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碗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5:04:41 2
專利名稱:衛生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由碗體及碗底構成的碗,其特徵在於碗的碗體的外圓周上有一個向外突出部位,碗體的碗邊圓周上有一個向外展寬的外沿。
現有碗(見
圖1至圖2)的碗邊與碗體2及碗底1構成的碗均為一等厚度的光滑拋物線形狀,其碗體2外圓周表面無任何突出部位,既不便端取,又容易在端取過程中使手指接觸到碗邊的內側,這樣是很不衛生的。另外,由於碗邊為一較大曲率半徑的等徑的圓形,與進食的人的嘴形不相吻合。特別是老人,小孩在進食時很容易把食物掉落或潑灑在碗的外部或粘糊在嘴邊,既不清潔衛生也不雅觀。
本發明的任務就在於克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缺點和不足,而提供一種端取方便、清潔衛生的碗。
圖1至2是現有碗的正視和俯視圖。
圖3至5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的正視、俯視及A-A剖視圖。
圖6至8是本發明實施例三的正視、俯視和B-B剖視圖。
圖9至10是本發明實施例三的正視和俯視圖。
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碗體3的碗邊圓周上有一向外突出部位4,突出部位4可設置在圓周上的任一部位。其頂部高度可高於或低於碗邊頂部平面1至10毫米,最好與碗邊頂部平面平齊。其在碗邊內側及外側圓周上的弧寬可根據碗的大小而決定,其內側弧寬一般為20至75毫米,最好在30至60毫米之間。其外側弧寬一般為10至50毫米,最好在15至40毫米之間。突出部位4與碗體3相連部位的高度尺寸一般為5至35毫米。突出部位4在圓周徑向突出的尺寸一般為5至35毫米,最好為5至20毫米,突出部位4在碗體3內側凹入最低點與4的最高點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3至45度、最好在5至15度之間。突出部位4與碗邊內外側的過渡結合處均為圓滑過渡,其厚度最好和碗體3相同。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就是在第一實施例基礎上在碗體3的碗邊圓周上有一向外展寬的外沿5,(見圖6至圖8)。外沿5厚度與碗體3相同,其展寬寬度可根據碗的大小而不同,一般為3至25毫米,最好為3至15毫米。外沿5與碗邊頂平面一般在同一水平平面上,也可向上或向下或向碗邊內側傾斜,其與水平面的傾斜角β一般為5至40度,最好在10至20度。外沿5與突出部位4相接處為圓滑過度,其在圓周徑向展出寬度小於突出部位4在徑向的突出寬度。
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就是當外沿5單獨存在時的情況,(見圖9至
圖10)即碗體3的碗邊外圓周上均有一向外展寬且展寬寬度均相等外沿6。其它特徵同實施例二相同。
綜上所述,本發明中的突出部位4和外沿5或6可分別或同時存在於碗體3上構成效果不同的發明。
因此,本發明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端取方便,清潔衛生之特點,特別適合老人、小孩及公共場所使用,是一種可用不同材料製成的衛生碗。
權利要求1.一種由碗體及碗底構成的碗,其特徵在於碗體的外圓周上有一個向外突出部位,碗體的碗邊圓周上有一個向外展寬的外沿。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碗,其特徵在於它的突出部位在碗體內側凹入最低點與突出部位的最高點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3至45度、最好在5至15度之間,突出部位在碗邊內側弧寬一般為20至75毫米,最好在30至60毫米。其外側弧寬一般為10至50毫米,最好在15至40毫米之間,突出部位在圓周徑向突出的尺寸一般為5至35毫米,最好為5至20毫米。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碗,其特徵在於它的向外展寬的外沿與碗邊頂平面既可在同一水平平面上,也可向上或向下或向碗邊內側傾斜,其與碗邊頂平面的傾斜角β一般為5至40度,最好在10至20度,外沿在碗邊圓周徑向展寬寬度一般為3至25毫米,最好在3至15毫米之間,外沿厚度與碗體相同,碗體突出部位和展寬外沿可分別或同時存在於碗體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就餐和盛裝食物的碗,特別是一種外部具有可與人嘴相吻合的突出部位及在碗邊圓周有一向外展寬的沿的碗。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碗所存在的端取不便和人手易接觸碗內側不衛生的缺點,而提供一種端取方便,清潔衛生,特別適合老人、兒童及公共場所所使用的衛生碗。
文檔編號A47G19/00GK2048718SQ8920483
公開日1989年12月6日 申請日期1989年4月25日 優先權日1989年4月25日
發明者盧順利 申請人:盧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