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層住宅的結構體系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6:10:11 1
專利名稱:多層住宅的結構體系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般建築物構造,尤其屬於多層住宅的結構。
現有的多層住宅的結構體系,以磚混結構居多。這種結構體系的支撐作用是依靠建築物內設置的若干磚砌承重牆承擔的,而這些承重牆的存在必然在住宅建築中形成了固定的房間布局。這種結構體系有三個缺點。其一磚砌牆的自重大,抗震性能低,對於地基條件差、地震設防烈度高的地區尤其不利。其二燒制粘土磚需耗廢大量泥土,毀掉大量良田,使耕在逐年減少。其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庭結構的變化,居民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對於住宅的功能性要求也愈來愈高。而在我國,住宅的物質老化期是功能老化期的5倍左右,住宅功能過時的現象到處可見。而這種固定開間的承重結構體系束縛了住宅建築的功能設計的發展和調整,致使住宅平面的靈活多樣受到了限制。
為了克服磚混結構自重大,建造層數少的缺點,近年來,住宅結構設計中採用的另外兩種結構是1.框架輕板結構即梁、柱構成的框架體系並配合輕型牆板。輕型牆板又分成澆制和裝配整體式兩種,這種結構體系自重較輕,但造價較高。異型柱輕型框架結構具有框架特點,並將梁柱斷面減小,將柱減薄成150mm,並作成「+」、「T」、「L」型斷面,這種構件斷面複雜,不便施工,尤其製成裝配整體式時,框架節點質量難以保證。上述兩種結構形式雖然放棄了不可變動的承重牆,但因向室內突出梁、柱,設置的非承重隔牆只能按小開間的柱網布置,同樣影響了建築平面布局的靈活性,使住宅功能的多樣化受到了限制。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而設計一種能為住宅建築創造適宜的大空間和為住宅建築平面布置提供充分的靈活性的多層住宅的結構體系。這種結構體系不僅能減輕建築自重,還可以降低荷載和滿足抗震要求。工程造價也較低。而且無向室內突出的梁、柱,為用戶使用帶來方便。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如下設計方案實現的它由現澆的分散的鋼筋混凝土豎向牆肢、外簷連梁和無梁樓板構成骨架支撐體。建築物的軸線構成豎向支撐體的網格,牆肢位於網格的交點處,網格L的尺寸在4.2m-6.0m之間,牆肢厚度b≥180mm,寬度B≥4b,其具體設計尺寸可以參照網格、荷載、地震設防烈度、場地等條件作適當調整。外簷連梁斷面寬度不小於150mm,高度不小於400mm。無梁樓板位於豎向支撐體之上,樓板厚度不小於L/30。
牆肢在建築物中的分布要依具體設計要求而定。一般沿住宅單元的周邊設置,而每單元內排列的牆肢則以建築布局的要求而定。建築物內的隔牆採用具有合理物理指標的非承重輕質牆體。這種牆體可作成可拆式的。當需要改變建築功能時,可以隨意變動牆體位置。這樣,每幢住宅的每一樓層中都可有風格不同的單元出現,每套單元內又可依居民各自的需求任意用輕質牆體隔斷,從而滿足居民對住宅的不同功能要求。
配合這種支撐體網格的無梁樓板可以採用多種形式一是現澆鋼筋混凝平板,板厚視所採用的輕質隔牆的容重和支撐體網格的大小而定。二是現澆雙向密助板,小肋間距較小,肋間採用輕質材料填補,以減輕樓板自重,板總厚不小於180mm,並沿支撐體網格設置實心板帶。三是採用裝配整體式樓板,即在支撐體網格間作預製板,現場安裝後,澆制實心板帶成整體。板內配筋可採用普通熱軋鋼筋、雙鋼筋,也可採用預應力配筋。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的優點是1.由於取消了大片承重牆結構,採用一種新的結構體系作為骨架支撐體,可以為住宅建築創造適宜的大空間和為住宅建築平面布局提供充分的靈活性。
2.本發明採用具有合理物理指標的非承重輕質牆體,既能減輕建築自重,降低荷載和地震作用,進而降低造價,又能滿足隔聲、隔熱、保溫等性能,達到住宅建築的節能效果。
3.由於結構設計中內外牆體均不承重,便於住宅功能的近期設計力求合理,遠期改造易於實現,從而解決了住宅物質老化與功能老化的矛盾。
4.取消了磚混結構的承重牆,放棄應用粘土磚,從根本上解決了燒磚毀田的問題。
5.採用本發明,可適當提高多層住宅的建造層數,節約用地。
實施例及
圖1、圖2、圖3分別為本發明方案中實施例1、2、3、的住宅結構設計平面示意圖。
其中1-牆肢,2-外簷連梁,3-軸線,4-樓梯間,5-電梯間。
實施例1中L1=4500mm,L2=5500mm,B1=1400mm,B2=900mm,b=200mm建造層數為七層。
實施例2中L1=4500mm,L2=5500mm,B1=1200mm,B2=900mm,b=180mm。建造層數為七層。
實施例3中L1=L2=5000mm,B=1200mm,b=200mm。建造層數為八層並設置電梯。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層住宅的結構體系,包括豎向結構和樓板,本發明的特徵在於它由現澆的分散的鋼筋混凝土豎向牆肢、外簷連梁和無梁樓板構成骨架支撐體;建築物的軸線構成豎向支撐體網格,牆肢位於網格的交點處,網格L的尺寸在4.2m-6.0m之間,牆肢厚度b≥180mm,寬度B≥4b;外簷連梁斷面寬度不小於150mm,斷而高度不小於400mm;無梁樓板位於豎向支撐體之上,樓板厚度不小於L/3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體系,其特徵在於牆肢沿住宅單元的周邊設置,而每單元內的牆肢走向則以建築布局的要求而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般建築物構造,尤其屬於多層住宅的結構體系。本發明由現澆的分散的鋼筋混凝土豎向牆肢、外簷連梁和無梁樓板構成骨架支撐體。建築物的軸線作為豎向支撐體網格,牆肢位於網格的交點處,無梁樓板位於豎向支撐體之上。本發明取消了大片承重牆結構,為住宅建築物創造了適宜的大空間,使得住宅建築平面布局具備充分的靈活性,從而解決了住宅建築物質老化與功能老化的矛盾,同時還具有減輕建築自重、降低荷載和滿足抗震要求的優點。
文檔編號E04H1/04GK1067944SQ91104380
公開日1993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1991年7月6日 優先權日1991年7月6日
發明者連誠厚 申請人:天津市建築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