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汙泥水分離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6:10:46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汙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汙水處理系統採用旋流器將泥水中的磁粉分離出來後再對泥水進行濃縮,濃縮後的泥水再經汙泥脫水機處理後輸出。其中,由於旋流器只設置有一個進料口,進料口上安裝有進料輸送泵,旋流器整體為立式筒狀結構,單獨的進料口不能滿足分離的高效率要求,進料速度慢且集中,導致分離效果較差;並且採用旋流器不能完全除去汙水中的磁粉,需要較長時間分離,旋流器的底部往往殘留部分汙泥,難以清除。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進行研究和改進,提供一種汙泥水分離系統,其旋流器採用多個進料口結構,有效地提高了進料效率,滿足生產要求。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方案:
一種汙泥水分離系統,包括旋流器、汙泥濃縮池及汙水脫泥器,旋流器的上下兩端設有泥水排出管及磁粉排出管,旋流器的一側帶有進料管,所述進料管與旋流器的進料口連接,所述進料管的下端設有第一輸送泵,汙泥濃縮池與汙水脫泥器之間安裝有第二輸送泵,
所述旋流器與汙泥濃縮池之間安裝有磁性分離器;所述進料管包括進料主管及上下並排與進料主管徑向連接的進料分管,所述進料分管與旋流器的連接端分布於旋流器的上下周面,上下相鄰的連接端上下錯開設置;所述進料主管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一輸送泵,進料主管的上端安裝有增壓泵,所述增壓泵的輸出端具有多根增壓管,所述增壓管對應與進料分管連通;
所述旋流器的下部側壁與磁性分離器之間連接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上安裝有第三輸送泵,導流管與旋流器的連接端位於最下端的增壓管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在於:
本實用新型中,採用帶有多根進料管的旋流器,實現向分散式輸送物料(汙泥),利於分離操作,提高其分離效率及效果;旋流器上設置輔助輸送泵,利於增大輸送壓力,進一步提高分離效率;旋流器的下部設置導流管,利於對底部的汙泥進行導出,避免汙泥殘留,提高分離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旋流器;2、泥水排出管;3、磁粉排出管;4、第一輸送泵;5、進料主管;6、進料分管;61、連接端;7、增壓泵;8、增壓管;9、汙泥濃縮池;10、汙水脫泥器;11、磁性分離器;12、第二輸送泵;13、導流管;14、第三輸送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的汙泥水分離系統,包括旋流器1、汙泥濃縮池9及汙水脫泥器10,旋流器1的上下兩端設有泥水排出管2及磁粉排出管3,旋流器1的一側帶有進料管,進料管與旋流器1的進料口連接,進料管的下端設有第一輸送泵4,汙泥濃縮池9與汙水脫泥器10之間安裝有第二輸送泵12。
如圖1所示,旋流器1與汙泥濃縮池9之間安裝有磁性分離器11;進料管包括進料主管5及上下並排與進料主管5徑向連接的進料分管6,進料分管6與旋流器1的連接端61分布於旋流器1的上下周面,上下相鄰的連接端61上下錯開設置;進料主管5的下端連接第一輸送泵4,進料主管5的上端安裝有增壓泵7,增壓泵7的輸出端具有多根增壓管8,增壓管8對應與進料分管6連通;
如圖1所示,旋流器1的下部側壁與磁性分離器11之間連接有導流管13,導流管13上安裝有第三輸送泵14,導流管13與旋流器1的連接端位於最下端的增壓管8的下方。
上下並排設置的進料分管6形成三級結構,實現向旋流器1中分散式輸送物料(汙泥),利於旋流器1的分離操作,提高其分離效率及效果;設置增壓泵7,利於增大輸送壓力,並通過增壓管8對應連接進料分管6,進一步提高分離效率。經分離後的汙水從上端的泥水排出管2中輸出,分離出的磁粉從下端的磁粉排出管3中排出至磁性分離器11中,且位於旋流器1下部的部分汙泥在導流管13的導流作用下進入磁性分離器11中;經磁性分離器11的二次分離磁粉,實現磁粉從汙泥中徹底分離出;分離後的汙泥在汙泥濃縮池9中濃縮後經過第二輸送泵12輸送至汙水脫泥器10中進行壓濾脫水處理。
本實用新型中,旋流器1、磁性分離器11、汙泥濃縮池9及汙水脫泥器10均屬於常規設備,故其具體結構和工作過程未做詳述。
以上所舉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僅用來方便說明本實用新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提技術特徵的範圍內,利用本實用新型所揭示技術內容所作出局部改動或修飾的等效實施例,並且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內容,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特徵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