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地下垃圾箱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19:26:31 1
專利名稱:新型的地下垃圾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的地下垃圾箱。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垃圾箱製作簡單、成本低,但還是有著明顯的不足之處。如現有垃圾 箱佔用地上空間,在夏天會有惡臭味,並且不能防止人為的掏撿垃圾從而使垃圾外溢,影響 市容市貌。現在已有專利提出地下垃圾箱的構想,但沒有解決如何在搬運垃圾時,能夠避免 環衛工人直接接觸垃圾的問題。同時,在發生暴雨、水災等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如何繼續使 用垃圾箱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現有地下垃圾箱不能避免環衛工人在搬運垃圾時直接接觸垃圾的 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自動轉運垃圾的新型的地下垃圾箱。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地面下的垃圾箱,所述垃圾箱包括錯落設 置的收集箱和提升箱,所述垃圾箱的上端設有傾斜的活動翻板,所述活動翻板的開口位於 收集箱的上端,所述收集箱遠離提升箱的一側連接有推動其往復運動的連杆機構,所述連 杆機構上連接有連杆驅動電機,所述活動翻板與連杆驅動電機之間連接有連杆驅動電路; 所述收集箱靠近提升箱的一側以及提升箱的上方均設有活動擋板,所述提升箱與提升機構 連接。進一步,所述活動翻板的低端處設有煙盒結構,所述煙盒結構的出口與提升箱連 通,所述煙盒結構上連接有提升電機。進一步,所述提升機構包括放置提升箱的底板和提升搖杆,所述底板下安裝有底 板支架,所述底板支架是由支柱和角鐵連接而成,所述底板與提升搖杆通過省力機構連接, 所述省力機構由滾筒和滑輪組組成,所述省力機構上連接有減速機構,所述減速機構包括 用於上升的鏈輪減速機構和用於下降的下滑減速機構,所述鏈輪減速機構的鏈輪安裝在滾 筒軸上,所述下滑減速機構由安裝在滾筒軸上的棘輪和摩擦片組成。進一步,所述垃圾箱的下方設有下水道系統,所述下水道系統中安裝有感知下水 道情況的傳感器。進一步,所述活動翻板上安裝有鎖緊裝置。當具有一定的重量的垃圾投入時,能夠藉助自身的動量頂開活動翻板,通過活動 翻板從箱口進入收集箱中,質量較輕的垃圾可以直接從煙盒結構中投入。當收集箱堆積滿 時,如再擲入垃圾,將不能完全落入收集箱中,而頂開活動翻板。此時,箱體中的連杆驅動電 路啟動,連杆驅動電機工作,驅動連杆機構做往復壓縮運動,通過推開收集箱一側的活動擋 板讓部分垃圾落入提升箱中,以及和牆壁之間的壓縮作用,在收集箱內清理出一定的空間。 此時,垃圾又會完全落入收集箱中,活動翻板關閉,連杆驅動電路斷開,連杆機構停止工作,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在平時,菸頭及其他小質量的垃圾通過煙盒結構直接落入提升箱中。雨天時,水流 通過下水道系統及時排走,避免雨水在垃圾箱沉積太久,影響垃圾箱內部元器件的正常工 作。若無法正常排出,傳感器檢測到箱內水位上升到警戒線時,垃圾箱自動鎖閉,此時煙盒 機構被提升,提醒行人地下垃圾箱已經鎖閉,垃圾只能從煙盒機構中擲入。為了避免環衛工人在轉運垃圾時,與垃圾直接接觸,本發明採用了轉運功能。轉運 垃圾時,先啟動連杆機構將垃圾推入提升箱中,再通過提升機構將提升箱提升至路面,再通 過清潔車將提升箱直接運走。環衛工人只要在放入一個新的提升箱即完成了轉運任務。提 升機構工作時,搖動提升搖杆,帶動滾筒轉動,在鏈輪減速機構的作用下通過滑輪組帶動底 板緩慢上升,將提升箱升至路面上,更換好提升箱後,反向搖動提升搖杆,帶動滾筒反向轉 動,在棘輪和摩擦片的減速作用下通過滑輪組帶動底板緩慢下降提升箱。煙盒的作用主要用於收集抽完的香菸頭。因為未熄滅的香菸頭帶有火星,如果直 接與箱體接觸,會損害箱體內部結構,影響系統使用壽命,甚至可能會引發火災。煙盒設計 可以讓香菸頭從該煙盒中落入垃圾箱中,避免了上述問題的發生。如果投入的垃圾質量過輕,則不能推開活動翻板,垃圾不能順利落入收集箱中,也
可以由煙盒解決。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了他們的勞動條件;讓城 市街道更加整潔、美觀;節約了地上面積和空間。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的煙盒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提升機構的結構主視圖。圖4是本發明提升機構的結構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4,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包括設置在地面8下的垃圾箱,所述垃圾箱包括 錯落設置的收集箱5和提升箱6,所述垃圾箱的上端設有傾斜的活動翻板1,所述活動翻板 1的開口位於收集箱5的上端,所述收集箱5遠離提升箱6的一側連接有推動其往復運動 的連杆機構4,所述連杆機構4上連接有連杆驅動電機3,所述活動翻板1與連杆驅動電機 3之間連接有連杆驅動電路2 ;所述收集箱5靠近提升箱6的一側以及提升箱6的上方均設 有活動擋板7,所述提升箱6與提升機構9連接。所述活動翻板1的低端處設有煙盒結構12,所述煙盒結構12的出口與提升箱6連 通,所述煙盒結構12上連接有提升電機13。