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鑽孔取油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9:51:56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拆解回收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鑽孔取油裝置。
背景技術:
在報廢車輛拆解領域,對報廢車輛進行預處理前,需要對報廢車輛內的廢油進行回收利用。目前,廢油回收時,一般先通過鑽孔裝置在報廢車輛的油箱上打孔,然後通過廢油回收裝置將油箱漏出的廢油回收。但是,在鑽孔時,其一方面易產生火花,導致廢油燃燒而產生爆炸,另一方面易導致廢油飛濺落至鑽孔裝置及地面,導致設備和環境汙染,且浪費資源。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技術不足,提出一種鑽孔取油裝置,解決現有技術中報廢車輛廢油回收安全性低、易浪費資源和汙染環境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提供一種鑽孔取油裝置,包括,
可移動底座;
鑽孔取油機構,其包括上端開口的集油筒,連接於所述集油筒開口端的波紋管,同軸內置於所述集油筒且一端固定於所述集油筒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波紋管內的鑽孔杆,與鑽孔杆和集油筒之間形成的集油腔體連通的輸油管;及
液壓伸縮杆,所述液壓伸縮杆下端連接於所述可移動底座、上端配合容置於所述集油筒下端面的卡槽內。
其中,所述鑽孔杆包括鑽孔杆本體及設於所述鑽孔杆本體自由端的錐形鑽頭。
優選的,所述錐形鑽頭的外周面由至少三個依次首尾連接的錐面組成,且每個所述錐面均為內凹弧形。
優選的,所述鑽孔杆本體的外表面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螺旋體,且所述螺旋體的螺距不小於1cm。
優選的,所述可移動底座包括底座本體、由底座本體外緣延伸形成的至少三個固定部及一一對應設於所述固定部自由端的滾輪。
優選的,所述固定部包括由底座本體外緣向上延伸形成的連接件及由連接件水平向遠離所述底座本體一側延伸形成的固定件,所述滾輪設置於所述固定件下側。
優選的,所述鑽孔取油機構還包括套設於所述鑽孔杆的濾網,所述濾網外緣抵接於所述集油筒內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液壓伸縮杆驅動鑽孔取油機構向上運動,進而促進錐形鑽頭將報廢車輛的油箱扎穿,廢油由油箱流至集油腔體內並從輸油管輸出,由於鑽孔杆內置于波紋管,其避免了廢油飛濺,且採用液壓驅動,避免產生火花,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鑽孔取油裝置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錐形鑽頭的橫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鑽孔取油裝置,包括,
可移動底座1;
鑽孔取油機構2,其包括上端開口的集油筒21,連接於所述集油筒21開口端的波紋管22,同軸內置於所述集油筒21且一端固定於所述集油筒21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波紋管22內的鑽孔杆23,與鑽孔杆23和集油筒21之間形成的集油腔體連通的輸油管24;及
液壓伸縮杆3,所述液壓伸縮杆3下端連接於所述可移動底座1、上端配合容置於所述集油筒21下端面的卡槽211內。
其中,所述鑽孔杆23包括鑽孔杆本體231及設於所述鑽孔杆本體231自由端的錐形鑽頭232。
具體廢油回收時,報廢汽車放置於廢油回收平臺,可通過可移動底座1將鑽孔取油裝置移動至報廢汽車的油箱正下方,然後通過液壓伸縮杆3驅動鑽孔取油機構2向上運動,由於鑽孔杆23的錐形鑽頭232位于波紋管22內,故波紋管22先抵接油箱,液壓伸縮杆3繼續驅動集油筒21和鑽孔杆23向上運動,波紋管22收縮,至錐形鑽頭232將油箱鑽穿,廢油由鑽穿的油孔內漏出並通過波紋管22進入集油腔體內,然後由輸油管24輸送至廢油儲存裝置內。本實施例採用波紋管22抵接於油箱,避免了鑽孔時廢油飛濺而出,降低了資源浪費、避免了環境汙染,採用液壓驅動,避免了形成火花,提高了安全性。
本實施例卡槽211可設置內螺紋,液壓伸縮杆3上端可設置與內螺紋相配合的外螺紋,也將液壓伸縮杆3上端與卡槽211採用其他方式連接。
本實施例採用錐形鑽頭232擠壓式鑽孔,當油箱鑽穿時,由於錐形鑽頭232堵塞了油孔,其不利於及時判斷油箱鑽穿,也不利於廢油及時流出,故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述錐形鑽頭232的外周面由至少三個依次首尾連接的錐面232a組成,且每個所述錐面232a均為內凹弧形,當錐形鑽頭232將油箱鑽穿時,由於錐形鑽頭232的錐面232a為內凹弧形,使得廢油能夠沿內凹的錐面232a流至集油腔體內,其利於操作者觀察,也提高了廢油的收集效率。其中,當油箱上形成有油孔後,可驅動錐形鑽頭232推出油孔,以提高廢油收集效率,也可使廢油直接由錐面232a流出,當廢油由錐面232a流出時可避免廢油落至錐形鑽頭232上飛濺至波紋管22內壁。為了便於描述本實施例的錐形鑽頭232,本實施例以四個首尾依次連接的錐面232a為例進行描述,但是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錐形鑽頭232的限制。
對應的,為了避免鑽孔杆本體231在鑽孔過程堵塞油孔,本實施例所述鑽孔杆本體231的外表面設置有沿其長度方向布置的螺旋體231a,且所述螺旋體231a的螺距不小於1cm,從而使得鑽孔過程中,廢油能夠沿螺旋體231a流至集油腔體內,其有利於鑽孔過程中持續性進行廢油的收集,而且其有利於廢油沿螺旋體231a流動,避免了廢油飛濺至波紋管22內壁,從而避免了清洗波紋管22,其有利於延長波紋管22的使用壽命。
其中,本實施例所述可移動底座1包括底座本體11、由底座本體11外緣延伸形成的至少三個固定部12及一一對應設於所述固定部12自由端的滾輪13,具體作用時,可通過滾輪13移動至與報廢汽車的油箱相對應的位置,而且通過底座本體11外緣延伸的固定部12設置滾輪13,其有利於增加可移動底座1的整體穩定性。其中,為了便於移動,本實施例的滾輪13優選設置為萬向輪。
具體的,本實施例所述固定部12包括由底座本體11外緣向上延伸形成的連接件121及由連接件121水平向遠離所述底座本體11一側延伸形成的固定件122,所述滾輪13設置於所述固定件122下側,本實施例通過將固定件122和底座本體11上下布置,從而降低底座本體11的重心及可移動底座1的整體重心,其有利於提高可移動底座1的穩定性。
由於鑽孔過程中不可避免有雜質落入集油腔體內,且廢油中可會存在部分雜質,為了避免雜質堵塞輸油管24及由輸油管24進入廢油收集裝置內,本實施例所述鑽孔取油機構2還包括套設於所述鑽孔杆23的濾網25,所述濾網25外緣抵接於所述集油筒21內壁。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通過液壓伸縮杆3驅動鑽孔取油機構2向上運動,進而促進錐形鑽頭232將報廢車輛的油箱扎穿,廢油由油箱流至集油腔體內並從輸油管24輸出,由於鑽孔杆23內置于波紋管22,其避免了廢油飛濺,且採用液壓驅動,避免產生火花,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任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所做出的各種其他相應的改變與變形,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