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茶茶葉製作方法
2023-05-11 22:41:26 3
專利名稱:烏龍茶茶葉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加工方法,具體是烏龍茶的製作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烏龍茶主要產於我國福建廣東等地,因產地、茶樹品種和製作方法的不 同,有各種不同品種,如鐵觀音、單樅、水仙等類別,烏龍茶各品種的制茶 技術在曬青、搖青、晾青、炒青、揉捻、烘焙、造型及烘焙等重要工序上有 著共同的特點,但在各加工工序中,工藝參數的選擇和及其相互配合仍人們 研究的重要內容,選擇合適的工藝條件,對提高茶葉品質將起著決定性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選擇茶葉製作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形成品質獨特的優 良烏龍茶,可將茶葉成品提高一個檔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包括一下步驟
A. 利用陽光對採摘的茶葉爆曬0.5 3小時,使茶葉萎縮變軟;
B. 在溫度25 3(TC,相對溼度70~80%環境下,搖動茶葉0.5 1小時後 靜置晾乾0.5 1小時,再搖動茶葉,如此交替進行3 10次;
C. 在80 125t:下,攪動並快速揉捻茶葉5 20分鐘;
D. 在60 8(TC烘焙下反覆揉壓茶葉,直至茶葉中含水量5~15%;
E. 在80 10(TC下烘焙3 10小時後成為茶葉成品。 在步驟A中,爆曬時間優選1.5-2.5小時。
步驟C中,揉捻茶葉的溫度優選100~110°C,揉捻茶葉時間優選10~15 分鐘。
在步驟E中,烘焙茶葉的溫度優選85 95'C。本發明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選擇的適當的加工條件,使成品色澤油潤, 外表略有"起霜",泡出的茶水呈現金黃色,滋味醇厚,具有優雅香氣,與 傳統製作方法的烏龍茶相比提高了一個新的檔次,並且可以實現流水作業, 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取產自我國廣東省饒平山區的新採茶葉,在晴天下利用陽光對茶葉爆曬 1小時,使茶葉萎縮變軟。這一階段俗稱曬青。可根據陽光強度控制曬青時
間,在中午附近的晴朗陽光下曬青時間優選0.5-1.5小時,上午10點鐘前、 下午3點鐘後或陰天下曬青時間優選1.5~3小時。
將曬青後茶葉置於溫度28'C,相對溼度70~80%環境下,搖動0.5小時 後靜置晾乾0.5小時,再搖動茶葉,如此交替進行5次。這一階段俗稱搖青 和晾青。隨搖青、晾青的交替進行,茶葉綠色逐漸退淡,成為有光澤的黃綠 色,葉質由脆變軟,葉緣略向葉背垂巻曲,青氣逐漸消退,轉為濃鬱花果香 味。
搖青和晾青後的茶葉在IO(TC下,快速揉壓茶葉IO分鐘。這一工序俗稱 炒青。炒青應掌握溫高時短,趁熱快速揉捻的原則。
炒青後的茶葉在7(TC的烘焙下經反覆揉捻塑造外形,直至茶葉中含水量 10~15%。
經揉捻造型後的茶葉在9(TC下烘焙5小時後成為茶葉成品。 由上述方法製得的茶葉色澤油潤,外表略有"起霜",所泡茶水金黃色 略帶棕色,具有優雅香氣,味道醇厚,明顯優於傳統方法製得的茶葉。
權利要求
1.一種烏龍茶茶葉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依次包括以下步驟A.利用陽光對採摘的茶葉爆曬0.5~3小時,使茶葉萎縮變軟;B.在溫度25~30℃,相對溼度70~80%環境下,搖動茶葉0.5~1小時後靜置晾乾0.5~1小時,再搖動茶葉,如此交替進行3~10次;C.在80~125℃下,攪動並快速揉捻茶葉5~20分鐘;D.在60~80℃烘焙下反覆揉壓茶葉,直至茶葉中含水量5~15%;E.在80~100℃下烘焙3~10小時後成為茶葉成品。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烏龍茶茶葉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A中, 爆曬時間1.5-2.5小時。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烏龍茶茶葉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C中, 揉捻茶葉的溫度為100~110°C,揉捻茶葉時間為IO 15分鐘。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烏龍茶茶葉製作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E中, 烘焙茶葉的溫度為85~95°C。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烏龍茶的製作方法,包括利用陽光對採摘的茶葉爆曬,交替進行的搖動靜置晾乾茶葉,在80~125℃下攪動並快速揉捻茶葉,在60~80℃烘焙下反覆揉壓茶葉,在80~100℃下烘焙茶葉,使成品色澤油潤,外表略有「起霜」,泡出的茶水呈現金黃色,滋味醇厚,具有優雅香氣,與傳統製作方法的烏龍茶相比提高了一個新的檔次,並且可以實現流水作業,大大提高生產效率。
文檔編號A23F3/06GK101283710SQ20071002762
公開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4日
發明者林仲川 申請人:林仲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