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坡地型濱海重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與流程
2023-04-24 05:45:4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坡地型濱海重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對鹽鹼地的綠化,目前普遍採用的換土綠化方法,其對現有耕地和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破壞。
採用成本低廉且符合可持續園林綠化事業發展原則的「原土綠化」技術已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如果進行原土綠化,對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大裨益,但鹽鹼地原土綠化的難度極高。
草坪作為綠地生態系統不可缺的一種植被類型,不但具有綠化、美化土壤環境的功能,還有一定的土壤改良作用。其能在較短時間內有效覆蓋裸露地表,減少地面水分蒸發。
對於坡地型濱海鹽鹼地而言,如果培育草坪成功,將大大改善其土壤環境,對綠化濱海鹽鹼地具有重大意義。但由於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礦化度和高蒸降比的問題,而且,植被更是稀少,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在坡地型濱海鹽鹼地培育草坪,成活率低、成坪能力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坡地型濱海重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提高草坪成活率,提高成坪速度。
為解決現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坡地型濱海重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鹽鹼地選擇
2013~2016年,本科研團隊選定試驗地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北部濱海重鹽鹼地內,地處坡地型地段,坡度為28~31°,土壤表層為粉沙淤泥質粘土,ph在8.5~8.7,含鹽高於4.0%;60cm以下是以海相沉積物為主形成的淤泥細膩的粘質顆粒,土壤以氯化鈉鹽分為主,可耕作層平均的厚度為30~35cm。
步驟2排鹽系統鋪設
沿著坡地的高低走向,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順勢開挖排鹽溝,排鹽溝深1~1.2m,溝內鋪設排鹽暗管,按照一溝一管進行鋪設,排鹽溝間距為5~5.5m,所述暗管的斷裂伸長率為200~250%,縱向回縮率(110℃)為1.8~2.1%;鋪設後埋入50cm厚的原土,順溝灌水1次,將土略沉實,再將原土填回溝中鋪平排鹽溝。
步驟3灌溉系統鋪設
使用耐腐蝕的塑料水管,並排鋪設於地表以下75~80cm深處,水管鋪設間距為5米;水管可從水源處引入灌溉水;水管上每隔5米設立一個噴水管可延伸至地表以上15~20cm處,噴水管管口安裝有可360°噴水的噴頭;使噴水可以鋪蓋所有綠化區的土壤。
步驟4原土整理
將綠化區地表至30~40cm深的土壤翻耕一遍,注意不要破壞灌溉系統,翻耕過程中,施入基肥,基肥為腐熟的農家肥2.5~4t/畝;將表層土壤耙細耙平;
將坡地型鹽鹼地根據地勢高低,橫向平行劃分為3個草坪區域;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依次標記為第一草坪區域、第二草坪區域和第三草坪區域,每個草坪區域跨越的地勢高度基本一致。
步驟5種植高羊茅
向第一草坪區域內種植高羊茅,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3%石灰水浸種20~30min,再用拌種劑拌種並在太陽下曬1小時後即可播種;所述拌種劑為: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苦楝素按照5:1的質量比混合而成。
採用條播,畝播種量2.3~2.4kg,苗期在2-3片葉時及時追施氮肥,畝施15~17kg尿素;播種後,每10天噴灌一次,噴灌時採用含硫酸亞鐵1.8~2.2%、硝酸鑭0.05~0.1%、亞硒酸鉀1.2~1.8%的水,上述百分數均為質量百分數。
步驟6種植馬尼拉草
向第二草坪區域內種植馬尼拉草,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2%的硫酸浸種40~50min,採用撒播,畝播種量為3.2~3.5kg;
