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及其應用方法與流程
2023-05-19 04:32:16 2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汙水過濾設備,特別是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
背景技術:
膜生物反應器(MBR)是現代膜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廢水處理技術。它利用膜分離設備將活性汙泥和大分子有機物質有效截留,替代二沉池,節約了工程佔地面積。具有處理效果好、運行成本低等優點,是目前國內垃圾滲瀝液處理中採用最多的方法。
MBR是一種高效的廢水處理技術,是生物降解和膜分離的有機結合。首先通過曝氣及填料由汙泥將有機物降解,然後通過膜組件將汙泥過濾。汙水處理工程中經常將MBR與預處理、膜深度處理系統相結合,形成預處理-MBR-深度處理工藝。
現有的處理方式多是內嵌式超濾膜過濾,內置式MBR由生物反應器、膜組件、吸引泵等組成,膜組件置於生物反應器內部。工作原理為:通過浸沒式膜組件將混合液過濾,經吸引泵抽吸出水。
但是,內置式MBR由於受汙泥沉積等因素影響,膜通量一般為6~15L/(m2·h),內置式MBR膜浸沒在汙泥中,膜表面易形成濃差極化,易造成膜堵塞;每天需要進行1~3次反衝洗,化學清洗時需要移動至藥洗池清洗,操作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
技術方案: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包括:原液池和一組過濾組件,過濾組件兩端分別通過管道和原液池連通;
所述過濾組件包括過濾管道,設置在過濾管道中的一組管式超濾膜,過濾管道側方設有出水口,過濾管道一端設有布水器;
所述原液池和過濾管道設有布水器那端連接的管道上設有過濾泵;
所述管式超濾膜上等間距設有一組加強環。
其中,所述過濾組件至少為一個。
其中,所述管式超濾膜至少為二十個。
其中,所述過濾管道和管式超濾膜同軸向。
其中,所述管式超濾膜孔徑為0.1-0.3nm。
外置式MBR工作原理為:原液池出水通過過濾泵送至過濾組件過濾,在壓力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體透過管式超濾膜出水,濾出液通過出水口排出,過濾液通過另一端的管道回送至原液池,實現汙泥停留時間(SRT)與水力停留時間(HRT)的關係脫離,提高生化系統活性汙泥濃度(15~40g/L)。
同事管式超濾膜管上的加強環獨創增強膜材料與基材結合力強的關鍵技術、解決了管膜只能內壓工作不能反洗的國際性難題,清洗周期2-3個月,膜使用壽命8-10年。
有益效果: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使用壽命長,過濾效果強,不易堵塞。
附圖說明
圖1為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的簡單結構圖;
圖2為過濾管道的結構圖;
圖3為帶加強環的管式超濾膜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解釋。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包括:原液池1和一組過濾組件2,過濾組件2兩端分別通過管道和原液池1連通;
所述過濾組件2包括過濾管道3,設置在過濾管道3中的一組管式超濾膜4,過濾管道3側方設有出水口5,過濾管道3一端設有布水器6;
所述原液池1和過濾管道3設有布水器6那端連接的管道上設有過濾泵7;
所述管式超濾膜4上等間距設有一組加強環8。
其中,所述過濾組件2至少為一個。
其中,所述管式超濾膜4至少為二十個。
其中,所述過濾管道3和管式超濾膜4同軸向。
其中,所述管式超濾膜4孔徑為0.1-0.3nm。
外置式MBR工作原理為:原液池出水通過過濾泵送至過濾組件過濾,在壓力作用下混合液中的液體透過管式超濾膜出水,濾出液通過出水口排出,過濾液通過另一端的管道回送至原液池,實現汙泥停留時間(SRT)與水力停留時間(HRT)的關係脫離,提高生化系統活性汙泥濃度(15~40g/L)。
同事管式超濾膜管上的加強環獨創增強膜材料與基材結合力強的關鍵技術、解決了管膜只能內壓工作不能反洗的國際性難題,清洗周期2-3個月,膜使用壽命8-10年。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使用壽命長,過濾效果強,不易堵塞。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循環的外置式管式超濾膜組件的思路及使用方法,具體實現該技術方案的方法和途徑很多,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實施例中未明確的各組成部分均可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