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液比例閥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5:11:41 2
專利名稱:電液比例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液比例閥。
背景技術:
電液比例閥是閥內電磁鐵模塊根據輸入的電流信號產生相應動作,使工作閥閥芯產生位移,閥口尺寸發生改變並以此完成與輸入電流成比例的壓力、流量輸出的元件。閥芯位移也可以以機械、液壓或電的形式進行反饋。由於電液比例閥具有形式種類多樣、容易組成使用電氣及計算機控制的各種電液系統、控制精度高、安裝使用靈活以及抗汙染能力強等多方面優點,因此應用領域日益拓寬。電液比例閥,通過閥內的電磁鐵模塊的形狀和尺寸精確設計,使電液比例閥在行程範圍內提供與電流成比例的電磁力,達到控制液壓模塊輸出與輸入電壓成比例的壓力或流量的目的。一種常見電液比例閥如圖1所示,包括殼體18、線圈15、導磁片14、導套11、銜鐵12、閥芯推塊16、閥芯17 ;所述銜鐵12為圓管狀,所述閥芯推塊16固定在所述管狀銜鐵12下端內;所述導套11形成有一圓柱形腔體,所述導套11的腔體上端開口,下端面形成有一圓孔,靠近下端面的導套側壁外緣形成有一 V型槽111,所述銜鐵12容置在所述導套11的腔體內,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所述線圈15套設在所述導套11外;所述導磁片14設置在所述線圈15的上下兩端,所述導磁片14同所述導套11接觸;所述導套11、導磁片14為導磁金屬材質;所述閥芯17穿過所述導套14下端面的圓孔。圖1所示的電液比例閥,當線圈通入電流,銜鐵沿軸向向下運動時,所述閥芯推塊推動所述閥芯沿軸向向下運動,銜鐵同導套下端面間的間隙逐漸變小,磁阻減小,通過整個磁路的磁通量增加,而增加的磁通量可以從形成於導套側壁外緣的V型槽處洩漏掉,從而保證銜鐵同導套下端面間的產生電磁力的磁通量在銜鐵行程範圍內基本穩定,使電液比例閥在行程範圍內提供與電流成比例的電磁力,使所述閥芯沿軸向穩定向下運動。圖1所示的電液比例閥,導套側壁外緣由於需要形成V型槽,結構複雜,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存在原材料浪費現象。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液比例閥,主要零件形狀規則,加工簡單,精度要求低,能減少原材料浪費,減少加工成本。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比例閥,其包括線圈、導磁片、導套、銜鐵、閥芯推塊、閥芯、液壓閥套;[0016]所述導套,形成有一圓柱形腔體;所述銜鐵,為管狀,銜鐵中上部外緣為圓柱型,下部外緣為上寬下窄的錐臺型;所述銜鐵同軸容置於所述導套的圓柱形腔體的上部內,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所述閥芯推塊,通過過盈配合同軸固定在所述銜鐵的管腔下端;所述液壓閥套,為管狀,液壓閥套通過過盈配合同軸固定在所述導套的圓柱形腔體的下部內;所述液壓閥套上部的內緣成與所述銜鐵下部的外緣角度相同的上寬下窄的錐臺型;所述液壓閥套下端面中心形成有一圓孔;所述閥芯,穿過所述液壓閥套下端面的圓孔,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所述銜鐵向下移動到限位位置時,所述銜鐵下部探入到所述液壓閥套上部的錐臺形腔體中,並且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同所述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間在軸向上存在有限位氣隙,所述銜鐵下端同所述液壓閥套的下端面間存在間隙;所述線圈,套設在所述導套外;所述導磁片,設置在所述線圈的上下兩端,所述導磁片內緣同所述導套外緣貼合;所述導套、導磁片、液壓閥套為導磁金屬材質。較佳的,所述銜鐵同所述液壓閥套間的導套內緣,固定有一限位環,所述銜鐵向下移動抵靠到所述限位環時的位置為限位位置。較佳的,所述限位環為塑料或銅製墊圈。較佳的,所述銜鐵在限位位置時,所述銜鐵下端低於所述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小直徑處。較佳的,電液比例閥還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套設在所述線圈及導磁片的外緣。較佳的,所述銜鐵中上部外緣同所述導套內緣貼合。較佳的,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大直徑處高於設置在線圈下端的導磁片的上端;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小直徑處位於設置在線圈下端的導磁片的上下兩端之間。較佳的,所述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及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同軸線間的角度為10 30° ;所述限位氣隙為0.6 1.6mm ;所述銜鐵從初始位置移動到限位位置的行程為0.4 — 2.0mm ;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的最小直徑為4.0 8.0mm ;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大直徑為7.0 9.0mm。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比例閥,利用銜鐵與液壓閥套兩者對配端錐面角度和位置,配合導磁導套的漏磁效果,實現電磁力在行程範圍內的穩恆特性。銜鐵、液壓閥套及導套都為規則形狀,加工簡單,精度要求低,能減少原材料浪費,減少加工成本。
