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16:34:06 3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核電裝備領域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
背景技術:
硼酸再循環泵是核電站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再循環泵,硼酸再循環泵的作用是在核電站運行期間,為防止硼酸注入箱裡的硼酸結晶,由硼酸再循環泵對硼酸注入箱裡的硼酸溶液進行連續不斷的循環,保證硼酸溶液濃度和溫度恆定。此泵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完成硼酸注入箱的初次充液。硼酸再循環泵上設置泵軸和軸承體,所述泵軸和軸承體之間必須進行潤滑,目前常用的潤滑方式是稀油潤滑。即在所述硼酸再循環泵上設置一個儲油槽,利用儲存在儲油槽內的潤滑油來進行潤滑。為了防止潤滑油的洩漏,硼酸再循環泵上設置了油封系統。該 油封系統包括擋油盤、軸承蓋和防塵盤。所述擋油盤和防塵盤在泵軸上依次套接,所述軸承蓋套接在所述防塵盤盤軸的外圓周上。傳統的油封系統是在所述防塵盤與所述泵軸之間設置骨架油封。然而骨架油封內的彈簧彈力過大時容易產生抱軸現象,導致所述骨架油封與所述泵軸發生摩擦,進而導致泵軸發熱;彈簧彈力不足時又會導致所述擋油盤與所述泵軸間的間隙過大,潤滑油會發生滴漏。與此同時,設置骨架油封無法解決潤滑油從軸承蓋和防塵盤之間的間隙洩漏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其能有效解決硼酸再循環泵潤滑油洩漏的技術問題。實現上述目的的一種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所述油封系統套接在泵軸上,包括擋油盤、軸承蓋和防塵盤;所述軸承蓋包括蓋座、所述蓋座頂面上設置環形罩和位於所述環形罩內的凸臺,所述蓋座、所述環形罩和所述凸臺是同心的,所述軸承蓋的中心設置軸向貫穿所述蓋座和所述凸臺的軸向通孔;所述防塵盤包括盤座和盤軸,所述盤座和所述盤軸是同心的;所述擋油盤和所述防塵盤在所述泵軸上依次套接,所述軸承蓋通過所述軸向通孔套接在所述盤軸的外壁上;在所述凸臺的頂面上,沿所述凸臺的圓周設置凸緣,所述擋油盤的底面上沿所述擋油盤的圓周設置邊罩,使所述擋油盤、所述防塵盤和所述軸承蓋之間形成油路收集腔。進一步的,在所述軸向通孔的孔壁上設置機械密封。進一步的,在所述防塵盤與所述泵軸之間設置O形密封圈。進一步的,在所述蓋座的底面上設置環繞所述軸向通孔的環形槽,在所述盤座的頂面上,設置環繞所述盤軸的環形凸臺,所述環形槽和所述環形凸臺相互卡接。進一步的,在所述擋油盤的頂面上設置圍繞所述擋油盤圓周的倒角。[0014]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的技術方案,即在所述軸承蓋凸臺的頂面上,沿所述凸臺的圓周設置凸緣,所述擋油盤的底面上沿所述擋油盤的圓周設置邊罩,使所述擋油盤、所述防塵盤和所述軸承蓋之間形成油路收集腔的技術方案。其技術效果是濺到擋油盤上的潤滑油可以先進入油路收集腔,再經迴路油腔,最終回流到所述硼酸再循環泵的儲油腔室中,從而有效防止潤滑油從軸承蓋和防塵盤之間的間隙洩漏。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和圖2,為了能更好地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理解,下面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並結合附圖進行詳細地說明請參閱圖I和圖2,硼酸再循環泵上,採用稀油潤滑來對泵軸4和軸承體7之間進行潤滑,為了防止潤滑油洩漏,硼酸再循環泵上設置油封系統。所述油封系統是套接在所述硼酸再循環泵的泵軸4上的。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包括擋油盤I、軸承蓋2和防塵盤3 ;所述軸承蓋2包括蓋座21,所述蓋座21頂面上設置環形罩22和位於所述環形罩22內的凸臺23,所述蓋座21、所述環形罩22和所述凸臺23是同心的,在所述凸臺23的頂面上,沿所述凸臺23的圓周設置凸緣231,在所述軸承蓋2的中心還設置了軸向貫穿所述蓋座21和凸臺23的軸向通孔24。所述防塵盤包括盤座31和盤軸32,所述盤座31和所述盤軸32是同心的;所述擋油盤I包括在所述擋油盤I的底面上,沿所述擋油盤I的圓周設置邊罩11,所述擋油盤I和所述防塵盤3在泵軸4上依次套接,所述軸承蓋2通過所述軸向通孔24套接在所述盤軸32的外壁上;此時,所述軸承體7,所述擋油盤I和所述軸承蓋2的所述環形罩22之間形成了所述硼酸再循環泵的迴路油腔6。通過所述邊罩11和所述凸緣231的配合,使所述擋油盤I、所述防塵盤3和所述軸承蓋2之間形成油路收集腔5。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濺到所述擋油盤I上的潤滑油可以先沿所述擋油盤I的切向,進入所述油路收集腔5,再回流到所述迴路油腔6中,迴路油腔6中的潤滑油最終回流到所述硼酸再循環泵的儲油腔室中,從而有效防止潤滑油從所述軸承蓋2和所述防塵盤3之間的間隙洩漏。