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藥廢水高效預處理反應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6:01:2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合成藥廢水高效預處理反應器,屬於廢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製藥行業的飛速發展,製藥廢水的排放量日漸增加,由於生產工序複雜,原料種類繁多,產品轉化率低使得製藥業「三廢」產生量大。藥劑生產過程中殘餘的原料、產品和副產品如果不加妥善處置,將有幾十倍乃至幾千倍於藥物產品的「三廢」物質產生,其中廢水對環境的汙染最為嚴重,如不及時處理將制約製藥行業的發展。
製藥尤其是化學合成藥物生產是當今製藥工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藥物合成和藥物中間體生產的重要環節,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生產廢水,由於企業性質、產品的多樣性、不確定性使廢水水質變化巨大,其廢水成分複雜,中間產物多、毒性大、鹽分高、殘留的有機溶劑多,屬難生物處理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傳統的製藥廢水處理方法多為化學中合法和活性汙泥法,化學中合法大量浪費試劑和資源,還可能帶來二次汙染,活性汙泥法因製藥廢水尤其是化學合成藥物生產廢水水質的不穩定、成分的不穩定而導致微生物的中毒,進而使處理效果不穩定甚至廢水處理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合成藥廢水高效預處理反應器,其結構設計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廢水BOD/COD指標,使廢水具有可生化性,對廢水的後期生化處理提供了便利,非常實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合成藥廢水高效預處理反應器,其包括有反應器本體,該反應器本體內依次具有混合室、沉澱室、鐵碳反應室、Fenton反應室及調節室,所述混合室與所述沉澱室之間由第一隔板分隔,該第一隔板上部設置有第一過水孔;所述沉澱室與所述鐵碳反應室之間由第二隔板分隔,該第二隔板上部具有第二過水孔;所述鐵碳反應室與所述 Fenton反應室之間由第三隔板分隔,該第三隔板下部設置第三過水孔;所述Fenton反應室與所述調節室之間由第四隔板分隔,該第四隔板上部具有第四過水孔,其中,所述混合室上具有廢水進口、PH調節加藥口,並在該混合室內設置有第一攪拌槳;所述沉澱室頂部具有絮凝加藥口,且該沉澱室底部設有第一汙泥排出口;所述鐵碳反應室內壁設置有若干超聲波發生器,並在該鐵碳反應室中部水平間隔設置有數個鐵碳反應床;所述Fenton反應室內交錯設置有折流板,該折流板外表塗覆有光觸媒催化層,並在所述Fenton反應室內壁設置有若干紫外燈、底部設置有藥劑添加口;所述調節室上設置有混合加藥口和出液口,並在該調節室內設置有第二攪拌軸,該第二攪拌軸沿軸向設置有若干攪拌槳葉。
進一步的,所述廢水進口處於所述混合室上部位置;所述混合加藥口處於所述調節室上部位置,所述出液口處於所述調節室下部位置。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攪拌槳、第二攪拌軸分別由伺服電機驅動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混合加藥口的上埠處於所述反應器本體上端面之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結構設計合理,有效地提高了廢水BOD/COD指標,使廢水具有可生化性,對廢水的後期生化處理提供了便利,非常實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簡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一種如圖1所述的合成藥廢水高效預處理反應器,其包括有反應器本體1,該反應器本體1內由數個隔板依次分隔成混合室10、沉澱室11、鐵碳反應室12、Fenton反應室13及調節室14,且每個隔板上均具有過水孔,其中,該混合室10上具有廢水進口101、PH調節加藥口102,並在該混合室10內設置有第一攪拌槳103;該沉澱室11頂部具有絮凝加藥口111,且該沉澱室11底部設有第一汙泥排出口112;該鐵碳反應室12內壁設置有若干超聲波發生器121,並在該鐵碳反應室12中部水平間隔設置有數個鐵碳反應床122;該Fenton反應室13內交錯設置有折流板132,該折流板132外表塗覆有光觸媒催化層133,並在Fenton反應室13內壁設置有若干紫外燈131、底部設置有藥劑添加口134;調節室14上設置有混合加藥口143和出液口144,並在該調節室14內設置有第二 攪拌軸141,該第二攪拌軸141沿軸向設置有若干攪拌槳葉142。
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通過混合室10、沉澱室11、鐵碳反應室12、Fenton反應室13及調節室14依次對合成藥廢水進行處理,有效地提高了廢水BOD/COD指標,使廢水具有可生化性,對廢水的後期生化處理提供了便利,非常實用。
具體地,該混合室10與沉澱室11之間由第一隔板104分隔,該第一隔板104上部設置有第一過水孔105;沉澱室11與鐵碳反應室12之間由第二隔板113分隔,該第二隔板113上部具有第二過水孔114;鐵碳反應室12與Fenton反應室13之間由第三隔板123分隔,該第三隔板123下部設置第三過水孔124;Fenton反應室13與調節室14之間由第四隔板135分隔,該第四隔板135上部具有第四過水孔136,通過隔板及其上不同位置的過水孔,來實現對廢水在混合室10、沉澱室11、鐵碳反應室12、Fenton反應室13及調節室14中的不同流向,進而使得廢水與各單元之間的充分作用。同時,廢水進口101處於混合室10上部位置;混合加藥口143處於調節室14上部位置,出液口144處於調節室14下部位置,為了避免調節室14內的液體由混合加藥口143溢出,將混合加藥口143的上埠處於反應器本體10上端面之上。
最後,第一攪拌槳103、第二攪拌軸141分別由伺服電機驅動連接,可實現第一攪拌槳103、第二攪拌軸141的連續作業、間歇作業和正反轉,進而保證混合室10、調節室14內的充分反應,保證後續廢水生化處理的正常進行。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