[004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對本實用新型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現有的一種電液比例閥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比例閥一實施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比例閥一實施例在銜鐵行程中,銜鐵同液壓閥套間的電磁力變化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實施例一電液比例閥如圖2所示,包括殼體18、線圈15、導磁片14、導套11、銜鐵12、閥芯推塊16、閥芯17、液壓閥套19 ;所述導套11,形成有一圓柱形腔體;所述銜鐵12,為管狀,銜鐵中上部外緣為圓柱型,下部外緣為上寬下窄的錐臺型;所述銜鐵12,同軸容置於所述導套11的圓柱形腔體的上部內,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較佳的,所述銜鐵中上部外緣同所述導套內緣貼合;所述閥芯推塊16,通過過盈配合同軸固定在所述銜鐵的管腔下端; 所述液壓閥套19,為管狀,液壓閥套19通過過盈配合同軸固定在所述導套11的圓柱形腔體的下部內;所述液壓閥套19上部的內緣成與所述銜鐵12下部的外緣角度相同的上寬下窄的維臺型;所述液壓閥套19下端面中心形成有一圓孔;所述閥芯17,穿過所述液壓閥套19下端面的圓孔,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當所述線圈加電流,所述銜鐵12向下移動到限位位置時,所述銜鐵12下部探入到所述液壓閥套19上部的錐臺形腔體中,並且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同所述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間在軸向上存在有限位氣隙,所述銜鐵下端同所述液壓閥套的下端面間存在間隙;所述線圈15,套設在所述導套11外;所述導磁片14,設置在所述線圈15的上下兩端,所述導磁片14內緣同所述導套11外緣貼合;所述導套11、導磁片14、液壓閥套19為導磁金屬材質;所述殼體18,套設在所述線圈15及導磁片14外緣。實施例一的電液比例閥,導套11為銜鐵12提供了軸向運動行程和周向限位;上、下導磁片14起到連接導套11和殼體18的作用;銜鐵12和閥芯推塊16過盈配合固定在一起,液壓閥套19與導套11過盈配合,且對液壓閥套19、銜鐵12的對配端進行錐面加工,液壓閥套19、銜鐵12的對配端參與磁路導磁,產生電磁力。當線圈15通入電流,銜鐵12沿軸向向下運動,所述閥芯推塊16推動所述閥芯17沿軸向從初始位置向限位位置運動,銜鐵12下部錐臺型外緣同液壓閥套19上部錐臺型內緣間的間隙逐漸變小,磁阻減小,通過整個磁路的磁通量(磁力線)增加,而導套11可使增加的磁通量洩漏掉,從而保證銜鐵12下部同液壓閥套19間的產生電磁力的磁通量在銜鐵12行程範圍內基本穩定,同時錐面結構保證了在銜鐵12行程內,磁路對銜鐵12及液壓閥套19的吸合面積不變,使電液比例閥在行程範圍內提供與電流成比例的電磁力,使所述閥芯17沿軸向穩定向下運動,通過電磁推力的大小控制閥芯與閥套節流口的相對位置,達到控制壓力和流量的效果。所述銜鐵向下移動到限位位置時,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同所述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間在軸向上存在的限位氣隙,能防止在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同所述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距離過近時的電流/電磁力的比例性變差,確保電液比例閥在行程範圍內提供與電流成比例的電磁力。實施例二基於實施例一,所述銜鐵12同所述液壓閥套19間的導套11內緣,固定有一限位環20,所述銜鐵12向下移動抵靠到所述限位環20時的位置為限位位置。所述限位環20可以為塑料或銅製墊圈。實施例三基於實施例一所述銜鐵12在限位位置時,所述銜鐵12下端低於所述液壓閥套19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小直徑處。實施例四基於實施例一,液壓閥套19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大直徑處高於位於設置在線圈下端的導磁片14的上端,液壓閥套19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小直徑處位於設置在線圈下端的導磁片14的上下兩端之間。實施例五基於實施例一,銜鐵12下部錐臺型外緣、液壓閥套19上部錐臺型內緣,同軸線間的角度為10 30° ;所述限位氣隙為0.6 1.6mm ;所述銜鐵從初始位置移動到限位位置的行程為0.4 — 2.0mm ;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的最小直徑為4.0 8.0mm ;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大直徑為7.0 9.0mm。實施例六基於實施例五,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及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同軸線間的角度為11.3° ;所述限位氣隙為1.1mm ;所述銜鐵從初始位置移動到限位位置的行程為1.3mm ;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的最小直徑為7.65mm ;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大直徑為8.3_。[0082]實施例六的電液比例閥,在當線圈通入不同電流時,在銜鐵行程中,銜鐵同液壓閥套間的電磁力變化曲線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比例閥,利用銜鐵與液壓閥套兩者對配端錐面角度和位置,配合導磁導套的漏磁效果,實現電磁力在行程範圍內的穩恆特性。