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19 23:50:21 4
專利名稱: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包括閥體、閥蓋及水杯,閥體與閥蓋之間形成有上腔室,閥體與水杯之間形成有下腔室,閥體上還設置有閥芯,下腔室內設置有大銅管,大銅管與閥芯的底部固定連接,閥蓋內設置有與閥芯相適配的閥板蓋,大銅管外套設有濾網,濾網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濾網蓋,閥芯的上端面設置有環槽,排水口與環槽相連通,閥板與閥板蓋之間形成有壓力腔,閥板蓋上設置有均壓孔,閥體內還設置有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一端與上腔室相連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與排水口相連通,閥體上設置有與第二流道相配合的調壓閥。本實用新型過濾除雜效果較好、不易堵塞、能夠調節排水頻率、使用壽命較長。
【專利說明】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氣源處理元件【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
【背景技術】
[0002]末端自動排水器又叫自動排水閥,常用於自動排除管道低處、冷凍式空氣乾燥機、油水分離器、貯氣罐及各種空氣過濾器底部等處的積水。末端自動排水器可安裝在不便於進行人工排放汙水的地方,如高處、低處以及狹隘處,特別是安裝在用氣量較大、放水次數較頻繁的地方,能夠有效防止因人工排水被遺忘而造成壓縮空氣被冷凝水重新汙染的情況發生。
[0003]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末端自動排水器的結構以浮子式較為常見,具體可參見授權公告號為CN201049270Y公開的一種「氣動自動排水閥」。浮子式末端自動排水器的結構是通過在閥體下端的水杯內設置浮子,浮子上端承受壓縮空氣的壓力,浮子下端承受水的浮力,水杯內的水位升高使得浮子的下端浮力大於上端壓力時,浮子上移並控制打開排水口,當水位下降使得浮子的下端浮力小於上端壓力時,浮子下移並控制排水口關閉,從而實現自動排水。
[0004]然而,浮子式末端自動排水器的缺陷在於:第一,由於末端自動排水器是安裝在管道、冷凍式空氣乾燥機以及其他設備的末端,使得經進水口進入水杯內的溼氣流中容易存在雜質等異物,這些雜質等異物易造成排水口堵塞,導致排水器無法正常工作;第二,上述排水器僅能以單一頻率進行工作,即浮子運動的頻率始終固定不變,導致排水的周期固定不變,進而導致排水器的功能較為單一,難以滿足實際使用需求;第三,其結構設置較複雜,使用壽命不長,而且不易拆裝維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過濾除雜效果較好、不易堵塞、使用壽命較長、便於拆裝維護的末端自動排水器。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包括閥體、與所述閥體上端配合連接的閥蓋、與所述閥體下端配合連接的水杯,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之間形成有上腔室,所述閥體與所述水杯之間形成有下腔室,所述閥體上設置有與所述下腔室連通的進水口,所述閥體上還分別設置有排水口、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與所述下腔室的閥芯,所述閥芯的上端面設置有環槽,所述排水口通過第一流道與所述環槽相連通,所述下腔室內設置有大銅管,所述大銅管與所述閥芯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大銅管外套設有濾網,所述濾網的上端與所述閥體固定連接,所述濾網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濾網蓋,所述閥蓋內設置有與所述閥芯相適配的閥板蓋,所述閥板蓋與所述閥芯之間活動設置有閥板,所述閥板蓋的周壁設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閥板與所述閥板蓋之間形成有壓力腔,所述閥板蓋上設置有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與所述壓力腔的均壓孔,所述閥體內設置有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與所述排水口的第二流道,所述閥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流道相配合的調壓閥。
[0008]進一步地,所述調壓閥包括與所述第二流道呈垂直設置的調節螺杆、與所述調節螺杆相適配的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杆的端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流道相配合的斜面。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流道的上端設置有小銅管,所述小銅管的自由端伸入於所述上腔室內。
[0010]進一步地,所述閥蓋內設置有濾芯,所述濾芯套設於所述閥板蓋的外部,所述小銅管位於所述濾芯的外壁與所述閥蓋的內壁之間,所述濾芯與所述閥蓋的內頂部之間嵌設有「U」形密封件。
[0011]進一步地,所述閥蓋與所述閥板蓋之間設置有雙層墊片。
[0012]進一步地,所述排水口連接有直角水接頭,所述直角水接頭內設置有消音接頭。
[0013]進一步地,所述水杯外罩設有金屬罩殼,所述閥體、所述水杯以及所述金屬罩殼通過螺母固定連接。
