結構與底架的套筒本體相接。通過套筒前端的連接頭和橫接在兩套筒間的安裝連接板即可將本實用新型與摩託車的後減震柱安裝螺栓和後座座架相連接,使用時將背靠支撐杆從套筒中拉出向上翻起,將拉杆的與套筒相接的那端置於適當位置並使之固定,背靠支撐杆、底架和拉杆三者則構成一穩定的三角形結構使背靠可靠支起;不用時可鬆開拉杆與底架間的連接,將背靠放倒並將其支撐杆推進套筒內。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製做容易,使用方便,不用時尚可收放,不影響摩託車的原有風貌和性能,可用於各類摩託車。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
圖1的俯視圖圖3為
圖1的左視圖圖4為拉杆和螺杆銷柱示意圖圖5為背靠收放狀態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如
圖1~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其底架包括兩平行設置的套筒1和2、橫接在兩套筒之間的安裝連接板3,在套筒的前端設置有一個可與摩託車後減震柱安裝螺栓相連接的連接頭4;背靠包括背靠本體5和兩根平行的支撐杆6、7,支撐杆的一端與背靠本體固接,另一端與一套裝在套筒中的短滑杆8鉸接;拉杆9的一端與背靠支撐杆的上段部鉸接,另一端則通過一穿在固接在套筒本體上的槽狀連接板10的槽孔中的螺杆銷柱11來實現與底架套筒的可調式連接,從而與背靠支撐杆、底架共同構成一穩定的三角形結構將背靠本體支起。可在套筒的開口端設置一個開口封頭12和在短滑杆上設置一個單向止退簧卡13來限制短滑杆的位移及定位。
也可採用其它如銷、孔結構、帶定位檔階的滑槽結構等一些常見的結構形式來實現拉杆與底架間的可調式連接;在拉杆和背靠本體上包覆一些柔軟物14、15,可增強其接觸的舒適感。套筒前端的連接頭也可根據不同的安裝方式而設計成孔、卡槽等形式。
權利要求1.一種收放式摩託車託靠,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託靠由底架、背靠和拉杆組成,所述的底架包括兩根沿車身軸向平行設置的套筒以及橫接在兩套筒間的安裝連接板,套筒的前端設有一可與摩託車後減震柱安裝螺栓相連接的連接頭,後端為一開口端,所述的背靠包括背靠本體和兩根平行設置的支撐杆,支撐杆的一端與背靠本體固接,另一端與一套裝在套筒內的短滑杆相鉸接且可收放進套筒,拉杆的一端與背靠支撐杆鉸接,另一端通過一可調式連接結構與底架的套筒本體相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收放式摩託車託靠,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可調式連接結構由一固接在套筒本體上的槽狀連接板和一設置在拉杆端部的穿在槽狀連接板的槽孔中的螺杆銷柱構成。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放式摩託車託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短滑杆上還設置有單向止退簧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設置在摩託車尾部的託靠,主要由套筒式底架、帶有可收進在套筒中的支撐杆的背靠以及一端與背靠支撐杆鉸接、另一端與底架呈可調式連接的拉杆所組成。通過拉杆、背靠支撐杆和底架三者構成一穩定的三角形結構將背靠支起。不用時尚可鬆開拉杆與底架間的連接將背靠放倒並使其支撐杆收進在套筒中,保持摩託車的原風貌。適用於各類摩託車。
文檔編號B62J1/28GK2149334SQ9222187
公開日1993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11日
發明者冷定剛 申請人:冷定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