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意滿滿端午安康(粽情端午話營養)
2023-05-18 20:26:49 2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作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有很多傳統的習俗,比如賽龍舟、吃粽子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製作,北方的特色為甜口粽子,大概可以分為3種,分別為白粽子、豆沙粽、各類棗粽;而我們也能嘗到南方的鹹味粽子,如五花肉餡的粽子,糯米和肉香一起混搭在一起的口感,也很受人歡迎。傳統粽子雖然好吃,但從營養學角度分析,卻有三大短板:一粘、二飆、三高,並不適合所有人食用。
一粘:糯米粘是因為糯米本身的澱粉分子結構決定的,糯米的澱粉分子是以樹杈形狀的支鏈澱粉為主,普通大米的澱粉分子是以長條狀的直鏈澱粉為主。澱粉遇到熱水就會膨脹,所以普通大米煮熟後只是變大,而糯米因為樹杈狀的分子結構的支鏈澱粉,就會互相拉扯,糾纏不清,於是粘性就產生了。由於支鏈澱粉加水可形成透明的、高黏度的液態物,所以口感特別軟糯、香滑,也是人們喜食粽子的主要原因。但在糯米冷卻後,支鏈澱粉會重新形成比較緻密的結構,會增大黏性和韌性,超出胃腸道機械消化的能力,不建議食「涼」粽子。
二飆 :糯米直鏈澱粉的含量在2%以下,其支鏈澱粉的含量在97%以上。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被消化及吸收得愈快,升糖指數會愈高。而支鏈澱粉更易被消化吸收,糯米的升糖指數(GI)可飆升高達98,近乎「爆燈」。所以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潛在人群要謹慎食用。
三高 :糯米本身熱量並不高,但是放上餡料熱量就馬上上漲了。蛋黃、五花肉、排骨、豆沙、蜜棗這些餡料都會大大增加粽子的熱量,普通的糯米粽子,一個中等大小粽子(約100g)的熱量相當於一小碗米飯(100克)或大半個饅頭(約80g)的2倍,而加了「料」的粽子,比如加了白砂糖、鹽、油、肥肉或蛋黃等,其熱量、脂肪、鹽就更高了,對心腦血管疾病人群控制血脂血壓都有非常不利。
健康吃粽子—「慧」吃「慧」做
雜糧粽:「混搭」營養好。包粽子可以穀類、豆類、薯類各類食材搭配食用,一來多種豆類搭配可以提高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即人體必需胺基酸取長補短,相互補充,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其次,豆類薯類中維生素以B族維生素最多,此外,還含有少量的胡蘿蔔素,富含鈣、磷、鐵、鉀、鎂等礦物質,都是膳食中難得的高鉀、高鎂、低鈉食品。豆類薯類膳食纖維含量也較高,有很強的飽腹感,代謝緩慢,利於控制體重和血糖。第三,糯米升糖指數高,雜糧代替部分糯米,粗糧和糯米1:2的比例混合後,可以降低升糖指數。若加入堅果如松仁、核桃仁等改善口味的同時,還可以攝入不飽和脂肪酸。
素菜粽:減油減糖更健康。好多肉粽是高油脂、高熱量、低纖維的不健康食品。自己動手包可將餡料用香菇、綠葉菜、胡蘿蔔、玉蘭片等素菜作原料,可口好吃別有風味,且熱量升糖指數低,纖維含量高。
西米粽:營養又養身。有沒有可以Q滑好吃又避免不健康因素的粽子呢,今天教大家用西米做的西米粽子。食材準備:西米、紫薯或者紅薯、紅小豆、紅棗、粽葉、水。西米實際不是米,西米是從西谷椰樹的木髓部分提取的澱粉,所以又叫西谷米,簡稱為西米。西米幾乎是純澱粉,含有少量抗性澱粉,升糖指數低於糯米。用西米做的粽子煮熟之後晶瑩剔透的,所以也有很多人叫它水晶粽子。西米吃起來口感也是相當不錯的,非常獨特的粽子口感,好看又好吃,西米還有溫中健脾,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功效。
健康吃粽子——吃動平衡
1、注意粽子數量大小。即使是純糯米的粽子,熱量也不低。所以吃粽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數量,不要吃太多,就算拿粽子替代主食,一天也應該控制在三個以內。不同粽子大小也不同,60g、80g、100g等大小不一,儘量吃小粽子或者與家人分食。
2、最好在白天吃,可以在兩餐之間吃,吃如果做不到,午餐吃為宜。不建議晚餐吃,晚上腸蠕動開始減慢,消化液分泌隨著減少,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脹、腹痛、便秘。晚上9點以後,是人體脂肪快速囤積時期,所以粽子最好白天吃,避免囤積更多的脂肪。
3、搭配蔬菜水果吃。可配3份蔬菜及2份水果,來保證攝入足夠膳食纖維,達到營養均衡。也避免一次攝入過多粽子。
4、粽子趁熱吃。糯米放涼後不好消化,所以消化不好的朋友儘量趁熱吃。另外,糯米會刺激胃酸分泌,胃酸過多和胃潰瘍的朋友要少吃。
4、配茶促消化。茶葉中的兒茶素類和咖啡鹼等物質可促進消化道鬆弛,吃粽子時配上一盞茶,可以幫助吞咽和消化,緩解腸胃不適,還解油膩。
5、提倡勤做有氧運動。吃粽子後不妨飯後多做運動,騎單車、快走、遊泳等,做到吃動平衡,「慧」吃「慧」動。
吃粽子是端午節特有的傳統飲食文化,
提倡「慧」吃「慧」做科學過好節,
吃有講究吃出健康更是錦上添花,
祝大家端午安康!
END
文丨營養科 趙霞
編輯丨靳曉方 於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