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的製造方法
2023-05-18 22:05:16 3
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凹槽對齒輪件進行容置,環形凸緣對齒輪件進行有效限位,便於齒輪件放置、探傷檢測和抓取,供應裝置對探傷探頭進行齒輪件供應,由第一機械手將齒輪件從供應裝置上抓取並放置在輸送裝置上的放置裝置上,由輸送裝置向下遊輸送一個工位與探傷探頭相對應,由探傷探頭對此齒輪件進行無損探傷檢測,然後由輸送裝置向下遊輸送一個工位與第二機械手相對應,由第二機械手將齒輪件從放置裝置上抓取並放置在出料槽中。而且多個呈均勻環形分布的放置裝置可分別供第一機械手連續依次放置齒輪件、供探傷探頭連續依次對齒輪件進行探傷和供第二機械手連續依次抓取,配合轉盤形式的輸送裝置的順暢輸送。
【專利說明】
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無損探傷裝置作為探傷技術的新一代機械設備,其結構已為公知,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 201520674664.6公開一種全自動在線輪轂高可靠性無損探傷系統,包括機械手、輸送裝置、自動浸泡槽、清洗裝置和吹乾裝置,所述輸送裝置上包括位於自動浸泡槽上遊的上料工位,位於自動浸泡槽下遊的出料工位及位於吹乾裝置下遊的探傷工位、下料工位,所述機械手將輪圈搬運到所述上料工位上並從下料工位上搬下來;所述自動浸泡槽對經上料工位輸送過來的輪圈進行浸泡;所述清洗裝置對經出料工位輸送過來的輪圈進行清洗;所述吹乾裝置對清洗後的輪圈進行吹乾;清洗吹乾的輪圈經所述輸送裝置依次輸送到探傷工位探傷、下料工位待下料。所述自動浸泡槽為雙工位自動浸泡槽。所述輸送裝置為輸送帶傳送裝置。所述機械手至少具有兩個夾爪。所述清洗裝置包括清洗本體、安裝在清洗本體內壁上的複數噴淋頭和與噴淋頭相連的循環慄。所述探傷工位為螢光探傷檢查打刻工位。
[0003]前述實用新型在實際工作中可在一定程度具有自動化檢測的高效性,但是其檢測效率仍有提高的空間,而且結構較複雜,合理性和實用性有待提高。
[0004]鑑於此,本案發明人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產生。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對齒輪件進行有效限位,可便於齒輪件的放置和抓取,有效輔助探傷探頭對齒輪件進行順暢高效的無損探傷檢測,自動化程度高,結構新穎合理,實用性強的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
[0006]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這樣的技術方案:
[0007]—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包括對齒輪件進行探傷的探傷探頭,承載並輸送齒輪件的輸送裝置,供應齒輪件的供應裝置,從供應裝置抓取齒輪件並放置在輸送裝置上的第一機械手,從輸送裝置抓取齒輪件並放置在出料槽的第二機械手,以及至少對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所述輸送裝置上設有放置齒輪件的放置裝置,所述輸送裝置為配設有轉動驅動裝置的轉盤,多個所述放置裝置設於所述轉盤上並呈均勻環形分布,所述放置裝置包括圍繞齒輪件外周進行限位的環形凸緣,所述環形凸緣中間形成有容置齒輪件的凹槽。
[0008]所述第一機械手具有伸入齒輪件的軸孔利用磁力吸附進行抓取的第一抓取頭;所述第二機械手具有伸入齒輪件的軸孔利用磁力吸附進行抓取的第二抓取頭。
[0009]所述凹槽的深度小於齒輪件的軸向厚度,且所述環形凸緣的內徑大於齒輪件的外徑。
[0010]所述轉盤形成有多個安裝所述放置裝置的安裝孔。
[0011]包括兩個所述探傷探頭、兩個所述第一機械手、兩個所述第二機械手和至少六個所述放置裝置,其一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構成第一探傷檢測組,另一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構成第二探傷檢測組,其中三個所述放置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探傷檢測組中的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相對應,其中三個所述放置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二探傷檢測組中的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相對應。