播種後,每10天噴水灌溉一次;對肥料要求較低,生長旺盛期,每20天隨水施肥一次即可,施肥量為10kg/畝;所施肥料為黃腐酸15~17份、硝酸鈣1~2份、硫酸銨3~4份、硫酸鋅1.5~2份、亞硒酸鉀0.5~0.8份混合而成,上述份數均為重量份。
步驟7種植多年生黑麥草
向第三草坪區域內種植多年生黑麥草,具體方法如下:
種植時間為5月份,選擇16~18℃氣溫時播種,播種前3天內浸種催芽,將種子浸泡於吲哚乙酸和苦楝素以質量比3:1配製成濃度500mg/l的溶液中浸泡40分鐘;
播種前向種植區內撒施氮磷鉀複合肥15~20公斤/畝,所述複合肥含氮10%、磷5%、鉀10%;
然後翻犁耙細平整,將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按幅寬1米拉線開墒;墒面平整後,以行距13~15cm,播幅6~7cm,每畝0.8~1公斤種子播種。播後覆土1.9~2.2cm,這樣有利於種子發芽和增強抗旱能力。
播種結束後進行灌溉,灌溉時噴水浸墒,注意不能漫墒,以防種子被水衝出。
步驟8種植後管理
播種後56~60天時第一次修剪草坪,整個綠化區內的草坪均要修剪,留茬高度為5~6cm;以後每隔40~45天修剪一次草坪;
每年5~7月份用75%百菌清和20%粉鎊寧可溼性粉劑分別對水稀釋1000倍液,輪換噴施,間隔20天噴施一次。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達到的技術效果是:
1、本發明坡地型鹽鹼地原土培育草坪效果明顯,草坪培育成活率高,高羊茅成活率高達91.2~99.5%,馬尼拉草成活率高達95.7~98.8%,多年生黑麥草成活率高達90.9~96.2%。
2、本發明坡地型鹽鹼地原土培育草坪成坪速度快,種植後2~3個月即可成坪。
3、本發明坡地型鹽鹼地原土培育草坪,抗逆性強,不易退化,種植後第3年,整體草坪保存率仍然可達到90.2~95.5%。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坡地型濱海重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鹽鹼地選擇
2013~2016年,本科研團隊選定試驗地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北部濱海重鹽鹼地內,地處坡地型地段,坡度為28°,土壤表層為粉沙淤泥質粘土,ph在8.5,含鹽高於4.0%;60cm以下是以海相沉積物為主形成的淤泥細膩的粘質顆粒,土壤以氯化鈉鹽分為主,可耕作層平均的厚度為30cm。
步驟2排鹽系統鋪設
沿著坡地的高低走向,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順勢開挖排鹽溝,排鹽溝深1m,溝內鋪設排鹽暗管,按照一溝一管進行鋪設,排鹽溝間距為5m,所述暗管的斷裂伸長率為200%,縱向回縮率(110℃)為1.8%;鋪設後埋入50cm厚的原土,順溝灌水1次,將土略沉實,再將原土填回溝中鋪平排鹽溝。
步驟3灌溉系統鋪設
使用耐腐蝕的塑料水管,並排鋪設於地表以下75cm深處,水管鋪設間距為5米;水管可從水源處引入灌溉水;水管上每隔5米設立一個噴水管可延伸至地表以上15cm處,噴水管管口安裝有可360°噴水的噴頭;使噴水可以鋪蓋所有綠化區的土壤。
步驟4原土整理
將綠化區地表至30cm深的土壤翻耕一遍,注意不要破壞灌溉系統,翻耕過程中,施入基肥,基肥為腐熟的農家肥2.5t/畝;將表層土壤耙細耙平;
將坡地型鹽鹼地根據地勢高低,橫向平行劃分為3個草坪區域;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依次標記為第一草坪區域、第二草坪區域和第三草坪區域,每個草坪區域跨越的地勢高度基本一致。
步驟5種植高羊茅
向第一草坪區域內種植高羊茅,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3%石灰水浸種20min,再用拌種劑拌種並在太陽下曬1小時後即可播種;所述拌種劑為: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苦楝素按照5:1的質量比混合而成。
採用條播,畝播種量2.3kg,苗期在2-3片葉時及時追施氮肥,畝施15kg尿素;播種後,每10天噴灌一次,噴灌時採用含硫酸亞鐵1.8%、硝酸鑭0.05%、亞硒酸鉀1.2%的水,上述百分數均為質量百分數。
步驟6種植馬尼拉草
向第二草坪區域內種植馬尼拉草,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2%的硫酸浸種40min,採用撒播,畝播種量為3.2kg;
