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貓科動物最狡猾(卻是最難圈養的貓科動物)
2023-05-22 10:42:27 2
大部分貓科動物都會以其可愛的外表深受大家的喜愛,而兔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扁平的腦袋和肥嘟嘟的身軀,加上走起路來宛如鐵憨憨一般的神態,輕易就能萌翻不少第一次看見它的人。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看似好像「貓中鰲拜」的小傢伙,不僅是公認的天生捕獵者,更是出了名的極難圈養,幾乎只有在紀錄片裡才能一睹它的「芳容」,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估計很多對兔猻沒有絲毫了解的人聽到這個名字只會覺得這是一種與兔子或者與猴子有關係的動物,然而它確確實實是一種正統的食肉目、貓亞科、兔猻屬的貓科動物。據說兔猻這個名字是從古時突厥語及兔猻類似於兔子般的生活習性演化而來。
兔猻原產自我們中亞地區的各種山地草原地區,很多灌木叢密布和荒漠戈壁也是它們得以生存的棲息地,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黑龍江、內蒙古、青海等地,印度、俄羅斯、尼泊爾等國家也有所存在,不過核心區域還是處在我國境內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區域。
兔猻只擁有3個亞種,它們分別是赤色兔猻、高原兔猻以及貝加爾湖兔猻,這3個亞種的區別在於皮毛顏色的不同,分別呈淺紅棕色、沙黃色和青灰色。
不過不管是哪支亞種,從外觀上來看大體都是短而粗壯的體型,額部寬、吻部短,耳朵圓圓的也是又寬又短,總之全身上下沒有哪裡不顯現這兩個形容。
全身的被毛非常密集,是所有貓科動物中毛髮最密、最長的,而且還有著不同於一般貓科動物的柔軟度,尾巴尖是黑的,跟我們傳統狸花貓的尾巴樣貌十分相似。
看上去兔猻的身形圓潤,其實它只是「虛胖」,雖然大小有如家貓,但成年兔猻的平均體重僅有2-3公斤左右,50-65釐米的體長有6-7釐米都是蓬鬆的毛髮支撐起來的,而這一身的濃密毛髮又是為了適應貧瘠且嚴寒的環境演化而來。
兔猻屬於夜行性動物,多活動於晨昏時期,別看它主要以鼠類、兔類為食,外表又極其呆萌,它其實可是個天生就會捕獵的兇狠猛獸。
兔猻的聽覺和視覺非常發達,可以敏銳地辨別出埋伏在周圍的一些威脅,待鎖定獵物後又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向目標,給予獵物致命打擊。
不僅如此,兔猻還擁有與獅子、老虎、獵豹同樣的圓形瞳孔,用於持續追擊時的快速對焦作用,在目前現存的所有貓科動物中,只有少數類別才擁有這種圓形瞳孔,而擁有圓形瞳孔的皆是貓科動物中捕獵能力最強、戰鬥力拔尖的存在,這就足以證明兔猻天生獵手的名號了。
為什麼又說兔猻難以被圈養呢?
人類以及馴養了一個又一個野性十足的貓科動物,搞定兔猻自然也不在話下,兔猻不適合被人為圈養的原因主要在於另外兩點。
兔猻與很多貓科動物一樣,喜好安靜,只愛獨居,它們一般都單獨棲居在戈壁的巖石縫中或者草原的洞穴裡,既不願與其他同類相處也不願跟人類親近,它們孤僻的性情要比別的喜好獨居的貓科動物要強得多,是出了名的存在,如此一來肯定是不適合人工餵養的。
雖然咱們在前面聊過了兔猻能夠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可這並不代表著它們的體質好,恰恰相反的是兔猻的先天免疫力很差,除了抵禦嚴寒的能力外就沒有什麼別的強悍的自我保護能力了。在適應了原先生活環境後還要將兔猻帶回人為圈養,本身就膽小的它們極易與尋常貓類一樣出現應激反應,一旦感染了寄生蟲或是其他病症,不管程度深淺死亡機率都是非常高的。
以往就有一些動物園想要圈養兔猻,可幾乎都是以兔猻的死亡而告終,目前我國也僅有西寧野生動物園飼養了幾隻兔猻,還是經過園內工作人員長久以來的不懈努力才得以保留下來的。
兔猻本身就只生活在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且多以鼠類為食的特性致使它維護了我國草原生態的平衡,理應受到我們的優待及保護,可伴隨著一些歹人的亂捕濫殺,只為獲取兔猻皮毛以謀私利,兔猻的數量自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就算將其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也難止不法分子利慾薰心的步伐。
對此,我們必須得行動起來,拒絕兔猻皮毛製品,保護兔猻生存環境,發現有兜售兔猻皮毛的不法分子要及時舉報,為維護物種多樣性做出自己的貢獻。
#兔猻##貓##動物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