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床工件夾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20:21:21 3
專利名稱:磨床工件夾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磨床工件支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一般磨床,以前、後頂尖將工件頂住作為工件支架,進行磨削,但夾持力不夠大。有的磨床採用工件夾持器,由該夾持器將工件夾緊,進行磨削,但此種夾持器零件多,操作不方便,影響加工效率。
發明內容
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夾持力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磨床工件夾持裝置。
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磨床工件夾持裝置,包含殼體,後軸承,前軸承,主軸套,拉緊螺釘,定位螺帽,錐形套筒,工件夾持套筒及夾緊螺帽。殼體有內孔,其前、後端各有軸承座,殼體安裝在磨床上。前軸承及後軸承分別裝入殼體的前後軸承座中。主軸套為圓筒形體,主軸套裝在殼體內的前、後軸承中,主軸套後端外表有外螺紋,外螺紋上裝定位螺帽,將主軸套定位於殼體中。主軸套內孔分為三段,前段內孔為前大後小的圓錐形孔,中段內孔直徑較小。錐形套筒的後段為與主軸套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相適應的前大後小的圓錐形體,前段外表有外螺紋,錐形套筒的後段內孔有內螺紋,其前段內孔為前大後小的圓錐形孔,錐形套筒的後段圓錐形體裝入主軸套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中。直徑略小於主軸套中段內孔內徑的拉緊螺釘由後向前穿過主軸套中段內孔以其螺紋裝入錐形套筒後段內孔的內螺紋中並將其拉緊。工件夾持套筒的內孔為圓孔,其外表為與錐形套筒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相適應的前大後小的圓錐形體,在工件夾持套筒上有數個前端開口後端封閉的軸向的脹縮縫,工件夾持套筒裝入錐形套筒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中。工件裝入工件夾持套筒的內孔,夾緊螺帽以其內螺紋裝在錐形套筒的前段外螺紋上,將工件夾緊。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用於磨床夾持工件,其有益效果是夾持力大,操作方便,只需擰緊或擰松夾緊螺帽即可夾緊或取下工件,操作迅速方便,結構簡單,製造成本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對圖1說明如下1為主軸套,2為拉緊螺釘,3為定位螺帽,4為後軸承,5為前軸承,6為錐形套筒,7為殼體,8為工件夾持套筒,9為夾緊螺帽,10為脹縮縫。
具體實施方式
殼體7安裝在磨床上。前軸承5及後軸承4分別裝在殼體7的前、後軸承座中。主軸套1裝在殼體7內的前軸承5、後軸承4中。主軸套1後端的外螺紋上裝定位螺帽3將主軸套1定位。錐形套筒6的後段外表為前大後小的圓錐形體,裝入主軸套1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中,拉緊螺釘2由後向前穿過主軸套1內孔裝入錐形套筒6後段內孔的內螺紋中。工件夾持套筒8外表為前大後小的圓錐形體,裝入錐形套筒6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中,工件夾持套筒8上有數個脹縮縫10。工件裝入工件夾持套筒8的內孔中,夾緊螺帽9裝在錐形套筒6前段的外螺紋上。
權利要求1.磨床工件夾持裝置,包含殼體(7)、後軸承(4)及前軸承(5),其特徵在於還包含主軸套(1)、拉緊螺釘(2)、定位螺帽(3)、錐形套筒(6)、工件夾持套筒(8)及夾緊螺帽(9);殼體(7)有內孔,其前、後端各有軸承座,前軸承(5)及後軸承(4)分別裝於前、後軸承座中,殼體(7)裝在磨床上;主軸套(1)為圓筒形體裝於殼體(7)內的前軸承(5)及後軸承(4)內;主軸套(1)後端外表有外螺紋,其上裝定位螺帽(3),主軸套(1)的內孔分為三段,前段內孔為前大後小的圓錐形孔,中段內孔直徑較小;錐形套筒(6)的後段為與主軸套(1)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相適應的前大後小的圓錐形體,其前段外表有外螺紋,錐形套筒(6)的後段內孔有內螺紋,前段內孔為前大後小的圓錐形孔,錐形套筒(6)的後段圓錐形體裝入主軸套(1)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中;直徑略小於主軸套(1)中段內孔內徑的拉緊螺釘(2)由後向前穿過主軸套(1)中段內孔裝入錐形套筒(6)後段內孔的內螺紋中;工件夾持套筒(8)的內孔為圓孔,其外表為與錐形套筒(6)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相適應的前大後小的圓錐形體,其上有數個前端開口後端封閉的軸向的脹縮縫(10),工件夾持套筒(8)裝入錐形套筒(6)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中,工件裝入工件夾緊套筒(8)的內孔中,夾緊螺帽(9)以其內螺紋裝在錐形套筒(6)前段的外螺紋上。
專利摘要磨床工件夾持裝置,屬於磨床工件支架技術領域。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夾持力大、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磨床工件的夾持裝置。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包含主軸套、殼體、軸承、拉緊螺釘、定位螺帽、錐形套筒、工件夾持套筒及夾緊螺帽。軸承裝在殼體的前、後端,主軸套裝在軸承中,定位螺帽裝在主軸套後端。錐形套筒裝入主軸套前端內孔的圓錐形孔中,拉緊螺釘穿過主軸套中段內孔裝入錐形套筒後段內孔的內螺紋中。工件夾持套筒裝在錐形套筒前段內孔的圓錐形孔中。夾緊螺帽裝在錐形套筒前段外螺紋上。本實用新型用於磨床,有益效果是夾持力大、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B23Q3/06GK2604270SQ0323344
公開日2004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3年3月6日
發明者李湧泉 申請人:李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