播種後,每10天噴水灌溉一次;對肥料要求較低,生長旺盛期,每20天隨水施肥一次即可,施肥量為10kg/畝;所施肥料為黃腐酸15份、硝酸鈣1份、硫酸銨3份、硫酸鋅1.5份、亞硒酸鉀0.5份混合而成,上述份數均為重量份。
步驟7種植多年生黑麥草
向第三草坪區域內種植多年生黑麥草,具體方法如下:
種植時間為5月份,選擇16~18℃氣溫時播種,播種前3天內浸種催芽,將種子浸泡於吲哚乙酸和苦楝素以質量比3:1配製成濃度500mg/l的溶液中浸泡40分鐘;
播種前向種植區內撒施氮磷鉀複合肥20公斤/畝,所述複合肥含氮10%、磷5%、鉀10%;
然後翻犁耙細平整,將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按幅寬1米拉線開墒;墒面平整後,以行距13cm,播幅6cm,每畝0.8公斤種子播種。播後覆土1.9cm,這樣有利於種子發芽和增強抗旱能力。
播種結束後進行灌溉,灌溉時噴水浸墒,注意不能漫墒,以防種子被水衝出。
步驟8種植後管理
播種後56天時第一次修剪草坪,整個綠化區內的草坪均要修剪,留茬高度為5cm;以後每隔40天修剪一次草坪;
每年5~7月份用75%百菌清和20%粉鎊寧可溼性粉劑分別對水稀釋1000倍液,輪換噴施,間隔20天噴施一次。
經實驗,本實施例坡地型鹽鹼地原土培育草坪,種植後3個月即可成坪;草坪培育成活率高,高羊茅成活率為91.2%,馬尼拉草成活率為95.7%,多年生黑麥草成活率為90.9%;種植後第3年,整體草坪保存率為90.2%。
實施例2,一種坡地型濱海重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鹽鹼地選擇
2013~2016年,本科研團隊選定試驗地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北部濱海重鹽鹼地內,地處坡地型地段,坡度為31°,土壤表層為粉沙淤泥質粘土,ph在8.6,含鹽高於4.0%;60cm以下是以海相沉積物為主形成的淤泥細膩的粘質顆粒,土壤以氯化鈉鹽分為主,可耕作層平均的厚度為32cm。
步驟2排鹽系統鋪設
沿著坡地的高低走向,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順勢開挖排鹽溝,排鹽溝深1.1m,溝內鋪設排鹽暗管,按照一溝一管進行鋪設,排鹽溝間距為5.2m,所述暗管的斷裂伸長率為230%,縱向回縮率(110℃)為1.9%;鋪設後埋入50cm厚的原土,順溝灌水1次,將土略沉實,再將原土填回溝中鋪平排鹽溝。
步驟3灌溉系統鋪設
使用耐腐蝕的塑料水管,並排鋪設於地表以下78cm深處,水管鋪設間距為5米;水管可從水源處引入灌溉水;水管上每隔5米設立一個噴水管可延伸至地表以上18cm處,噴水管管口安裝有可360°噴水的噴頭;使噴水可以鋪蓋所有綠化區的土壤。
步驟4原土整理
將綠化區地表至35cm深的土壤翻耕一遍,注意不要破壞灌溉系統,翻耕過程中,施入基肥,基肥為腐熟的農家肥3.2t/畝;將表層土壤耙細耙平;
將坡地型鹽鹼地根據地勢高低,橫向平行劃分為3個草坪區域;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依次標記為第一草坪區域、第二草坪區域和第三草坪區域,每個草坪區域跨越的地勢高度基本一致。
步驟5種植高羊茅
向第一草坪區域內種植高羊茅,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3%石灰水浸種25min,再用拌種劑拌種並在太陽下曬1小時後即可播種;所述拌種劑為: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苦楝素按照5:1的質量比混合而成。
採用條播,畝播種量2.3kg,苗期在2-3片葉時及時追施氮肥,畝施16kg尿素;播種後,每10天噴灌一次,噴灌時採用含硫酸亞鐵2%、硝酸鑭0.07%、亞硒酸鉀1.5%的水,上述百分數均為質量百分數。
步驟6種植馬尼拉草
向第二草坪區域內種植馬尼拉草,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2%的硫酸浸種45min,採用撒播,畝播種量為3.4kg;
播種後,每10天噴水灌溉一次;對肥料要求較低,生長旺盛期,每20天隨水施肥一次即可,施肥量為10kg/畝;所施肥料為黃腐酸16份、硝酸鈣1.5份、硫酸銨3.5份、硫酸鋅1.8份、亞硒酸鉀0.7份混合而成,上述份數均為重量份。
步驟7種植多年生黑麥草
向第三草坪區域內種植多年生黑麥草,具體方法如下:
種植時間為5月份,選擇17℃氣溫時播種,播種前3天內浸種催芽,將種子浸泡於吲哚乙酸和苦楝素以質量比3:1配製成濃度500mg/l的溶液中浸泡40分鐘;
播種前向種植區內撒施氮磷鉀複合肥15公斤/畝,所述複合肥含氮10%、磷5%、鉀10%;
然後翻犁耙細平整,將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按幅寬1米拉線開墒;墒面平整後,以行距14cm,播幅7cm,每畝0.9公斤種子播種。播後覆土2.0cm,這樣有利於種子發芽和增強抗旱能力。
