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防溢油減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06:12:0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減速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防溢油減速器。
背景技術:
減速器200是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運行必不可少的部件,如圖2,通常,減速器200的第一軸201上部設置有透氣塞202,但當工作面有較大傾角時,其中第一軸201的軸頭相對低於與第一軸201連接的刮板輸送機時,該減速器就會出現箱體內的潤滑油流向並充滿第一軸201的內部,進而潤滑油順著透氣塞202溢出,同時造成箱體內的零部件溫度過高、箱體內潤滑油不斷減少、不符合煤礦安全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有必要提出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防溢油減速器。
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防溢油減速器,包括本體、及與本體連接的防溢油裝置,所述本體包括殼體、傳動組件、傳動軸、第一透氣孔,所述傳動組件設置在殼體內部,所述傳動軸的一端與傳動組件連接,傳動軸的另一端穿過殼體外漏在殼體的外部,以通過傳動組件帶動傳動軸轉動,所述第一透氣孔設置在殼體的側壁上,並與殼體的內部連通,所述防溢油裝置包括儲油箱、第一油管、第二油管、透氣塞,所述儲油箱設置在所述本體的上方,所述第一油管的一端與所述儲油箱密封連接,第一油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殼體的第一透氣孔密封連接,所述第二油管的一端與所述儲油箱密封連接,第二油管的另一端與所述本體的殼體密封連接,並穿過殼體以與本體的內部連通,還在所述儲油箱的頂壁上開設第二透氣孔,所述第二透氣孔與儲油箱的內部連通,所述透氣塞固定設置在所述第二透氣孔內,以將第二透氣孔封堵。
優選的,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為柔性軟管。
還在所述殼體的側壁上開設過油孔,所述第二油管的一端與所述儲油箱密封連接,第二油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過油孔密封連接。
本實用新型為減速器設置了儲油箱,而且將儲油箱設置在本體的上方,這樣在本體傾斜時,部分潤滑油從第一透氣孔內溢出進入第一油管,通過第一油管回收到儲油箱內,這樣就解決了減速器溢油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所述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防溢油減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常用的減速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本體10、殼體11、傳動軸12、第一透氣孔13、過油孔14、防溢油裝置20、儲油箱21、第一油管22、第二油管23、透氣塞24、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防溢油減速器100、減速器200、第一軸201、透氣塞202。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煤礦井下工作面刮板輸送機用防溢油減速器100,包括本體10、及與本體10連接的防溢油裝置20。
本體10包括殼體11、傳動組件、傳動軸12、第一透氣孔13,傳動組件設置在殼體11內部,傳動軸12的一端與傳動組件連接,傳動軸12的另一端穿過殼體11外漏在殼體11的外部,以通過傳動組件帶動傳動軸12轉動,第一透氣孔13設置在殼體11的側壁上,並與殼體11的內部連通。
防溢油裝置20包括儲油箱21、第一油管22、第二油管23、透氣塞24,儲油箱21設置在本體10的上方,第一油管22的一端與儲油箱21密封連接,第一油管22的另一端與殼體11的第一透氣孔13密封連接,第二油管23的一端與儲油箱21密封連接,第二油管23的另一端與本體10的殼體11密封連接,並穿過殼體11以與本體10的內部連通,還在儲油箱21的頂壁上開設第二透氣孔,第二透氣孔與儲油箱21的內部連通,透氣塞24固定設置在第二透氣孔內,以將第二透氣孔封堵,此處的封堵僅限制於將液體油封堵,不至於液體油從儲油箱21內流出,但是氣體仍然可以穿過透氣塞24從儲油箱21內部散發至外部。
本實用新型中,首先,為減速器設置了儲油箱21,而且將儲油箱21設置在本體10的上方,這樣在本體10傾斜時,部分潤滑油從第一透氣孔13內溢出進入第一油管22,通過第一油管22回收到儲油箱21內,這樣就解決了減速器溢油的問題,同時儲油箱21的設置還實現了減速器自動加注潤滑油的功能,其次,將減速器原有的透氣塞24設置在儲油箱21上,將減速器原有的設置透氣塞24的第一透氣孔13與第一油管22密封連接,這樣無需對減速器本體10進行改造,實施成本非常低。
進一步,第一油管22、第二油管23為柔性軟管。柔性軟管的設置,使得儲油箱21與本體10之間的相對距離可調節,當減速器固定在刮板輸送機上以後,將儲油箱21固定在減速器上方的刮板輸送機上,此時通過彎曲或拉直第一油管22、第二油管23,使得儲油箱21在刮板輸送機上方的位置可調節,而且即使刮板輸送機處於傾斜狀態,固定在刮板輸送機上的減速器也不得不處於傾斜狀態,但是通過柔性軟管的設置,可以調整儲油箱21,使得儲油箱21屬於水平狀態,這樣透氣塞24始終處於儲油箱21的最上方,從而徹底解決了溢油的問題。
進一步,還在殼體11的側壁上開設過油孔14,第二油管23的一端與儲油箱21密封連接,第二油管23的另一端與過油孔14密封連接。當本體10需要輸送潤滑油時,儲油箱21內的潤滑油沿著第二油管23、過油孔14進入本體10,而現有技術中,在減速器側壁上開設加油口,需要加油時,打開加油口,加完油後,密封加油口,比較於現有技術,過油孔14和第二油管23的設置,實現了減速器本體10自動加油,加油後過油孔14仍然是密封的,這樣不僅簡化了操作,而且進一步保障了減速器本體10的密封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方法中的步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順序調整、合併和刪減。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裝置中的模塊或單元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合併、劃分和刪減。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範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並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於實用新型所涵蓋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