[0012]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突破傳統探傷裝置的構造形式,凹槽可對齒輪件進行容置,環形凸緣可對齒輪件進行有效限位,便於供第一機械手放置,便於供探傷探頭進行探傷檢測,便於供第二機械手進行抓取,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在控制裝置的控制下,各個裝置協調動作,相互配合對齒輪件進行無損探傷檢測,具體是供應裝置對探傷探頭進行齒輪件供應,由第一機械手將齒輪件從供應裝置上抓取並放置在輸送裝置上的放置裝置上,由輸送裝置向下遊輸送一個工位與探傷探頭相對應,由探傷探頭對此齒輪件進行無損探傷檢測,然後由輸送裝置向下遊輸送一個工位與第二機械手相對應,由第二機械手將齒輪件從放置裝置上抓取並放置在出料槽中,而後進行收集處理。而且多個呈均勻環形分布的放置裝置可分別供第一機械手連續依次放置齒輪件、供探傷探頭連續依次對齒輪件進行探傷和供第二機械手連續依次抓取,配合轉盤形式的輸送裝置的順暢輸送,可大大提高無損探傷的效率。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其對齒輪件進行有效限位,可便於齒輪件的放置和抓取,有效輔助探傷探頭對齒輪件進行順暢高效的無損探傷檢測,自動化程度高,結構新穎合理,實用性強。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簡易俯視結構不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簡易局部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5]圖中:
[0016]丨-探傷探頭
[0017]2-輸送裝置 21-放置裝置
[0018]211-環形凸緣
[0019]3-供應裝置
[0020]4-第一機械手41-第一抓取頭
[0021]5-第二機械手51-第二抓取頭
[0022]6-出料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
[0024]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如圖1和2所示,包括探傷探頭1、輸送裝置2、供應裝置3、第一機械手4、第二機械手5和控制裝置(圖中未示出)。
[0025]探傷探頭I對齒輪件(圖中未示出)進行探傷,輸送裝置2承載並輸送齒輪件,供應裝置3對探傷探頭I供應齒輪件,第一機械手4從供應裝置3抓取齒輪件並放置在輸送裝置2上,第二機械手5從輸送裝置2抓取齒輪件並放置在出料槽6,所述控制裝置至少對探傷探頭
1、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進行控制;輸送裝置2上設有放置齒輪件的放置裝置21,輸送裝置2為配設有轉動驅動裝置的轉盤,多個放置裝置21設於轉盤形式的輸送裝置2上並呈均勻環形分布,放置裝置21包括圍繞齒輪件外周進行限位的環形凸緣211,環形凸緣211中間形成有容置齒輪件的凹槽。本實用新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凹槽可對齒輪件進行容置,環形凸緣211可對齒輪件進行有效限位,便於供第一機械手4放置,便於供探傷探頭I進行探傷檢測,便於供第二機械手5進行抓取,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在控制裝置的控制下,各個裝置協調動作,相互配合對齒輪件進行無損探傷檢測,具體是供應裝置3對探傷探頭I進行齒輪件供應,由第一機械手4將齒輪件從供應裝置3上抓取並放置在輸送裝置2上的放置裝置21上,由輸送裝置2向下遊輸送一個工位與探傷探頭I相對應,由探傷探頭I對此齒輪件進行無損探傷檢測,然後由輸送裝置2向下遊輸送一個工位與第二機械手5相對應,由第二機械手5將齒輪件從放置裝置21上抓取並放置在出料槽6中,而後進行收集處理。而且多個呈均勻環形分布的放置裝置21可分別供第一機械手4連續依次放置齒輪件、供探傷探頭I連續依次對齒輪件進行探傷和供第二機械手5連續依次抓取,配合轉盤形式的輸送裝置2的順暢輸送,可大大提尚無損探傷的效率。
[0026]為了實現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對齒輪件的具體抓取結構,優選地,第一機械手4具有伸入齒輪件的軸孔利用磁力吸附進行抓取的第一抓取頭41;第二機械手5具有伸入齒輪件的軸孔利用磁力吸附進行抓取的第二抓取頭51。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抓取頭41和第二抓取頭51為可通斷電的電磁鐵,即可根據要求進行通斷電來使第一抓取頭41和第二抓取頭51具有磁性和失去磁性,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將第一抓取頭41和第二抓取頭51伸入到齒輪件的軸孔中,之後使第一抓取頭41和第二抓取頭51帶有磁性,對齒輪件進行磁力吸附,實現抓取動作。此抓取結構不會對齒輪件進行硬性接觸,可對齒輪件進行有效的保護,而且操作靈活方便,效率高,實用性強。
