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側和供給側區別(從供給側到需求側)
2023-05-19 10:24:45 4
需求側和供給側區別?中國近幾年一直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2015年明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供給側改革是重頭,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需求側和供給側區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需求側和供給側區別
中國近幾年一直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2015年明確「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供給側改革是重頭。
不過,近期政策的基調又有所調整。
12月中旬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雖然再次對供給側改革加以強調,「要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通過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
但同時把「擴大內需」置於2023年5項重點工作之首,足見「恢復和擴大消費的優先地位」。
如何看待這種變化?
福卡智庫內部報告《從供給側到需求側,兜兜轉轉圍著什麼?》一文分析認為,以前是影響長期發展的供給側要素發生深刻變化,以致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變化;如今需求側接棒供給側,矛盾已從供給端轉向需求側。
早在二戰時期,美國憑藉著凱恩斯理論與羅斯福新政相結合,借著戰時供需間的嚴重不平衡跨過了經濟的大蕭條,為其他國家經濟衰退危機提供了一種供需端轉換的解決方案,但隨後也帶來六七十年代的滯脹危機,此時供給學派應運而生。
從傳統經濟學理論看,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關鍵是誰去糾偏供需失衡,是市場「無形之手」的自我調整,還是政府「有形之手」的積極幹預。
就中國而言,《從供給側到需求側,兜兜轉轉圍著什麼?》一文分析認為,中國改革從供給側到需求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重心轉移、協同均衡,兩者相對平衡,戰略上是統一的。
不同的國情造就了不同的發展政策,從超大規模的市場體量到離散的區域落差、寬廣的戰略縱深,都決定我們必須創新中國特色來解決自身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