[0014]進一步地,所述水杯的底部設置有手動放水器。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大銅管外套設濾網,濾網的上端與閥體相連接,濾網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濾網蓋,當用氣設備中的溼氣流經進水口進入下腔室內時,通過濾網與濾網蓋的配合作用,有效實現了對溼氣流中雜質和其他異物的過濾,從而有效避免了閥芯、閥板以及閥板蓋上的通孔和均壓孔出現堵塞現象,保證了閥板的正常移動,使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較為穩定;本實用新型的閥板採用金屬材料製成,不易發生形變和損壞,使用壽命更長,當閥板與閥芯相接觸時密封性能更強,封堵效果更好;通過在閥芯的上端面設置環槽,排水口通過第一流道與環槽相連通,閥板蓋上設置用以連通上腔室與壓力腔的均壓孔,閥體內設置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一端與上腔室連通,第二流道的另一端與排水口相連通,閥體上設置與第二流道配合的調壓閥,工作時,下腔室內的溼氣流沿大銅管上升,當溼氣流牴觸閥板並使閥板上移時,下腔室內的一部分溼氣流依次經第一流道、排水口排出,另一部分滯留在上腔室內,由於上腔室與壓力腔相連通,隨著上腔室氣壓增大,壓力腔中的氣壓也隨之增大,當壓力腔中的壓力與下腔室壓力相等時,閥板下移並封堵閥芯,此時第一流道內無溼氣流通過,上腔室內的溼氣流經第二流道以及排水口排出,當上腔室內的溼氣流經第二流道排出一段時間後,壓力腔內的氣壓降低,閥板再次上移,從而使第一流道繼續排水,通過調整調壓閥,可以改變第二流道內溼氣流的流量,從而能夠改變上腔室中氣壓變化的速率,進而改變閥板運動的頻率,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以不同頻率進行排水工作,有效滿足了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本實用新型採用閥板式結構實現自動排水的功能,結構設置簡單,使用壽命長,並且拆裝維護更為方便。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視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另一視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8]圖1和圖2中:
[0019]1、閥體;11、進水口 ;12、排水口 ;2、閥蓋;3、水杯;4、上腔室;5、下腔室;6、閥芯;61、環槽;7、大銅管;8、閥板蓋;81、通孔;82、均壓孔;9、閥板;10、濾網;101、濾網蓋;13、第一流道;14、壓力腔;15、第二流道;16、小銅管;17、調節螺杆;171、調節螺母;172、斜面;18、濾芯;181、「U」形密封件;191、衝件墊片;192、塑料墊片;20、直角水接頭;21、消音接頭;22、金屬罩殼;23、螺母;24、手動放水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1]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包括閥體1、與所述閥體I上端配合連接的閥蓋2、與所述閥體I下端配合連接的水杯3,所述閥體I與所述閥蓋2之間形成有上腔室4,所述閥體I與所述水杯3之間形成有下腔室5,所述閥體I上設置有與所述下腔室5連通的進水口 11,所述閥體I上還分別設置有排水口 12、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4與所述下腔室5的閥芯6,所述閥芯6的上端面設置有環槽61,所述排水口 12通過第一流道13與所述環槽61相連通,所述下腔室5內設置有大銅管7,所述大銅管7與所述閥芯6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大銅管7外套設有濾網10,所述濾網10的上端與所述閥體I固定連接,所述濾網10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濾網蓋101。
[0022]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濾網10和濾網蓋101,當溼氣流經進水口 11進入下腔室5內時,通過濾網10與濾網蓋101的配合作用,有效實現了對溼氣流中雜質和其他異物的過濾,從而有效避免了閥芯6、閥板9以及閥板蓋8上的通孔81和均壓孔82出現堵塞現象,保證了閥板9的正常移動,使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狀態較為穩定;本實用新型的閥板9採用金屬材料製成,不易發生形變和損壞,使用壽命更長,當閥板9與閥芯6相接觸時密封性能更強,封堵效果更好。
[0023]所述閥蓋2內設置有與所述閥芯6相適配的閥板蓋8,所述閥板蓋8與所述閥芯6之間活動設置有閥板9,所述閥板蓋8的周壁設置有若干通孔81,所述閥板9與所述閥板蓋8之間形成有壓力腔14,所述閥板蓋8上設置有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4與所述壓力腔14的均壓孔82,所述閥體I內設置有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4與所述排水口 12的第二流道15,所述閥體I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流道15相配合的調壓閥。
[0024]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工作時,下腔室5內的溼氣流沿大銅管7上升,當溼氣流牴觸閥板9並使閥板9上移時,下腔室5內的一部分溼氣流依次經第一流道13、排水口12排出,另一部分滯留在上腔室4內,由於上腔室4與壓力腔14相連通,隨著上腔室4氣壓增大,壓力腔14中的氣壓也隨之增大,當壓力腔14中的壓力與下腔室5壓力相同時,閥板9下移並封堵閥芯6,此時第一流道13內無溼氣流通過,上腔室4內的溼氣流經第二流道15以及排水口 12排出,當上腔室4內的溼氣流經第二流道15排出一段時間後,壓力腔14內的氣壓降低,閥板9再次上移,從而使第一流道13繼續排水。調壓閥的作用在於對上腔室4內的壓力進行調節,具體而言,通過調整調壓閥,即可以改變第二流道15內溼氣流的流速,從而能夠改變上腔室4中氣壓變化的速率,進而改變閥板9運動的頻率,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以不同頻率進行排水工作,有效滿足了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