銜鐵、液壓閥套及導套都為規則形狀,加工簡單,精度要求低,能減少原材料浪費,減少加工成本。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比例閥可應用於自動變速器(包括AT (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動變速器)、CVT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無級變速器)、DCT (雙離合器變速箱,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包括線圈、導磁片、導套、銜鐵、閥芯推塊、閥芯、液壓閥套; 所述導套,形成有一圓柱形腔體; 所述銜鐵,為管狀,銜鐵中上部外緣為圓柱型,下部外緣為上寬下窄的錐臺型;所述銜鐵同軸容置於所述導套的圓柱形腔體的上部內,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 所述閥芯推塊,通過過盈配合同軸固定在所述銜鐵的管腔下端; 所述液壓閥套,為管狀,液壓閥套通過過盈配合同軸固定在所述導套的圓柱形腔體的下部內; 所述液壓閥套上部的內緣成與所述銜鐵下部的外緣角度相同的上寬下窄的錐臺型; 所述液壓閥套下端面中心形成有一圓孔; 所述閥芯,穿過所述液壓閥套下端面的圓孔,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 所述銜鐵向下移動到限位位置時,所述銜鐵下部探入到所述液壓閥套上部的錐臺形腔體中,並且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同所述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間在軸向上存在限位氣隙,所述銜鐵下端同所述液壓閥套的下端面間存在間隙; 所述線圈,套設在所述導套外; 所述導磁片,設置在所述線圈的上下兩端,所述導磁片內緣同所述導套外緣貼合; 所述導套、導磁片、液壓閥套為導磁金屬材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銜鐵同所述液壓閥套間的導套內緣,固定有一限位環,所述銜鐵向下移動抵靠到所述限位環時的位置為限位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限位環為塑料或銅製墊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銜鐵在限位位置時,所述銜鐵下端低於所述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小直徑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 電液比例閥還包括殼體; 所述殼體,套設在所述線圈及導磁片的外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銜鐵中上部外緣同所述導套內緣貼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 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大直徑處高於設置在線圈下端的導磁片的上端; 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小直徑處位於設置在線圈下端的導磁片的上下兩端之間。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 所述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及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同軸線間的角度為10 30° ; 所述限位氣隙為0.6 1.6mm ; 所述銜鐵從初始位置移動到限位位置的行程為0.4 — 2.0mm ; 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的最小直徑為4.0 8.0mm ;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的最大直徑為7.0 9.0_。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液比例閥,其特徵在於,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及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同軸線間的角度為11.3° ;所述限位氣隙為1.1mm;所述銜鐵從初始位置移動到限位位置的行程為1.3mm ;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的最小直徑為7.65mm ;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 的最大直徑為8.3_。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液比例閥,其包括線圈、導磁片、導套、銜鐵、閥芯推塊、閥芯、液壓閥套;銜鐵中上部外緣為圓柱型,下部外緣為錐臺型;銜鐵容置於導套的圓柱形腔體的上部內並能沿軸向上下移動;閥芯推塊固定在銜鐵的管腔下端;液壓閥套固定在導套的圓柱形腔體的下部內;液壓閥套上部的內緣成與銜鐵下部的外緣角度相同的錐臺型;銜鐵從起始端向下移動到限位位置時,銜鐵下部探入到液壓閥套上部的錐臺形腔體中,並且銜鐵下部錐臺型外緣同液壓閥套上部錐臺型內緣間在軸向上存在限位氣隙,銜鐵下端同液壓閥套的下端面間存在間隙。本實用新型的電液比例閥,主要零件形狀規則,加工簡單,精度要求低,能減少原材料浪費,減少加工成本。
文檔編號F16K11/07GK203023604SQ20122060168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明者李運超, 李立偉, 江明輝, 方煒 申請人:聯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