所述提升機構9包括放置提升箱6的底板14和提升搖杆16,所述底板14下安裝 有底板支架15,所述底板支架15是由支柱和角鐵連接而成,所述底板14與提升搖杆16通 過省力機構連接,所述省力機構由滾筒17和滑輪組18組成,所述省力機構上連接有減速機 構,所述減速機構包括用於上升的鏈輪減速機構和用於下降的下滑減速機構,所述鏈輪減 速機構的鏈輪19安裝在滾筒軸上,所述下滑減速機構由安裝在滾筒軸上的棘輪和摩擦片組成。所述垃圾箱的下方設有下水道系統11,所述下水道系統11中安裝有感知下水道 情況的傳感器。所述活動翻板1上安裝有鎖緊裝置。當具有一定的重量的垃圾10投入時,能夠藉助自身的動量頂開活動翻板1,通過 活動翻板1從箱口進入收集箱5中,質量較輕的垃圾10可以直接從煙盒結構12中投入。當 收集箱5堆積滿時,如再擲入垃圾10,將不能完全落入收集箱5中,而頂開活動翻板1。此 時,箱體中的連杆驅動電路2啟動,連杆驅動電機3工作,驅動連杆機構4做往復壓縮運動, 通過推開收集箱5 —側的活動擋板7讓部分垃圾10落入提升箱6中,以及和牆壁之間的壓 縮作用,在收集箱5內清理出一定的空間。此時,垃圾10又會完全落入收集箱5中,活動翻 板1關閉,連杆驅動電路2斷開,連杆機構4停止工作,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在平時,菸頭及其他小質量的垃圾10通過煙盒結構12直接落入提升箱6中。雨 天時,水流通過下水道系統11及時排走,避免雨水在垃圾箱沉積太久,影響垃圾箱內部元 器件的正常工作。若無法正常排出,傳感器檢測到箱內水位上升到警戒線時,垃圾箱自動鎖 閉,此時煙盒機構12被提升,提醒行人地下垃圾箱已經鎖閉,垃圾10隻能從煙盒機構12中 擲入。為了避免環衛工人在轉運垃圾時,與垃圾直接接觸,本發明採用了轉運功能。轉運 垃圾時,先啟動連杆機構4將垃圾10推入提升箱6中,再通過提升機構9將提升箱6提升 至路面,再通過清潔車將提升箱6直接運走。環衛工人只要在放入一個新的提升箱6即完 成了轉運任務。提升機構9工作時,搖動提升搖杆16,帶動滾筒17轉動,在鏈輪減速機構的 作用下通過滑輪組18帶動底板14緩慢上升,將提升箱6升至路面上,更換好提升箱6後, 反向搖動提升搖杆16,帶動滾筒17反向轉動,在棘輪和摩擦片的減速作用下通過滑輪組18 帶動底板14緩慢下降提升箱6。煙盒的作用主要用於收集抽完的香菸頭。因為未熄滅的香菸頭帶有火星,如果直 接與箱體接觸,會損害箱體內部結構,影響系統使用壽命,甚至可能會引發火災。煙盒設計 可以讓香菸頭從該煙盒中落入垃圾箱中,避免了上述問題的發生。如果投入的垃圾質量過輕,則不能推開活動翻板1,垃圾不能順利落入收集箱5 中,也可以由煙盒解決。本說明書實施例所述的內容僅僅是對發明構思的實現形式的列舉,本發明的保護 範圍的不應當被視為僅限於實施例所陳述的具體形式,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也及於本領域技 術人員根據本發明構思所能夠想到的等同技術手段。
權利要求
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其特徵在於包括設置在地面下的垃圾箱,所述垃圾箱包括錯落設置的收集箱和提升箱,所述垃圾箱的上端設有傾斜的活動翻板,所述活動翻板的開口位於收集箱的上端,所述收集箱遠離提升箱的一側連接有推動其往復運動的連杆機構,所述連杆機構上連接有連杆驅動電機,所述活動翻板與連杆驅動電機之間連接有連杆驅動電路;所述收集箱靠近提升箱的一側以及提升箱的上方均設有活動擋板,所述提升箱與提升機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動翻板的低端處設 有煙盒結構,所述煙盒結構的出口與提升箱連通,所述煙盒結構上連接有提升電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提升機構包括放 置提升箱的底板和提升搖杆,所述底板下安裝有底板支架,所述底板支架是由支柱和角鐵 連接而成,所述底板與提升搖杆通過省力機構連接,所述省力機構由滾筒和滑輪組組成,所 述省力機構上連接有減速機構,所述減速機構包括用於上升的鏈輪減速機構和用於下降的 下滑減速機構,所述鏈輪減速機構的鏈輪安裝在滾筒軸上,所述下滑減速機構由安裝在滾 筒軸上的棘輪和摩擦片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其特徵在於所述垃圾箱的下方設有下 水道系統,所述下水道系統中安裝有感知下水道情況的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動翻板上安裝有鎖 緊裝置。
全文摘要
新型的地下垃圾箱,包括設置在地面下的垃圾箱,所述垃圾箱包括錯落設置的收集箱和提升箱,所述垃圾箱的上端設有傾斜的活動翻板,所述活動翻板的開口位於收集箱的上端,所述收集箱遠離提升箱的一側連接有推動其往復運動的連杆機構,所述連杆機構上連接有連杆驅動電機,所述活動翻板與連杆驅動電機之間連接有連杆驅動電路;所述收集箱靠近提升箱的一側以及提升箱的上方均設有活動擋板,所述提升箱與提升機構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減輕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改善了他們的勞動條件;讓城市街道更加整潔、美觀;節約了地上面積和空間。
文檔編號B65F1/14GK101987687SQ20101051570
公開日2011年3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0月22日
發明者姚春燕, 彭偉, 黃正超 申請人:浙江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