[0025]作為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調壓閥包括與所述第二流道15呈垂直設置的調節螺杆17、與所述調節螺杆17相適配的調節螺母171,所述調節螺杆17的端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流道15相配合的斜面172。通過旋動調節螺杆17,改變第二流道15與斜面172的間隙大小,進而便能夠改變第二流道15內的溼氣流速度,結構設置簡單,控制較為方便。
[0026]為了保證上腔室4中的溼氣流能夠順利從第二流道15排出,所述第二流道15的上端設置有小銅管16,所述小銅管16的自由端伸入於所述上腔室4內。
[0027]所述閥蓋2內設置有濾芯18,所述濾芯18套設於所述閥板蓋8的外部,所述小銅管16位於所述濾芯18的外壁與所述閥蓋2的內壁之間,通過設置濾芯18,有效對上腔室4內的溼氣流進行二次過濾,進一步提高了本實用新型的過濾效果。所述濾芯18與所述閥蓋2的內頂部之間嵌設有「U」形密封件181,通過設置「U」形密封件181,提高了濾芯18與閥蓋2之間的密封性能,避免了水流從濾芯18與閥蓋2之間的縫隙滲出,保證了過濾效果。
[0028]所述閥蓋2與所述閥板蓋8之間設置有雙層墊片,通過設置雙層墊片,有效提高了本實用新型裝配的穩定性,具體而言,閥蓋2與閥板蓋8之間依次設置有衝件墊片191和塑料墊片192,衝件墊片191與塑料墊片192配合構成上述雙層墊片。
[0029]為了便於溼氣流排出,所述排水口 12連接有直角水接頭20,所述直角水接頭20內設置有消音接頭21,通過設置消音接頭21,降低了排水時的噪音,優化了工作環境。
[0030]為了避免水杯3出現損壞、破裂,所述水杯3外罩設有金屬罩殼22,所述閥體1、所述水杯3以及所述金屬罩殼22通過螺母23固定連接。所述水杯3的底部設置有手動放水器24,通過手動放水器24可以將滯留在水杯3內的汙水排出,使用方便。
[0031]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末端自動排水器,包括閥體、與所述閥體上端配合連接的閥蓋、與所述閥體下端配合連接的水杯,所述閥體與所述閥蓋之間形成有上腔室,所述閥體與所述水杯之間形成有下腔室,所述閥體上設置有與所述下腔室連通的進水口,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上還分別設置有排水口、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與所述下腔室的閥芯,所述閥芯的上端面設置有環槽,所述排水口通過第一流道與所述環槽相連通,所述下腔室內設置有大銅管,所述大銅管與所述閥芯的底部固定連接,所述大銅管外套設有濾網,所述濾網的上端與所述閥體固定連接,所述濾網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濾網蓋,所述閥蓋內設置有與所述閥芯相適配的閥板蓋,所述閥板蓋與所述閥芯之間活動設置有閥板,所述閥板蓋的周壁設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閥板與所述閥板蓋之間形成有壓力腔,所述閥板蓋上設置有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與所述壓力腔的均壓孔,所述閥體內設置有用以連通所述上腔室與所述排水口的第二流道,所述閥體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流道相配合的調壓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自動排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調壓閥包括與所述第二流道呈垂直設置的調節螺杆、與所述調節螺杆相適配的調節螺母,所述調節螺杆的端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二流道相配合的斜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末端自動排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流道的上端設置有小銅管,所述小銅管的自由端伸入於所述上腔室內。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末端自動排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蓋內設置有濾芯,所述濾芯套設於所述閥板蓋的外部,所述小銅管位於所述濾芯的外壁與所述閥蓋的內壁之間,所述濾芯與所述閥蓋的內頂部之間嵌設有「U」形密封件。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自動排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蓋與所述閥板蓋之間設置有雙層墊片。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自動排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水口連接有直角水接頭,所述直角水接頭內設置有消音接頭。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自動排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杯外罩設有金屬罩殼,所述閥體、所述水杯以及所述金屬罩殼通過螺母固定連接。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末端自動排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杯的底部設置有手動放水器。
【文檔編號】B01D35-04GK204284619SQ201420710959
【發明者】夏明晶 [申請人]夏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