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類去殼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8:23:51
專利名稱:豆類去殼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豆類去殼機,特別是一種用於去除毛豆、豌豆、蠶豆外殼的機器。
毛豆、豌豆、蠶豆類蔬菜是人們喜愛的佳餚,但長期以來用手工剝豆一直是一件繁瑣而討厭的事,於是發明了剝豆機。但現有的剝豆機其原理都是採用一對直徑相同、轉向相反的滾輪或轉軸擠壓豆類來達到去殼的目的,由於是兩個直徑相同的滾輪同時擠壓豆類,當滾輪直徑較大時,容易把豆粒壓碎,而當滾輪直徑較小時,由於餵入處角度太大,滾輪與豆殼接觸面積減少,容易發生打滑現象,若加大兩滾輪對豆類的壓力,又會造成拉斷豆殼的後果。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豆類去殼機,既能有效地使豆肉與豆殼分離,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不損壞豆肉。以滿足用戶的需要。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構思實現的一種豆類去殼機包括一主軸、一聯在主軸上的滾輪、一滾柱、齒輪和支架;所述滾柱的直徑小於或等於豆粒的最小高度,所述滾輪的直徑大於與其旋向相反的滾柱,且在所述滾輪外套有一由彈性材料製成的滾輪套;所述滾柱表面開有多條平行於滾柱軸線的小槽;所述與滾輪同軸連接的齒輪和與滾柱同軸連接的齒輪直徑之比小於滾輪與滾柱的外徑之比,使所述滾柱外圓旋轉線速度慢於滾輪外圓旋轉線速度。
本實用新型的豆類去殼機利用兩個轉向相反、直徑不同、材料不同、轉速不同的滾輪與滾柱對豆類進行滾壓,能使豆粒受滾壓後不損壞豆肉而脫離豆殼,速度快、效率高,為廣大用戶理想的豆類去殼機。
為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最佳實施例。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最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帶有手動裝置的最佳實施例的裝配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帶有電動裝置的最佳實施例的裝配圖;如
圖1所示,滾柱1外徑小於或等於8毫米,由較硬材料製成,且在表面開有多條平行於滾柱1軸線的小槽16,並沿箭頭B向旋轉。滾輪2外徑大於或等於30毫米,套一由彈性材料例如橡膠、泡沫塑料等製成的滾輪套21,沿箭頭A向旋轉。豆類3沿C方向餵入,當豆類3頭部進入滾柱1及滾輪2接觸區域時被夾住,並在滾柱1及滾輪2帶動下繼續向前運動,因滾柱1與滾輪2之間的間隙只允許豆殼通過,且滾柱1的直徑接近或小於豆粒的最小高度,豆粒即被無損傷地擠出豆殼而留在餵入口側,而豆殼則被分離在另一側。由於滾柱1和滾輪2的直徑不同,在一段距離內滾輪2的外表面可看作一平面,又由於滾輪2外套有彈性輪套,使豆殼與滾輪2之間有較大的摩擦力,豆殼在運動過程中不會打滑或被拉斷。此外,使滾輪2的外圓線速度略大於滾柱1的線速度,這樣可使豆類3儘量貼住滾輪2,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豆粒破碎率。在餵料口距滾柱1和滾輪2的外公切線5至20毫米處設有一擋板15,也可使豆類3儘量貼近滾輪2。
圖2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手動裝置的豆類去殼機,包括手柄11、主軸5、一聯在主軸5上的滾輪2、滾柱1、一對齒輪7、8、支架4及一擋板15。轉動手柄11帶動主軸5旋轉,主軸5同時帶動滾輪2及套於其外的滾輪套21和齒輪7旋轉,齒輪7帶動齒輪8旋轉,齒輪8再帶動滾柱1轉動,滾柱1與滾輪套21間有一固定間隙可使豆殼通過。此外齒輪7與齒輪8直徑之比小於滾輪套21與滾柱1外圓直徑之比,以使滾柱1外圓線速度慢於滾輪套21外圓線速度。
圖3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帶有電動裝置的豆類去殼機,包括電機14、一對齒輪12、13、滾柱1、滾輪2、主軸5、一對齒輪7、8、支架4及一擋板15。電機14帶動齒輪13、12旋轉,齒輪12帶動滾柱1及齒輪8旋轉,齒輪8再帶動齒輪7及主軸5旋轉,然後由主軸5帶動滾輪2轉動。
權利要求1.一種豆類去殼機包括一主軸,一聯在主軸上的滾輪、一滾柱、齒輪和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滾柱的直徑小於或等於豆粒的最小高度,所述滾輪的直徑大於與其旋向相反的滾柱,且在所述滾輪外套有一由彈性材料製成的滾輪套,所述滾柱表面開有多條平行於滾柱軸線的小槽,所述與滾輪同軸連接的齒輪和與滾柱同軸連接的齒輪直徑之比小於滾輪與滾柱的外徑之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豆類去殼機,其特徵在於位於餵入方向處距滾柱和滾輪的外公切線5至20毫米處設有一擋板。
專利摘要一種豆類去殼機包括一主軸、一聯在主軸上的滾輪、一滾柱、齒輪和支架;滾輪的直徑大於與其旋向相反的滾柱,且在所述滾輪外套有一由彈性材料製成的滾輪套,滾柱表面開有多條平行於滾柱軸線的小槽,滾柱外圓旋轉線速度慢於滾輪外圓旋轉線速度。這種豆類去殼機利用兩轉向相反、直徑不同、材料不同、轉速不同的滾輪和滾柱對豆類進行滾壓,能使豆粒受滾壓後不損壞豆肉而脫離豆殼,速度快、效率高,為廣大用戶理想的豆類去殼機。
文檔編號B02B3/00GK2083956SQ90220708
公開日1991年9月4日 申請日期1990年9月15日 優先權日1990年9月15日
發明者姬建生 申請人:西安市環宇實用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