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上泵站冷卻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21:15:0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壓上泵站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鋁箔是鋁加工行業的重要產品,鋁箔車間、鑄軋車間是生產鋁箔的兩個重要車間。在生產鋁箔的過程中,需要用到液壓泵站(壓上泵站)。壓上泵站包括油箱,油泵將油箱內的油通過管路輸送至液壓缸處,為生產提供液壓動力。工作中液壓油受熱後溫度升高,不利於設備的正常運行,這就需要冷卻液壓油。目前,缺少一種效率較高、冷卻效果好,同時又能夠節約用水的冷卻液壓油的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冷卻效率較高、冷卻效果好,同時又能夠節約用水的冷卻液壓油的壓上泵站冷卻機構。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壓上泵站冷卻機構包括設置於機架上的泵站油箱,泵站油箱內盛裝有液壓油,其特徵在於:泵站油箱下方的機架內設有換熱箱,換熱箱內設有換熱盤管,換熱盤管的頂端密封伸出換熱箱並連接有循環回水管,換熱盤管的底端密封伸出換熱箱並連接有循環冷卻水管;
還包括有散熱箱,散熱箱頂部敞口,散熱箱內盛有冷卻水;散熱箱底部向上固定連接有固定杆,固定杆頂部上下間隔層疊設有若干散熱盤;各散熱盤的直徑由上至下依次增大,最頂部的散熱盤的高度低於散熱箱頂端,最底部的散熱盤的高度高於散熱箱內的冷卻水的液位;
循環回水管的末端開口在最頂部散熱盤的正上方;循環冷卻水管與散熱箱的底部相連通,循環冷卻水管上設有循環水泵;
泵站油箱的底部連接有冷卻油管,冷卻油管的末端與換熱箱頂部相連通;換熱箱於冷卻油管的相對側的底部連接有回油管,回油管上設有循環油泵,回油管的末端與泵站油箱的頂部相連通。
所述換熱盤管上安裝有垂直於換熱盤管的冷卻翅片。
所述散熱箱外設有風機,風機的吹風管伸入散熱箱且其出風口位於最底部的散熱盤與冷卻水的液位之間。
本實用新型能夠使液壓油在換熱箱內,通過換熱盤管、冷卻翅片與冷卻水進行換熱,從而迅速得到充分冷卻。這種水冷的換熱形式使得液壓油的冷卻效率較高。同時,冷卻水在進入散熱箱後,在通過各層散熱盤時逐層攤開、下落,大大增加了循環水的散熱面積,加速循環水的冷卻。循環水得到冷卻後,又被循環水泵抽出,並送入換熱箱內循環使用。這種循環利用水的方式,大大節約的水資源,既發揮了水冷結構冷卻效率較高的優點,又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
冷卻翅片能夠提高管程冷卻水與殼程液壓油之間的換熱效率。風機的設置,可以保證風進入散熱箱後,由散熱盤下方向上逐層(各層散熱盤)冷卻循環水,進一步加速循環水的冷卻速度。另外,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便於安裝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中箭頭所示方向為該處流體(液壓油、水或者風)的流動方向。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壓上泵站冷卻機構包括設置於機架3上的泵站油箱1,泵站油箱1內盛裝有液壓油2,泵站油箱1下方的機架3內設有換熱箱4,換熱箱4內設有換熱盤管5,換熱盤管5的頂端密封伸出換熱箱4並連接有循環回水管6,換熱盤管5的底端密封伸出換熱箱4並連接有循環冷卻水管7;
本實用新型還包括有散熱箱8,散熱箱8頂部敞口,散熱箱8內盛有冷卻水9;散熱箱8底部向上固定連接有固定杆10,固定杆10頂部上下間隔層疊設有若干散熱盤11;各散熱盤11的直徑由上至下依次增大,這樣可以使水一層層地攤開、下落,大大增加了循環水的散熱面積,加速循環水的冷卻。最頂部的散熱盤11的高度低於散熱箱8頂端,最底部的散熱盤11的高度高於散熱箱8內的冷卻水9的液位;
循環回水管6的末端開口在最頂部散熱盤11的正上方;循環冷卻水管7與散熱箱8的底部相連通,循環冷卻水管7上設有循環水泵12;
泵站油箱1的底部連接有冷卻油管13,冷卻油管13的末端與換熱箱4頂部相連通;換熱箱4於冷卻油管13的相對側的底部連接有回油管14,回油管14上設有循環油泵15,回油管14的末端與泵站油箱1的頂部相連通。
所述換熱盤管5上安裝有垂直於換熱盤管5的冷卻翅片16。從而提高管程冷卻水9與殼程液壓油2之間的換熱效率。
所述散熱箱8外設有風機17,風機17的吹風管18伸入散熱箱8且其出風口位於最底部的散熱盤11與冷卻水9的液位之間。這樣可以保證風進入散熱箱8後,由散熱盤11下方向上逐層(各層散熱盤11)冷卻循環水,進一步加速循環水的冷卻速度。
使用時,循環油泵15將溫度較高的液壓油2從泵站油箱1內抽出,經冷卻油管13後送入換熱箱4的頂部;進入換熱箱4的液壓油2走殼程,通過冷卻翅片16和換熱盤管5與管程內的冷卻水9換熱,換熱後的液壓油2溫度降低。溫度降低後的液壓油2被循環油泵15抽出並通過回油管14送回泵站油箱1。
與此同時,循環水泵12將冷卻水9從散熱箱8底部抽出,經循環冷卻水管7後送入換熱箱4內的換熱盤管5。在換熱盤管5內冷卻水9與液壓油2進行換熱,換熱後的冷卻水9溫度升高;溫度升高後的冷卻水9流出換熱盤管5和換熱箱4,經循環回水管6送回至散熱箱8頂部。
水被送至散熱箱8頂部後,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下落至最上層散熱盤11上攤開,然後溢流至下一層散熱盤11;逐層攤開、溢流的過程中,水與環境空氣,特別是與風機17送入的自然風進行高效換熱,從而迅速得到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