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回水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0:53:51 5
專利名稱:一種回水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水管。
背景技術:
在織機的機器系統中,水箱的水由連接水管經泵加壓射入水閥,讓水閥控制出水的方向,水閥的一個出口經銅水管連接到噴咀帶紗射出,完成引緯工作;當不需引緯時,水閥控制出水到另一出口,然後經回水管回到水箱,配合完成織機的正常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水閥的其中一個出口一般通過連接一根回水管再與水箱的水連通,從而使流經水閥出口的水回到水箱循環使用。但是,現有的回水管的兩端孔直徑均為7mm,參見附圖1所示,因為水閥的回水端出口與進閥口一樣大,打到這個方向的水全部射出會引起供水不足或吸進的水含有空氣。 當打到引緯方向時,水流不足或含有空氣,會影響射出水流的強度,使緯線帶不到布的另一端影響了布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時也會產生振動和噪音等不良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提供一種改進型的回水管, 使用該回水管後整個織機的引緯工作能正常穩定。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回水管,包括管體,該管體的第一端連接水閥出口,該管體的第二端插入到水箱的水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進水孔直徑為1. 5mm 2mm。較好的,所述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進水孔直徑為1. 8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回水管,由於將回水管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進水孔直徑縮小改為1.5mm 2mm後,整個織機的引緯工作能正常穩定,提高生產效率和布的質量。為了達到同樣的效果,省去了裝在水箱中的一個節流減振裝置;改小孔方便簡單又節約了成本。
圖1為現有技術中回水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回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的回水管,包括管體1,該管體由一直管段和彎管段組合而成,該管體的第一端11連接水閥出口,該管體的第二端12插入到水箱的水中,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11的進水孔直徑為1. 8mm,管體的第二端12的出水孔直徑為7mm。[0013]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出水孔直徑為1.5mm。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不同的是,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出水孔直徑為2.0mm。
權利要求1.一種回水管,包括管體,該管體的第一端連接水閥出口,該管體的第二端插入到水箱的水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出水孔直徑為1. 5mm 2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水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出水孔直徑為1. 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回水管,包括管體,該管體的第一端連接水閥出口,該管體的第二端插入到水箱的水中,其特徵在於所述管體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出水孔直徑為1.5mm~2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回水管,由於將回水管與水閥出口相連的第一端的進水孔直徑縮小改為1.5mm~2mm後,整個織機的引緯工作能正常穩定,提高生產效率和布的質量。為了達到同樣的效果,省去了裝在水箱中的一個節流減振裝置;改小孔方便簡單又節約了成本。
文檔編號D03D47/32GK202227038SQ201120330230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5日
發明者周植範, 林松濤, 陳虎偉 申請人:寧波宏大紡織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