[0027]優選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小於齒輪件的軸向厚度,且環形凸緣211的內徑大於齒輪件的外徑。此結構便於對齒輪件進行放置,和便於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對齒輪件進行抓取。具體結構可為,所述凹槽的深度小於齒輪件的軸向厚度5_15mm,環形凸緣211與齒輪件之間的間隙寬度為2-7_。
[0028]為了實現放置裝置21與輸送裝置2的具體連接結構,優選地,轉盤形式的輸送裝置2形成有多個安裝放置裝置21的安裝孔。
[0029]優選地,包括兩個探傷探頭1、兩個第一機械手4、兩個第二機械手5和至少六個放置裝置21,其一探傷探頭1、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構成第一探傷檢測組,另一探傷探頭1、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構成第二探傷檢測組,其中三個放置裝置21分別與所述第一探傷檢測組中的探傷探頭1、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相對應,其中三個放置裝置21分別與所述第二探傷檢測組中的探傷探頭1、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相對應。本實用新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第一探傷檢測組和第二探傷檢測組可同時對檢測件進行探傷檢測,而且每個探傷檢測組中的探傷探頭1、第一機械手4和第二機械手5均可同時對三個檢測件進行操作,探傷檢測效率進一步提高。
[0030]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式並非限於本案圖示和實施例,任何人對其進行類似思路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疇。
【主權項】
1.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對齒輪件進行探傷的探傷探頭,承載並輸送齒輪件的輸送裝置,供應齒輪件的供應裝置,從供應裝置抓取齒輪件並放置在輸送裝置上的第一機械手,從輸送裝置抓取齒輪件並放置在出料槽的第二機械手,以及至少對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進行控制的控制裝置;所述輸送裝置上設有放置齒輪件的放置裝置,所述輸送裝置為配設有轉動驅動裝置的轉盤,多個所述放置裝置設於所述轉盤上並呈均勻環形分布,所述放置裝置包括圍繞齒輪件外周進行限位的環形凸緣,所述環形凸緣中間形成有容置齒輪件的凹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機械手具有伸入齒輪件的軸孔利用磁力吸附進行抓取的第一抓取頭;所述第二機械手具有伸入齒輪件的軸孔利用磁力吸附進行抓取的第二抓取頭。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的深度小於齒輪件的軸向厚度,且所述環形凸緣的內徑大於齒輪件的外徑。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轉盤形成有多個安裝所述放置裝置的安裝孔。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自動化齒輪無損探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兩個所述探傷探頭、兩個所述第一機械手、兩個所述第二機械手和至少六個所述放置裝置,其一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構成第一探傷檢測組,另一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構成第二探傷檢測組,其中三個所述放置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一探傷檢測組中的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相對應,其中三個所述放置裝置分別與所述第二探傷檢測組中的所述探傷探頭、第一機械手和第二機械手相對應。
【文檔編號】G01N33/00GK205720169SQ20162065763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8日
【發明人】葉蒼茂
【申請人】特士勒(廈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