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軸砂芯成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15:42:1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長軸砂芯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在鑄造生產中,含有長軸孔的大型鑄造件,通常需要製作長軸砂芯,長軸砂芯同軸度要求高,現有生產中通常採用等長的兩個拼接模具將砂芯一體成型,因,因長軸砂芯較長,採用水平製作的方式時模具內的型砂壓實困難,同時模具平置需要佔用大量的空間,採用豎直製作的方式時,因高度較高,需等高相模具內填充型砂,然後進行壓實。這兩中製作方式都存在操作不便的問題,工人勞動強度大,產品的生產效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了一種長軸砂芯成型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方案是,一種長軸砂芯成型裝置,包括模具本體、卡子,模具本體由長固定模具和短活動模具拼接構成,長固定模具的長度為短活動模具長度的3-5倍,長固定模具的寬度、高度與短活動模具的寬度、高度相通,長固定模具、短活動模具互相的貼合的面上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半圓形通孔,長固定模具、短活動模具拼接後兩個半圓形通孔構成圓形通孔,卡子對稱設置模具本體左右兩側對模具本體進行卡扣固定。
進一步的,短活動模具與長固定模具的貼合面上設置有定位凸部,長固定模具與短活動模具貼合面上沿長度方向均布有若干與定位凸部相配合的定位插孔。
進一步的,卡子為一矩形體,矩形體上卡設有梯形卡槽,梯形卡槽的長邊的長度大於長固定模具的寬度與短活動模具的寬度之和,梯形卡槽的短邊的長度小於長固定模具的寬度與短活動模具的寬度之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結構簡單,採用分段填充製作的方式,長軸砂芯製作方便,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專利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活動模具結構示意圖;
圖4是卡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長固定模具;2-短活動模具;3-卡子;4-定位插孔;5-定位凸部;6-半圓形通孔;7-型砂;8-梯形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方案是,一種長軸砂芯成型裝置,包括模具本體、卡子3,模具本體由長固定模具1和短活動模具2拼接構成,長固定模具1的長度為短活動模具2長度的3-5倍,長固定模具1的寬度、高度與短活動模具2的寬度、高度相通,長固定模具1、短活動模具2互相的貼合的面上均沿長度方向開設有半圓形通孔6,長固定模具1、短活動模具2拼接後兩個半圓形通孔6構成圓形通孔,卡子3對稱設置模具本體左右兩側對模具本體進行卡扣固定。
在本實施例中,短活動模具2與長固定模具1的貼合面上設置有定位凸部5,長固定模具1與短活動模具2貼合面上沿長度方向均布有若干與定位凸部5相配合的定位插孔4。
在本實施例中,卡子3為一矩形體,矩形體上卡設有梯形卡槽8,梯形卡槽8的長邊的長度大於長固定模具的寬度與短活動模具的寬度之和,梯形卡槽8的短邊的長度小於長固定模具的寬度與短活動模具的寬度之和,使用時,卡子3通過梯形卡槽8兩側斜面產生擠壓力,對拼接後的長固定模具1和短活動模具2進行固定。
使用時,將長固定模具1和短活動模具2豎置,使得長度方向與地面垂直,將短活動模具2與長固定模具1最下端進行拼接,然後通過卡子3將拼接後的長固定模具1和短活動模具2固定牢固,隨後向拼接後構成的圓形通孔內填充型砂7並壓實,完成長軸砂芯的一小段的製作,然後卸下卡子3,將短活動模具2上移後再次與長固定模具1拼接並通過卡子3固定,隨後向拼接後構成的圓形通孔內填充型砂7並壓實,完成長軸砂芯的另一小段的製作,不斷重複上述操作,實現長軸砂芯的分段製作。
上列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