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周轉現澆混凝土樓板板厚控制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5:54: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現澆工藝,尤其涉及的是一種可周轉現澆混凝土樓板板厚控制工具。
背景技術:
混凝土現澆施工技術是一種按工程部位就地灌築的混凝土施工工藝。由於現場灌築混凝土常受風雨、溫度及溼度等氣候因素、場地條件、運輸距離、結構形狀和結構位置的影響,因此,在原材料的配製、攪拌工藝、運輸方法、灌築方式、養護方法等方面,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和可能條件,分別採取相應的措施,使混凝土從製備、成型到硬化的過程中避免或減少各種不利條件的幹擾和破壞。
現有的混凝土樓板厚度控制通過在柱筋上標註50cm或60cm線,在澆築混凝土收面的時候通過拉50cm或60cm線,然後往下量取50cm或60cm來控制板厚。但是該方法常常因存在盲區,拉線的時候只能測量有拉線的部位,不能拉線的部位就無法測量。從而導致板厚控制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可周轉現澆混凝土樓板板厚控制工具,實現對混凝土厚度的有效控制。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實用新型包括多邊形框體和多個立柱,所述立柱首端固定在所述多邊形框體的每個頂點上,所述立柱的末端懸空,所述立柱位於多邊形框體的同一個側面內,所述立柱的末端高度一致,所述立柱的末端所在平面與多邊形框體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立柱末端所在平面與多變形框體所在平面的垂直距離與待澆注樓板的板厚相匹配。
所述多邊形框體為三角形框體。三個頂點確定一個平面,最為精簡的結構。
所述多邊形框體四邊形框體。也可以利用現有的材料,做成四邊形框體。
所述多邊形框體由螺紋鋼焊接而成。可以在工地上就地選材,便於節省成本。
所述立柱分別焊接在對應的多邊形框體的頂點上。焊接實現固定,簡單有效。
所述立柱為至少一節鋼條,相鄰鋼條相互鉸接。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高度調節,同時可以反覆使用,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之一,所述立柱分別垂直設置在多邊形框體所在平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之一,所述立柱的高度與待澆注樓板的板厚相匹配。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之一,所述立柱相互傾斜平行設置在多邊形框體所在平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式之一,所述立柱末端與多邊形框體的垂直距離與待澆注樓板的板厚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夠使混凝土現澆樓板控制在設計的厚度內,同時可以確保整個樓板各個位置高度均勻一致,造價低廉,適於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限於下述的實施例。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三角形框體1和三個立柱2,三個立柱2高度一致,所述立柱2首端分別垂直焊接在所述三角形框體1的每個頂點上,所述立柱2的末端懸空,所述立柱2位於三角形框體1的同一個側面內,所述立柱2的末端高度一致,所述立柱2的末端所在平面與三角形框體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立柱2末端所在平面與三角形框體1所在平面的垂直距離與待澆注樓板的板厚相匹配。
本實施例的立柱2為兩節鋼條鉸接而成,第一節鋼條的首端焊接在三角形框體1的頂端,第一節鋼條的末端和第二節鋼條的首端分別打孔,然後鉸接。常用的混凝土樓板的厚度為50cm或60cm,將第一節鋼條的高度選為50cm,第二節鋼條的高度選為10cm。可以適用於大部分的混凝土澆築施工現場。
三角形結構最為簡單穩固,可以實現一個較好的固定效果。
本實施例的三角形框體1由螺紋鋼焊接而成。可以在工地上就地選材,便於節省成本。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選用立柱2傾斜焊接在多邊形框體上,只要確保立柱2的末端所在平面與多邊形框體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即可。
混凝土澆築時將本實施例的工具放置樓板中,混凝土澆築振搗後剛好蓋住本實施例的工具即可。如需再次使用,可以將本實施例的工具勾出即可,如不重複利用,直接放置在樓板中不用取出。澆築另一塊樓板時,重複上述操作過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