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1 16:04:21 2
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包括水槽本體,所述水槽本體的兩側設有上層濾篩,所述上層濾篩下部設有下層濾篩;所述上層濾篩的密度為60-80目/平方釐米,所述下層濾篩的密度為100-120目/平方釐米;所述上層濾篩與水平面夾角為30-40°,所述下層濾篩與水平面夾角為40-45°。本發明裝置無動力消耗、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可以有效把大顆粒懸浮物和小顆粒懸浮物分開過濾,且有效避免過濾篩堵塞,延長衝洗濾篩時間,減少工人勞動力,固形顆粒去除率可達(80±1.6)%。
【專利說明】—種二次固相分罔裝置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明涉及到生態養殖行業,具體涉及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
【背景技術】
[0003]工廠化養魚的密度較高,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量很大,其顆粒大小分布範圍較廣,大部分顆粒粒徑為0.1?1.0 mm,密度1.06?1.19 g/cm3,有機物含量佔80%左右,是養殖水體汙染的主要來源。水循環系統首先要將它們及時清除,才能減輕後續工藝環節的負荷,防止堵塞。目前,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的物理過濾應用最廣泛的有沉澱、轉鼓式微濾機、弧形篩、水力分離器等,還有處於研發階段的顆粒過濾器。沉澱是一種重力分離的簡單工藝技術,特點是水頭損失小、建設和運作成本相對廉價,但其對100 μ m以下的顆粒去除率低、沉澱速度緩慢,所以普通沉澱技術在循環水養殖系統中的應用受到很大限制。轉鼓式微濾機濾網目數為200目時,總懸浮顆粒物(TSS)去除率達(54.9±0.42)%,但造價比較高,運行時易造成較大顆粒的破碎,增加下一環節的負擔。水力分離器只適用於對含大顆粒較多的水體進行有效固液分離的新型預處理裝置。顆粒過濾器原為國外用於中等以下密度系統固形物控制的裝置,濾料粒徑一般為3?5mm,具有較高的水力負荷[175?430 m3 /(m2 -d)]和較低的水頭損失(0.8?6.0m),綜合效用高,但目前該技術還在不斷改進中。
【發明內容】
[0004]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
[0005]技術方案: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包括水槽本體,所述水槽本體的兩側設有上層濾篩,所述上層濾篩下部設有下層濾篩。
[0006]作為優選,所述上層濾篩的密度為60-80目/平方釐米,所述下層濾篩的密度為100-120目/平方釐米。
[0007]作為優選,所述上層濾篩與水平面夾角為30-40°,所述下層濾篩與水平面夾角為40-45。。
[0008]有益效果:本發明裝置無動力消耗、結構簡單、維護成本低,可以有效把大顆粒懸浮物和小顆粒懸浮物分開過濾,且有效避免過濾篩堵塞,延長衝洗濾篩時間,減少工人勞動力。固形顆粒去除率可達(80±1.6) %。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0011]實施例1
如圖所示,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包括水槽本體1,上述水槽本體I的兩側設有上層濾篩2,上層濾篩2下部設有下層濾篩3 ;上述上層濾篩2的密度為60目/平方釐米,上述下層濾篩3的密度為100目/平方釐米;上述上層濾篩2與水平面夾角為30°,上述下層濾篩3與水平面夾角為40°。
[0012]二次水經過水槽本體I溢出,經過上層濾篩2進行初過濾,將大顆粒雜質濾掉,然後經過下層濾篩3進行細過濾,將小顆粒雜質濾掉。
[0013]實施例2
如圖所示,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包括水槽本體1,上述水槽本體I的兩側設有上層濾篩2,上層濾篩2下部設有下層濾篩3 ;上述上層濾篩2的密度為80目/平方釐米,上述下層濾篩3的密度為120目/平方釐米;上述上層濾篩2與水平面夾角為40°,上述下層濾篩3與水平面夾角為45°。
[0014]二次水經過水槽本體I溢出,經過上層濾篩2進行初過濾,將大顆粒雜質濾掉,然後經過下層濾篩3進行細過濾,將小顆粒雜質濾掉。
[0015]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包括水槽本體(I ),其特徵在於:所述水槽本體(I)的兩側設有上層濾篩(2),所述上層濾篩(2)下部設有下層濾篩(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層濾篩(2)的密度為60-80目/平方釐米,所述下層濾篩(3)的密度為100-120目/平方釐米。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二次固相分離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上層濾篩(2)與水平面夾角為30-40°,所述下層濾篩(3)與水平面夾角為40-45°。
【文檔編號】B01D29/56GK103432804SQ201310370775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3日
【發明者】蔡星, 劉大勇, 秦桂祥, 陸仁海 申請人: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