播種結束後進行灌溉,灌溉時噴水浸墒,注意不能漫墒,以防種子被水衝出。
步驟8種植後管理
播種後58天時第一次修剪草坪,整個綠化區內的草坪均要修剪,留茬高度為5.5cm;以後每隔42天修剪一次草坪;
每年5~7月份用75%百菌清和20%粉鎊寧可溼性粉劑分別對水稀釋1000倍液,輪換噴施,間隔20天噴施一次。
經實驗,本實施例坡地型鹽鹼地原土培育草坪,種植後2個月即可成坪;草坪培育成活率高,高羊茅成活率為99.5%,馬尼拉草成活率為98.8%,多年生黑麥草成活率為96.2%;種植後第3年,整體草坪保存率為95.5%。
實施例3,一種坡地型濱海重鹽鹼地草坪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鹽鹼地選擇
2013~2016年,本科研團隊選定試驗地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北部濱海重鹽鹼地內,地處坡地型地段,坡度為28°,土壤表層為粉沙淤泥質粘土,ph在8.7,含鹽高於4.0%;60cm以下是以海相沉積物為主形成的淤泥細膩的粘質顆粒,土壤以氯化鈉鹽分為主,可耕作層平均的厚度為35cm。
步驟2排鹽系統鋪設
沿著坡地的高低走向,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順勢開挖排鹽溝,排鹽溝深1.2m,溝內鋪設排鹽暗管,按照一溝一管進行鋪設,排鹽溝間距為5.5m,所述暗管的斷裂伸長率為250%,縱向回縮率(110℃)為2.1%;鋪設後埋入50cm厚的原土,順溝灌水1次,將土略沉實,再將原土填回溝中鋪平排鹽溝。
步驟3灌溉系統鋪設
使用耐腐蝕的塑料水管,並排鋪設於地表以下80cm深處,水管鋪設間距為5米;水管可從水源處引入灌溉水;水管上每隔5米設立一個噴水管可延伸至地表以上20cm處,噴水管管口安裝有可360°噴水的噴頭;使噴水可以鋪蓋所有綠化區的土壤。
步驟4原土整理
將綠化區地表至40cm深的土壤翻耕一遍,注意不要破壞灌溉系統,翻耕過程中,施入基肥,基肥為腐熟的農家肥4t/畝;將表層土壤耙細耙平;
將坡地型鹽鹼地根據地勢高低,橫向平行劃分為3個草坪區域;從坡地頂部向坡地基部依次標記為第一草坪區域、第二草坪區域和第三草坪區域,每個草坪區域跨越的地勢高度基本一致。
步驟5種植高羊茅
向第一草坪區域內種植高羊茅,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3%石灰水浸種30min,再用拌種劑拌種並在太陽下曬1小時後即可播種;所述拌種劑為: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苦楝素按照5:1的質量比混合而成。
採用條播,畝播種量2.4kg,苗期在2-3片葉時及時追施氮肥,畝施17kg尿素;播種後,每10天噴灌一次,噴灌時採用含硫酸亞鐵2.2%、硝酸鑭0.1%、亞硒酸鉀1.8%的水,上述百分數均為質量百分數。
步驟6種植馬尼拉草
向第二草坪區域內種植馬尼拉草,具體方法如下:
7月份播種,播種前用2.2%的硫酸浸種50min,採用撒播,畝播種量為3.5kg;
播種後,每10天噴水灌溉一次;對肥料要求較低,生長旺盛期,每20天隨水施肥一次即可,施肥量為10kg/畝;所施肥料為黃腐酸17份、硝酸鈣2份、硫酸銨4份、硫酸鋅2份、亞硒酸鉀0.8份混合而成,上述份數均為重量份。
步驟7種植多年生黑麥草
向第三草坪區域內種植多年生黑麥草,具體方法如下:
種植時間為5月份,選擇18℃氣溫時播種,播種前3天內浸種催芽,將種子浸泡於吲哚乙酸和苦楝素以質量比3:1配製成濃度500mg/l的溶液中浸泡40分鐘;
播種前向種植區內撒施氮磷鉀複合肥20公斤/畝,所述複合肥含氮10%、磷5%、鉀10%;
然後翻犁耙細平整,將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按幅寬1米拉線開墒;墒面平整後,以行距15cm,播幅7cm,每畝1公斤種子播種。播後覆土2.2cm,這樣有利於種子發芽和增強抗旱能力。
播種結束後進行灌溉,灌溉時噴水浸墒,注意不能漫墒,以防種子被水衝出。
步驟8種植後管理
播種後60天時第一次修剪草坪,整個綠化區內的草坪均要修剪,留茬高度為6cm;以後每隔45天修剪一次草坪;
每年5~7月份用75%百菌清和20%粉鎊寧可溼性粉劑分別對水稀釋1000倍液,輪換噴施,間隔20天噴施一次。
經實驗,本實施例坡地型鹽鹼地原土培育草坪,種植後3個月即可成坪;草坪培育成活率高,高羊茅成活率為94.0%,馬尼拉草成活率為96.6%,多年生黑麥草成活率為93.5%;種植後第3年,整體草坪保存率為92.8%。
除非特殊說明和本領域常用單位,本發明所述比例,均為質量比例,所述百分比,均為質量百分比。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