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狗的人生意義(一條狗的使命也講人的孤獨)
2023-05-23 02:41:25 2
貝利在兜兜轉轉的幾次生命輪迴中,最終回到了最初深愛的主人伊森身邊。
【今日看片】
用寵物架起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和長盛不衰的雞湯文有相似邏輯:愛情、生命、信仰這些宏大敘事被消解,留下了「詩、遠方」和「小確幸」——寵物和寵物電影正是那個「小確幸」。《神犬小七》、《一條狗的使命》(以下簡稱《使命》)等影片的走紅,正是反映了觀眾對於伸手可觸的情感的需求、對於治癒和溫暖的需求。
小成本寵物電影有良好前景
經歷了史上最為戲劇化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後,電影市場的硝煙再次集中到了票房中來。《金剛狼:殊死一戰》、《生化危機:終章》、《刺客信條》等好萊塢A級製作大片的聯袂登陸,讓這個周末的電影市場展開了近乎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在這些大IP大製作的包圍中,小成本的寵物題材電影《一條狗的使命》(以下簡稱使命),竟然也在上映四天後獲得了票房破億的佳績。這樣的成績看似並不突出,但聯想到其僅22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使命》已經完成了其在票房上預設的所有使命。
《使命》改編自W·布魯斯·卡梅倫的同名小說,用小狗貝利的視角講述了它的幾世輪迴,並最終回到第一任主人身邊的故事。貝利的主人有和它一起長大的小男孩、執行公務的警察、內向羞澀的女學生、善良又懦弱的貧民窟女人。他們愛它,但也有人最終拋棄了它。用貝利的視角講述故事,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對主人來說,小狗只是你人生的一部分;而對於小狗來說,主人卻是它的一生。
最近幾年,寵物影片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了提升。雖然從整體而言,這個類型仍是小眾,但其在影響力上正在不斷增強。《使命》獲得北美周末票房的亞軍,口碑普遍超過《生化危機:終章》等大製作已然不是個例,但其展現的卻是該類型的無限可能性。
《使命》難以超越《八公》
但凡是以狗狗為主角的電影大多很難繞過被與《忠犬八公的故事》(以下簡稱《八公》)相比較的命運,畢竟這也許是該題材的作品中最為出色的一部。執導了《八公》的來賽·霍爾斯道姆正是《使命》的導演。《八公》的成功讓導演在這部同類型電影的視覺呈現上遊刃有餘——大篇幅的暖色調風光、開放闊達的畫面、田園詩意的景致為影片奠定了「治癒」的基調。
在故事的講述上,雖然影片被分為多個獨立片段,但其在首尾的呼應上做到了契合和自圓其說,使之整體飽滿而完整。同時,導演還與時俱進地點亮了「賣萌」的技能點,讓這些人氣寵物的每一個動作都能引發觀眾的無限憐愛。
然而《八公》畢竟珠玉在前,豆瓣評分9.2和8.0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同一導演的兩部作品之間的差距。明亮的田園風情與舒緩的敘述方式,雖然最大程度地撫慰了觀眾的觀感,表達了影片的治癒,然而這所引發的流水帳式的敘述和拖沓的故事線,也成為了《使命》最受人詬病的短板,也是其口碑不如《八公》的最大原因。
寵物電影反映觀眾對溫暖和治癒的需求
《使命》或許會讓國內的觀眾聯想到2015年湖南衛視的偶像劇《神犬小七》。這部由郭碧婷、金世佳主演的電視劇講述的是拉布拉多犬小七如何改變身邊的人類的故事,二者在主題上有異曲同工之處。小七的聰慧、勇敢為整個寵物醫院帶去快樂,而貝利的每一次生命也在改變著身邊的人。
用寵物架起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橋梁,其實相當俗套。但此類影視劇的熱播,從某種程度上其實正展現了這座橋梁原本的斷裂。陌生人變為朋友乃至情人過程中,濃烈情感的合理性無法解決,只有通過寵物才能使之變得可說服。這和長盛不衰的雞湯文有相似邏輯:愛情、生命、信仰這些宏大敘事被消解,留下了「詩、遠方」和「小確幸」——寵物和寵物電影正是那個「小確幸」。《神犬小七》、《使命》等影片的走紅反映了觀眾們對於伸手可觸的確實的情感的需求、對於治癒和溫暖的需求。
《使命》看起來是關於狗的故事,然而從另一個層面上,敘述的卻是人的孤獨。孤獨,反映在貝利的每一任主人的生活中。在貝利最終回到已經年老的主人身邊時,也反過來表示小狗貝利同樣成為了主人的一生。對於絕大多數生活在都市的觀眾們而言,孤獨是其生活的常態,因此影片最終效果的催淚雖大多是為了狗狗的生命經歷,也少不得是由電影中的人的生活所引發的共鳴效果。在這120分鐘的時間裡,放下生活中的愉快不愉快,投入到一隻小狗的生命裡,切實地感受歡笑和淚水的觸感。這大概是我能為《使命》想到的最好的使命。
□陸正韻(影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