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刮宮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02:57:26 1
專利名稱:一種刮宮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婦科醫療手術器械,具體是一種刮宮器。
背景技術:
在人工流產手術中,傳統用的醫療手術器械主要有具有刮除子宮腔內異物功能的子宮刮匙和具有將被刮除異物吸出功能的吸引管。進行刮宮手術時,醫護人員憑經驗和感覺繼續擰操作,使用刮匙先對子宮進行刮除剝離,再用吸引管將異物吸出,刮匙和吸引管反覆交替使用,直至將宮腔清理至淨。其缺點是醫護人員在進行手術時需要的技能和經驗高,易因操作不慎而發生意外事故,並且醫護人員手術操作時間長、患者痛苦感嚴重,並且還存在出血感染的機率高等缺點,其實用性和安全性均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刮宮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具有下述結構特點的刮宮器其包括刮宮管,刮宮管前端具有彈性的彎曲狀頭部,彎曲狀頭部的內弧段上設有進汙口,進汙口的一側壁上裝有彎弧形的刮宮板,刮宮管內穿裝有前端部位於彎曲狀頭部的內窺鏡,彎曲狀頭部內裝有密封內窺鏡前端部的透明玻璃板,刮宮管後端部連接有排汙管。所述內窺鏡的後端部自刮宮管的後部外壁伸出並與圖像顯示器連接。所述刮宮管後部設有對稱的兩內凹部,內凹部上設有防滑紋。採用上述結構後,醫護人員在進行刮宮手術時,通過手控移動刮宮管在子宮腔內的位置,通過內窺鏡獲得子宮腔內的真實信息,刮宮板對刮除物進行刮除剝離,刮除物會自刮宮管的進汙口進入刮宮管,並沿刮宮管內腔流動最後自排汙管排出,同時實現刮除異物和吸出異物的功能,不再需要刮匙和吸引管反覆交替使用,因而操作大大方便,將實時內窺、刮宮、吸物功能結合於一體,便於確切地反映宮腔內膜的實際情況及刮除剝離的實時工作情況,有利於提高手術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有利於縮短手術搡作時間,可有效減少患者痛苦和後續病患。內凹部的設置有利於醫護人員夾持刮宮管並可進行角度的調整,有利於醫護人員進行有力的刮除異物,避免出現刮除不淨的現象。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優點。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中沿A-A線剖視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如圖I和圖2所示的刮宮器,其包括刮宮管1,刮宮管I為後端敞口的圓管,刮宮管I前端具有彈性的彎曲狀頭部2,彎曲狀頭部2可由略有彈性的醫用塑料製成,彎曲狀頭部2的內弧段上設有進汙口 3,即如圖I中所示的進汙口 3設置在下方,進汙口 3的一側壁上裝有彎弧形的刮宮板4,刮宮板4的工作面為彎弧形,可方便刮除剝離異物,刮宮管I內穿裝有前端部位於彎曲狀頭部的內窺鏡5,內窺鏡5的後端部自刮宮管I的後部外壁伸出並與圖像顯示器連接,內窺鏡5的結構及其與圖像顯示器的連接結構為現有技術,在此不再贅述。彎曲狀頭部2內裝有密封內窺鏡5前端部的透明板6,透明板6與彎曲狀頭部2外弧段的內壁之間設有空腔,該空腔可放置內窺鏡5的前端部,可有效防止內窺鏡5的前端部受到汙物的汙染,拖出內窺鏡5後,可衝刷透明板6,從而保證透明板6的透明度。刮宮管I後端部連接 有排汙管7,可將排汙管7連接在負壓吸取裝置上,通過電動的負壓吸取裝置對刮宮管I內的汙物進行吸取。刮宮管I後部還設有對稱的兩內凹部8,內凹部8上設有防滑紋,內凹部和防滑紋的設置有利於醫護人員夾持該刮宮管I。
權利要求1.一種刮宮器,其特徵是包括刮宮管(1),刮宮管(I)前端具有彈性的彎曲狀頭部(2),彎曲狀頭部(2)的內弧段上設有進汙口(3),進汙口(3)的一側壁上裝有彎弧形的刮宮板(4),刮宮管(I)內穿裝有前端部位於彎曲狀頭部的內窺鏡(5),彎曲狀頭部(2)內裝有密封內窺鏡(5)前端部的透明板(6),刮宮管(I)後端部連接有排汙管(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刮宮器,其特徵是所述內窺鏡(5)的後端部自刮宮管(I)的後部外壁伸出並與圖像顯示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刮宮器,其特徵是所述刮宮管(I)後部設有對稱的兩內凹部(8),內凹部(8)上設有防滑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刮宮器,其包括刮宮管,刮宮管前端具有彈性的彎曲狀頭部,彎曲狀頭部的內弧段上設有進汙口,進汙口的一側壁上裝有彎弧形的刮宮板,刮宮管內穿裝有前端部位於彎曲狀頭部的內窺鏡,彎曲狀頭部內裝有密封內窺鏡前端部的透明玻璃板,刮宮管後端部連接有排汙管;內窺鏡的後端部自刮宮管的後部外壁伸出並與圖像顯示器連接;刮宮管後部設有對稱的兩內凹部,內凹部上設有防滑紋。本實用新型不再需要刮匙和吸引管反覆交替使用,因而操作大大方便,有利於提高手術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有利於縮短手術搡作時間,可有效減少患者痛苦和後續病患。因而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優點。
文檔編號A61B17/42GK202437302SQ20122003492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4日
發明者蘇金平, 高學英 申請人:高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