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懸架板簧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22:51:4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減震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汽車懸架板簧。
背景技術:
汽車板簧是汽車懸架系統中最傳統的彈性元件,由於其可靠性好、結構簡單、製造工藝流程短、成本低而且結構能夠大大簡化等優點,從而得到廣泛的應用,汽車板簧一般是由若干片不等長的合金彈簧鋼組合而成的一組近似於等強度彈簧梁,在懸架系統中除了起到緩衝作用外,還可起到減震的效果,現有板簧一般通過主簧和副簧疊加構成,由於汽車在空載到滿載,板簧受力不同而出現自振頻率不一致,特別是汽車載重加大至超載時,板簧的減震效果非常差,而且會出現刺耳的噪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性能優良、能夠有效解決汽車因載重變化而產生的自振頻率不一致的汽車懸架板簧。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懸架板簧,包括主簧、副簧、以及用於固定所述主簧和副簧的中心螺栓,所述主簧包括帶卷耳的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和第四主簧片,所述副簧包括第一副簧片和第二副簧片,所述第一主簧片、第二主簧片、第三主簧片、第四主簧片、第一副簧片和第二副簧片自上而下依次設置,且長度逐漸縮短,所述第一副簧片朝向主簧的側面上以中心螺栓為軸對稱地設置有兩個凸塊,所述凸塊與第四主簧片接觸的面為光滑的圓弧曲面,所述第一副簧片的兩端部固設有減震塊,所述主簧的兩端部通過第一U形夾固定,所述第一U形夾的底部通過第一鉚釘固定在第四主簧片上,所述主簧與副簧通過第二U形夾輔助固定,所述第二U形夾的底部通過第二鉚釘固定在第二副簧片上。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致汽車懸架板簧,所述凸塊與第一副簧片為一體結構。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汽車懸架板簧,所述所述兩凸塊間設置有墊塊,所述墊塊的中位置設置有供中心螺栓通過的螺紋通孔。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汽車懸架板簧,所述第一鉚釘的鉚釘頭埋入第四主簧片內,所述第二鉚釘的鉚釘頭埋入第二副簧片內。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所述的第一副簧片上設置凸塊,是的減震塊與第四主簧片間存在間隙,當車輛空載時,只有主簧片工作,在兩凸塊間設置墊塊,用以輔助支撐主簧,所述第一鉚釘的鉚釘頭埋入第四主簧片內,第二鉚釘的鉚釘頭埋入第二副簧片內,避免了鉚釘的微小移動對其他簧片產生幹涉,影響整體工作。
本實用新型技術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主簧與副簧間通過凸塊進行隔離,當汽車空載時,只有主簧工作,隨著載重量的增加,減震塊與副簧逐次發揮作用,有效提高了板簧強度,解決了汽車載重量不同而導致的平順性不一致問題,改善減震效果,提高整車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放大圖,
圖3為圖1中B-B面剖視圖,
圖4為圖1中C-C面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現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
參見圖1至圖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汽車懸架板簧,包括主簧、副簧、以及用於固定所述主簧和副簧的中心螺栓7,所述主簧包括帶卷耳的第一主簧片1、第二主簧片2、第三主簧片3和第四主簧片4,所述副簧包括第一副簧片5和第二副簧片6,所述第一主簧片1、第二主簧片2、第三主簧片3、第四主簧片4、第一副簧片5和第二副簧片6自上而下依次設置,且長度逐漸縮短,所述第一副簧片5朝向主簧的側面上以中心螺栓7為軸對稱地設置有兩個凸塊8,所述凸塊8與第四主簧片4接觸的面為光滑的圓弧曲面,所述第一副簧片5的兩端部固設有彈性橡膠材料製成的減震塊9,所述主簧的兩端部通過第一U形夾10固定,所述第一U形夾10的底部通過第一鉚釘13固定在第四主簧片4上,所述主簧與副簧通過第二U形夾11輔助固定,所述第二U形夾11的底部通過第二鉚釘14固定在第二副簧片6上。
所述凸塊8與第一副簧片5為一體結構。
所述所述兩凸塊8間設置有墊塊12,所述墊塊12的中位置設置有供中心螺栓7通過的螺紋通孔(圖中未示出)。
所述第一鉚釘13的鉚釘頭埋入第四主簧片4內,所述第二鉚釘14的鉚釘頭埋入第二副簧片6內。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由於凸塊8的設置,使得減震塊8與第四主簧片間有間隙,當車輛空載時,只有主簧工作,隨著載重量的增加,減震塊8和副簧逐次發揮作用,與主簧共同作用,提高板簧強度。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在上面結合附圖對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並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採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改進,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