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接器半扣入式SOCKET測試治具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6:00:06

本實用新型涉及模組測試領域,具體是一種連接器半扣入式SOCKET測試治具。
背景技術:
隨著消費電子、手機通信終端市場的快速增長,連接器的發展向小型化、高密度、高速傳輸、高頻方向發展。受4G 手機和智慧型手機攝像頭模組多元化的需求影響,手機攝像頭模組型號也是多種多樣。在生產過程由於更換機種頻率比較高,測試治具的通用性比較差,造成測試治具頻繁製作。但由於測試治具生產周期相對時間長,成本比較高,使工廠失去生產競爭力。將測試治具設計成有良好的兼容性,標準化和定製化並存,是有效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要方法。由於連接器向小型化、高密度發展,使模組生產測試過程中連接器的拔插分離對我們的作業難度加大,且存在拔插分離時的質量風險。從以上問題來看,要想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必須開發一種兼容性好、模塊化的SOCKET測試治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連接器半扣入式SOCKET測試治具,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連接器半扣入式SOCKET測試治具,包括蓋板、調節壓板、定位座、轉接板、轉接板固定座、母座連接器和模組子座連接器,所述的定位座固定在轉接板固定座的一側,所述的蓋板活動連接在轉接板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的調節壓板通過調節螺絲安裝在蓋板的下表面,所述轉接板固定座的兩端上表面開設有對稱的固定座調節槽,所述轉接板靠近定位座固定安裝在轉接板固定座上,所述母座連接器設置在轉接板的頂端且靠近定位座,所述轉接板上開設有關於母座連接器對稱的轉接板調節槽,所述定位座的一端設置有與蓋板活動連接的控制扣,所述的模組子座連接器固定在調節壓板上,所述模組子座連接器的下端扣入母座連接器,所述模組子座連接器的下端設有與母座連接器配合的子母連接器彈片。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轉接板設置在固定座調節槽之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定位座內裝入有攝像頭模組。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有良好的產品兼容性及測試SOCKET的模塊化、標準化並存,半扣入式的結構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作業難度,且有效保護連接器不被損壞等特點,降低生產作業不良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半扣入原理圖。
圖中:10-蓋板;20-調節壓板;30-定位座;40-控制扣;50-轉接板;51-轉接板調節槽;60-轉接板固定座;61-固定座調節槽;70-母座連接器;80-調節螺絲;90-子座連接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連接器半扣入式SOCKET測試治具,包括蓋板10、調節壓板20、定位座30、轉接板50、轉接板固定座60、母座連接器70和模組子座連接器90,定位座30固定在轉接板固定座60的一側,蓋板10活動連接在轉接板固定座60的一端,調節壓板20通過調節螺絲80安裝在蓋板10的下表面,轉接板固定座60的兩端上表面開設有對稱的固定座調節槽61,轉接板50靠近定位座30固定安裝在轉接板固定座60上,母座連接器70設置在轉接板50的頂端且靠近定位座30,轉接板50上開設有關於母座連接器70對稱的轉接板調節槽51,轉接板50設置在固定座調節槽61之間,定位座30的一端設置有與蓋板10活動連接的控制扣40,模組子座連接器90固定在調節壓板20上,模組子座連接器90的下端扣入母座連接器70,模組子座連接器90的下端設有與母座連接器70配合的子母連接器彈片71。
將產品攝像頭模組裝入定位座30,然後將蓋板10下壓,使控制扣40扣入蓋板10固定;模組子座連接器90扣入母座連接器70,通過調節螺絲80調整調節壓板20使子母連接器彈片71相切達到機械結構半扣入狀態。
通過調整轉接板固定座60設計的固定座調節槽61及轉接板50設計的轉接板調節槽51可適應不同外形機種的模組。並且轉接板50可安裝在調節壓板20 上,充分兼容各種產品連接器的朝向。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SOCKET測試治具設計的連接器與測試模組連接,並由調節壓板調整子母連接器扣入的位置深度,達到電氣性能完全接觸但機械結構不完全扣死的效果。通過更換轉接板及連接器等模塊達到兼容性好、模塊化更換快捷來快速轉換機型的目的。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