所述軸承蓋2的所述軸向通孔24的孔壁上設置軸向的機械密封241,該機械密封241屬於迷宮式機械密封,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這樣就可以進一步有效防止潤滑油從所述軸承蓋2和所述防塵盤3之間的間隙洩漏。所述蓋座21的底面上設置環繞所述軸向通孔24的環形槽211,所述盤座31的頂面上,設置環繞所述盤軸32的環形凸臺311,所述環形槽211和所述環形凸臺311相互卡接。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所述軸承蓋2得以軸向固定的同時,所述軸承蓋2和所述防塵盤3之間又形成了一個徑向的迷宮式機械密封,用來進一步防止潤滑油從所述軸承蓋2和所述防塵盤3之間的間隙洩漏,同時也可防止灰塵進入所述油封系統。所述防塵盤3和所述泵軸4之間設置O形密封圈41,用來代替傳統的骨架油封。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可以防止骨架油封內的彈簧彈力過大時容易產生抱軸現象,以及骨架油封內的彈簧彈力不足所導致的所述擋油盤3與所述泵軸4之間的間隙過大,造成潤滑油洩漏,從而保證硼酸再循環泵的安全運行。此外,所述擋油盤3的頂面設置了環繞所述擋油盤3圓周的倒角12,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所述擋油盤3是通過先後進行的車削圓盤工藝,以及將所述圓盤的盤面邊緣進行折彎的折彎工藝加工得到的,通過所述折彎工藝,在所述擋油盤I的底面形成邊罩11的同時,在所述擋油盤的頂面上就形成了所述倒角12。考慮到所述擋油盤I的強度以及所述擋油盤安裝的便捷性和安裝強度,所述倒角12與所述擋油盤軸向之間的夾角為14度至16度。 此外,軸承蓋2的蓋座21上還設有軸向螺栓孔25,通過設置於所述軸向螺栓孔25上的螺栓,所述軸承蓋2與所述硼酸再循環泵整的空冷軸承體固定。所述防塵盤3的盤座31上設有徑向螺栓孔33,將所述防塵盤3與所述泵軸4徑向固定。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並非用作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範圍內,對以上所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書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所述油封系統套接在泵軸(4)上,包括擋油盤(I)、軸承蓋⑵和防塵盤⑶; 所述軸承蓋(2)包括蓋座(21),所述蓋座(21)頂面上設置環形罩(22)和位於所述環形罩(22)內的凸臺(23),所述蓋座(21)、所述環形罩(22)和所述凸臺(23)是同心的,所述軸承蓋⑵的中心設置軸向貫穿所述蓋座(21)和所述凸臺(23)的軸向通孔(24); 所述防塵盤(3)包括盤座(31)和盤軸(32),所述盤座(31)和所述盤軸(32)是同心的; 所述擋油盤(I)和所述防塵盤(3)在所述泵軸(4)上依次套接,所述軸承蓋(2)通過所述軸向通孔(24)套接在所述盤軸(32)的外壁上;其特徵在於 在所述凸臺(23)的頂面上,沿所述凸臺(23)的圓周設置凸緣(231),所述擋油盤(I)的底面上沿所述擋油盤(I)的圓周設置邊罩(11),使所述擋油盤(I)、所述防塵盤(3)和所述軸承蓋(2)之間形成油路收集腔(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軸向通孔(24)的孔壁上設置機械密封(241)。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防塵盤(3)與所述泵軸(4)之間設置O形密封圈(41)。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蓋座(21)的底面上設置環繞所述軸向通孔(24)的環形槽(211),在所述盤座(31)的頂面上,設置環繞所述盤軸(32)的環形凸臺(311),所述環形槽(211)和所述環形凸臺(311)相互卡接。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擋油盤⑴的頂面上設置圍繞所述擋油盤⑴圓周的倒角(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核電裝備領域的一種用於硼酸再循環泵的油封系統,所述油封系統套接在泵軸上,包括擋油盤、軸承蓋和防塵盤;所述軸承蓋包括蓋座,所述蓋座頂面上設置環形罩和位於所述環形罩內的凸臺,所述蓋座、所述環形罩和所述凸臺是同心的,所述軸承蓋的中心設置軸向貫穿所述蓋座和所述凸臺的軸向通孔;所述防塵盤包括盤座和盤軸,所述盤座和所述盤軸是同心的;所述擋油盤和所述防塵盤在所述泵軸上依次套接,所述軸承蓋通過所述軸向通孔套接在所述盤軸的外壁上;在所述凸臺的頂面上,沿所述凸臺的圓周設置凸緣,所述擋油盤的底面上沿所述擋油盤的圓周設置邊罩,使所述擋油盤、所述防塵盤和所述軸承蓋之間形成油路收集腔。
文檔編號F04D29/08GK202597193SQ20122011874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7日
發明者陸金琪, 顧興濤 申請人:上海阿波羅機械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