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6:11:06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防止化工設備洩露技術,尤其是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J-U ρ α裝直。[0002]背景技術三聚氰胺在生產過程中,刺刀管式反應器是該高壓法生產三聚氰胺裝置的「心臟」,三聚氰胺就是在反應器內經過尿素縮聚反應生成的。高壓氨衝洗是三聚氰胺裝置高壓氨系統的一部分,用來衝洗反應器所有的高壓閥門,是三聚氰胺反應器穩定運行的保障。高壓氨衝洗裝置在運行過程中因設計製造質量不當多次出現問題,被迫停車處理。 經過幾次攻關,雖然延長了氨衝洗管線的運行周期,但每運行一段時間仍會出現洩漏,一旦出現洩漏,系統必須做停車處理,反應器要進行升華排塔置換60個小時,再加上交出及檢修時間,至少需要停車四天,影響產量200噸,合計180萬元。並且在這四天中,後系統要保持運行,蒸汽、水、電等仍在消耗。各項消耗及費用合計每天達24萬元,四天達到96萬元。 洩漏嚴重時有可能造成反應器固化停車,處理時間更長,且危險性較高,給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0003]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雙迴路的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它解決了由於高壓氨衝洗管線洩漏,造成三聚氰胺裝置被迫停止生產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本實用新型是由高壓蒸汽管線、總閥、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高壓氨衝洗總管線、高壓冷凝液管線、低壓蒸汽管線、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氨衝洗管線連接而成,高壓氨衝洗總管線與原有高壓氨衝洗管線的兩端相連接,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單獨引出一路到反應器出口調節閥的氨衝洗管線。[0004]高壓氨衝洗總管線的前段夾套連接低壓蒸汽管線和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其後段夾套連接高壓蒸汽管線和高壓冷凝液管線。[0005]在高壓蒸汽管線和高壓氨衝洗總管線兩端都安裝著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0006]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的兩端安裝著總閥。[0007]本實用新型的意義是形成雙迴路高壓氨衝洗裝置,正常運行中投用一個迴路,當該迴路洩漏時,馬上投用另一條迴路,將洩漏的管線交出檢修,這樣就避免了三聚氰胺裝置停車處理的問題,避免了因檢修氨衝洗總管,反應器的升華排塔而減產。[0008]
圖1為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的示意圖,圖中1、高壓蒸汽管線 2、總閥 3、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 4、高壓氨衝洗總管線 5、高壓冷凝液管線6、低壓蒸汽管線7、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 8、氨衝洗管線。[0009]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是由高壓蒸汽管線1、總閥2、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3、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高壓冷凝液管線5、低壓蒸汽管線6、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7、氨衝洗管線8連接而成,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與原有高壓氨衝洗管線的兩端相連接,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單獨引出一路到反應器出口調節閥的氨衝洗管 線8。[0010]實施例2、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的前段夾套連接低壓蒸汽管線6和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7,其後段夾套連接高壓蒸汽管線I和高壓冷凝液管線5。[0011]實施例3、在高壓蒸汽管線I和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兩端都安裝著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3。[0012]實施例4、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的兩端安裝著總閥2。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它是由高壓蒸汽管線(I)、總閥(2)、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3)、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高壓冷凝液管線(5)、低壓蒸汽管線(6)、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7)、氨衝洗管線(8)連接而成,其特徵是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與原有高壓氨衝洗管線的兩端相連接,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單獨引出一路到反應器出口調節閥的氨衝洗管線(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其特徵是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的前段夾套連接低壓蒸汽管線(6)和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7),其後段夾套連接高壓蒸汽管線(I)和高壓冷凝液管線(5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其特徵是在高壓蒸汽管線(I)和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兩端都安裝著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其特徵是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4)的兩端安裝著總閥(2)。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高壓氨衝洗裝置是防止化工設備洩露技術,它解決了由於高壓氨衝洗管線洩漏,造成三聚氰胺裝置被迫停止生產的問題,它的結構關係是,高壓氨衝洗總管線與原有高壓氨衝洗管線的兩端相連接,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單獨引出一路到反應器出口調節閥的氨衝洗管線;高壓氨衝洗總管線的前段夾套連接低壓蒸汽管線和低壓蒸汽冷凝液管線,其後段夾套連接高壓蒸汽管線和高壓冷凝液管線;在高壓蒸汽管線和高壓氨衝洗總管線兩端都安裝著高壓氨衝洗總管導淋閥;在高壓氨衝洗總管線的兩端安裝著總閥。
文檔編號B08B3/02GK202860881SQ201220385429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6日
發明者張文兵, 汪志宏, 張海飛, 李金利, 劉慧民 申請人: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