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壓式手功能康復儀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23:18:5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功能康復儀,特別涉及一種氣壓式手功能康復儀,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老齡化到來,中風發病率人群廣,致殘率高,治療後大多數會留偏癱、語言障礙、肢體疼痛等後遺症。其中偏癱最多。在偏癱的康復中,又以手功能的康復最為困難,患者的手指因肌肉痙攣,形成一個屈曲的半握拳姿勢,給患者生活帶來嚴重困難。目前市場的康復設備大多採用剛性機械機構或電機驅動方式,容易引起外力拉傷,現有的氣壓式手功能康復裝置,如中國專利申請號:201220753178.X(一種用於抗痙攣的氣動式手康復裝置)所公布的技術方案雖然能夠實現氣壓式手功能康復治療,但在使用時充氣速度過快也會對患者造成拉傷,而且在氣囊放氣還原過程中由於受到患者手指形狀的限制,不能保證較好的還原到合適位置,影響康復治療中的運動幅度,還有目前的康復儀一般一臺只能對一個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成本較高,不能夠較好的利用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目前的手功能康復儀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氣壓式手功能康復儀。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採用了下述的技術方案:一種氣壓式手功能康復儀,包括主機,在主機中設置有氣泵和控制器,氣泵連接至控制器,氣泵的出氣上連接有一個或多個出氣管路,所有的出氣管路上設置有單獨的控制閥,控制閥連接至控制器,所有的出氣管路上都連接有一個相對應的手部護套,手部護套上設置有多個氣囊,各氣囊聯通至出氣管路,所述的手部護套包括手腕部、手腕以上部、手腕以下部,所述的手部護套包括正面和反面,正反面為不同的兩層,在手部護套正面間隔設置有四個氣囊,在四個氣囊之間以及位於兩邊部的兩個氣囊外側均設置有手指粘扣,上述部位共設置的手指粘扣總數為五個,在手部護套的反面並列設置有兩個或三個V形氣囊,所述的V形氣囊的V形底角最小為135o,最大為180o,V形氣囊下的手腕部設置有彈性帶,康復儀工作時,控制器控制對氣囊充放氣使手部護套帶動手指和腕部活動,進一步的,在手部護套上正面和反面設置有拉鏈開合的囊套,位於手部護套正面和反面的各氣囊均設置在囊套中,進一步的,在手部護套的手腕部設置有腕套,進一步的,在手部護套正面的氣囊和手腕部之間設置有墊塊,進一步的,在主機內設置有儲氣罐,儲氣罐的進氣連接至氣泵,儲氣罐的出氣上連接有控制閥和出氣管路,控制閥連接至控制器,出氣管路上出氣連接至手部護套上的各氣囊。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有益技術效果在於:本康復儀採用氣壓式進行手功能康復,在手腕部設置有彈性帶,能夠有效的防止充氣過快對手部造成的拉傷,又能夠使在氣囊放氣後較好將手部的還原到原始狀態,保證運動幅度和治療效果,本裝置在一個主機上設置多個單獨的氣路,能夠利用一臺氣泵對多個患者同時進行治療,在主機內設置儲氣罐,儲氣罐上也可以連接氣壓治療管路,更能有效的利用氣泵和主機資源,實現一臺設備同時對多個患者進行康復治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手部護套正面的示意圖。
圖3是手部護套反面的示意圖。
圖4是手部護套未充氣狀態的示意圖。
圖5是手部護套充氣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充分的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提供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實例。這些實施實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闡述,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的解釋,附圖中各標記為:1:主機;2:氣泵;3:儲氣罐;4:出氣管路一;5:出氣管路二;6:顯示裝置;7:手部護套一;8:手部護套二;71:手部護套正面氣囊;72:手指粘扣;73:手腕部;74:手腕以上部;75:手腕以下部;76:墊塊;77:腕套;78:護套連接頭;79:V形氣囊;701:彈性帶。如附圖所示,一種氣壓式手功能康復儀,包括主機1,在主機中設置有氣泵2和控制器,控制器在圖中沒有示出,氣泵2連接至控制器,氣泵2的出氣上連接有一個或多個出氣管路,所有的出氣管路上設置有單獨的控制閥,控制閥連接至控制器,所有的出氣管路上都連接有一個相對應的手部護套,圖中示出了兩個出氣管路,分別為4所示的出氣管路一,5所示的出氣管路二,兩個出氣管路分別連接至手部護套一、手部護套二,手部護套上設置有多個氣囊,各氣囊聯通至出氣管路,所述的手部護套包括手腕部、手腕以上部、手腕以下部,圖中示出了手部護套一7的結構,73、74、75所示分別為手腕部、手腕以上部、手腕以下部,手部護套包括正面和反面,正面、反面為不同的兩層,在手部護套正面間隔設置有四個氣囊,圖中71所示為手部護套正面氣囊,在四個氣囊之間以及位於兩邊部的兩個氣囊外側均設置有手指粘扣,圖中72所示為手指粘扣,上述部位共設置的手指粘扣總數為五個,在手部護套的反面並列設置有兩個或三個V形氣囊,圖中為三個V形氣囊,如圖中79所示,所述的V形氣囊的V形底角最小為135o,最大為180o,V形氣囊充氣後兩個邊變為V形,不充氣時是平面狀,V形氣囊下的手腕部設置有彈性帶701,康復儀工作時,控制器控制對氣囊充放氣使手部護套帶動手指和腕部活動,進一步的,在手部護套上正面和反面設置有拉鏈開合的囊套,位於手部護套正面和反面的各氣囊均設置在囊套中,在手部護套正面的的手腕部設置有腕套77,在手部護套正面的氣囊和手腕部73之間設置有墊塊76,在主機內設置有儲氣罐3,儲氣罐的進氣連接至氣泵,儲氣罐的出氣上連接有控制閥和出氣管路,控制閥連接至控制器,出氣管路上出氣連接至手部護套上的各氣囊,圖中示出了兩個出氣管路,實際上還可以在主機上上連接更多的出氣管路,出氣管路可以直接連接在氣泵的出氣上,也可以連接在儲氣罐的出氣上,通過控制閥控制氣囊的充氣和放氣。本康復儀子在使用時,將患者的手掌手心部位對著手部護套的正面,將五個手指用手指粘扣固定好,手腕部用腕套固定在手部護套上,治療時,氣囊充氣後V形氣囊充氣後如圖5的狀態,使患者的手腕部位以及手指伸開以達到活動的目的,放氣後如圖4的狀態,反覆的對氣囊充氣和放氣以達到康復治療的目的,在控制器中可以設定充氣和放氣的頻率、治療時間、充氣和放氣次數等治療參數。
在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後,熟悉該項技術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脫離上述申請專利範圍與精神下可進行各種變化與修改,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且本實用新型亦不受限於說明書中所舉實例的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