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桑葉紅茶及其加工方法
2023-05-19 12:56:01 1
專利名稱:顆粒桑葉紅茶及其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採用新鮮成熟桑葉製作的顆粒桑葉紅茶及其加工方法。
本發明的顆粒紅茶,其特徵在於該茶採用新鮮成熟桑葉,經萎凋、揉切、發酵和乾燥加工而成。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其特徵在於,該加工方法包括a、將洗淨的新鮮桑葉放入萎凋槽進行萎凋,在20~60℃溫度範圍內萎凋2~4小時;b、將萎凋處理的桑葉放入錘擊機和轉子機錘切和揉切至葉肉細胞充分破碎,並形成顆粒狀;c、將錘切和揉切處理的顆粒狀桑葉進行發酵d、將發酵後的顆粒狀桑葉進行乾燥至足幹。
萎凋時先吹冷風,除去桑葉表面的水份, 然後吹熱風,熱風溫度控制在30~40℃,萎調至葉色轉暗、葉子柔軟。
發酵溫度控制在20~30℃,時間控制在50~70分鐘,發酵至葉色為黃棕色。
乾燥分二次進行,第一次乾燥溫度控制在90~100℃,烘乾至七成幹時,下葉攤涼,第二次乾燥溫度控制在60~70℃,烘至足幹。
本發明由於採用新鮮桑葉為原料,經獨特工藝加工,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止咳平喘、潤肺醒酒的功效。
b、揉切將萎凋處理後的桑葉先用錘擊機錘切,再用轉子機揉切,使葉肉細胞充分破碎,並形成顆粒狀;c、發酵將經揉切加工後的桑葉攤成厚度為10~15cm,溫度控制在25℃左右,溼度在90%以上,時間為50~60分鐘,以葉色為黃棕色為宜。
d、乾燥將發酵後的顆粒狀桑葉進行乾燥,分二次進行,第一次乾燥,葉子要薄攤,攤葉厚度為1~2cm,溫度控制在90~100℃,由於桑葉糖份高,粘度大,因此要邊烘邊解塊,翻葉一次,解塊一次,烘至約七成幹時,下葉攤涼30~40分鐘。第二次乾燥,攤葉厚度可稍厚約3~4cm,溫度控制在60~70℃,並適當翻葉,烘至足幹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顆粒桑葉紅茶,其特徵在於該茶採用新鮮成熟桑葉,經萎凋、揉切、發酵和乾燥加工而成。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顆粒桑葉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加工方法包括a、將洗淨的新鮮桑葉放入萎凋槽進行萎凋,在20~60℃溫度範圍內萎凋2~4小時;b、將萎凋處理的桑葉放入錘擊機和轉子機錘切和揉切至葉肉細胞充分破碎,並形成顆粒狀;c、將錘切和揉切處理的顆粒狀桑葉進行發酵;d、將發酵後的顆粒狀桑葉進行乾燥至足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顆粒桑葉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萎凋時先吹冷風,除去桑葉表面的水份,然後吹熱風,熱風溫度控制在30~40℃,萎調至葉色轉暗、葉子柔軟。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顆粒桑葉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發酵溫度控制在20~30℃,時間控制在50~70分鐘,發酵至葉色為黃棕色。
5.根據權利要求2、3或4所述的顆粒桑葉紅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乾燥分二次進行,第一次乾燥溫度控制在90~100℃,烘乾至七成千時,下葉攤涼,第二次乾燥溫度控制在60~70℃,烘至足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顆粒桑葉紅茶及其加工方法,該茶採用新鮮成熟桑葉,經萎凋、揉切、發酵和乾燥加工而成,該加工方法包括將洗淨的新鮮桑葉放入萎凋槽進行萎凋,在20~60℃溫度範圍內萎凋2~4小時;將萎凋處理的桑葉放入錘擊機和轉子機錘切和揉切至葉肉細胞充分破碎,並形成顆粒狀;將錘切和揉切處理的顆粒狀桑葉進行發酵;將發酵後的顆粒狀桑葉進行乾燥至足幹。本發明由於採用新鮮桑葉為原料,經獨特工藝加工,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止咳平喘、潤肺醒酒的功效。
文檔編號A23F3/34GK1470179SQ0313196
公開日2004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3年6月19日 優先權日2003年6月19日
發明者範濤, 範 濤 申請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蠶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