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自驅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4:27:56 3
專利名稱:風力發電自驅風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風力發電自驅風機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力發電自驅風機,是一種利用風能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發電、通風裝置方案,主要適用於配套發電、通風及在其他系統中做配套驅動等的應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還沒有這種型式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同類型的風力發電機有許多缺點主要是不能自驅風機通風、結構不合理易損壞,較難製造,設備大型化較困難,需要另外架設用電線路且效率低下。為了改善這種不利的情況和配套本發明人的系列發明等,有必要發明一種更適用、先進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風力發電自驅風機,是一種利用風能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發電、通風裝置方案,風力發電自驅風機是要做到能自驅風機通風、結構更合理、 不易損壞,製造和設備大型化較容易,自發電提高效益,降低造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軸上連接有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優選用永磁直驅形式,在機體外面有外葉片是通過外葉片臂連接在風力發電自驅風機軸上的,機體兩端分別有下支件、上支件,下支件、上支件上分別有軸承座和軸承支持軸,外葉片臂通過外葉片臂轂與軸連接,外葉片臂轂上有防雨柵片主要是防止雨水進入機體內,為了加強支撐外葉片,在外葉片上的適當位置布置有加強型外葉撐與外葉片臂轂連接。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安裝在配套的建築物上、設備上、船舶上等需要通風、發電的處所,外葉片在外界風力作用下旋轉形成系統裝置中驅動能驅動風力發電機發電,發出的電能輸送到蓄電裝置中或/和使用的用電裝置中,還可以通過配套的逆變裝置向外輸出電能。外界的風力作用過程是外葉片在自然風力驅動下通過外葉片臂作用在軸上帶動風力發電機發電,被驅動的軸旋轉輸出機械能不僅能帶動配套的發電裝置發電也可以做其他驅動用。如果風力過大時旋轉過快,過載鍵前端的鍵球在軸上打滑起到過載保護;對於多颱風地區可以加裝過載阻滯裝置,沒有特別要求過載阻滯裝置一般不裝,風力超大時過載阻滯裝置加快了旋轉,過載阻滯裝置的垂球也同時加快旋轉,過載阻滯裝置的垂球或輪就會在離心力作用下外擴使其上的垂球或輪壓迫機體產生摩擦阻力,旋轉的速度就會慢下來;風力小時過載阻滯裝置上的垂球或輪就會落下,使其上的垂球或輪落下脫離機體,阻力減小直至消失;有風時需要通風可以風力驅動外葉片帶動內葉片通風換氣;風力不足時需要選用通風模式時可以利用控制和蓄送電裝置反過來驅動可逆發電機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驅動內葉片發生風機方式通風,內葉片可以設置脫鉤裝置,在做逆變驅動可逆發電機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驅動內葉片通風時不使外葉片動作耗能,在發電時脫鉤使內葉片不隨軸轉動減少阻力、增大風力發電動力,內葉片脫鉤可以優選用通斷電產生電磁吸合和失磁釋放的方式、電路控制;外葉片在自然風力驅動下通過外葉片臂作用在軸上就會風力驅動外葉片帶動內葉片通風換氣或發電,被驅動的軸旋轉輸出機械能帶動配套的發電裝置發電、通風或3它用,主要組成風力發電自驅風機的下支件、上支件、外葉片、風力發電機、控制和蓄送電裝置、外葉片臂、機體、軸、外葉片臂轂、防雨柵片、下軸承座和軸承、內葉片、過載鍵等形狀、大小、級數、材料、電路和電磁方法等不做限定,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必須要的其他非主要部件、 零件根據需要配置,形狀造型、用途數量等不做限定,變速、控制、制動、逆變、蓄電、過載控制等方式方法等不做限定。[0005]由於本實用新型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是在軸上連接風力發電機發電,在機體外面有外葉片通過外葉片臂連接在風力發電自驅風機軸上的,機體兩端分別有下支件、上支件, 下支件、上支件上分別有軸承座和軸承支持軸,外葉片臂通過外葉片臂轂與軸連接,外葉片臂轂上有防雨柵片防止雨水進入機體內,在外葉片上的適當位置布置有加強型外葉撐與外葉片臂轂連接,整個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安裝在配套的建築物上、設備上、船舶上等需要通風、發電的處所。風力不足時需要選用通風模式,可以利用控制和蓄送電裝置反過來驅動可逆電機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驅動內葉片發生風機方式通風;內葉片可以設置脫鉤裝置,在做逆變驅動可逆發電機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驅動內葉片通風時不使外葉片動作耗能;在發電時脫鉤使內葉片不隨軸轉動減少阻力、增大風力發電動力;內葉片脫鉤可以優選用電磁形式、電路控制;外葉片在外界風力作用下旋轉形成系統裝置中驅動能驅動風力發電機發電、通風,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就做到了能自驅風機通風、結構更合理、不易損壞,製造和設備大型化較容易,自發電提高效益,降低造價。[0006]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原理結構視圖,僅為一個特例。圖1標示為下支件1、上支件7、外葉片2、風力發電機4、 外葉片臂3、機體5、軸6、控制和蓄送電裝置8、軸承座和軸承9、外葉片臂轂12、防雨柵片 11、下軸承座和軸承13、加強型外葉撐14、傳動機構15、過載阻滯裝置16、內葉片17、過載鍵 18。[0007]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風力發電自驅風機機體5內的軸6上連接有風力發電機 4,在機體5外面有外葉片2是通過外葉片臂3連接在風力發電自驅風機軸6上的,機體兩端分別有下支件1、上支件7,下支件1、上支件7上分別有軸承座和軸承9和下軸承座和軸承13支持軸6,外葉片臂3通過外葉片臂轂12與軸6連接,外葉片臂轂12上有防雨柵片11 主要是防止雨水進入機體內,為了加強支撐外葉片2,在外葉片2上的適當位置布置有加強型外葉撐14與外葉片臂轂12連接。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安裝在配套的建築物上、設備上、船舶上等需要通風、發電的處所,外葉片2在外界風力作用下旋轉形成系統裝置中驅動能驅動風力發電機4發電,發出的電能輸送到蓄電裝置中或/和使用的用電裝置中,還可以通過配套的逆變裝置向外輸出電能。外界的風力作用過程是外葉片2在自然風力驅動下通過外葉片臂3作用在軸6上帶動風力發電機4發電,被驅動的軸6旋轉輸出機械能不僅能帶動配套的風力發電機4發電也可以做其他驅動用。如果風力過大時外葉片2在自然風力驅動下旋轉過快,過載鍵18前端的鍵球在軸6上打滑起到過載保護;對於多颱風地區可以加裝過載阻滯裝置16,沒有特別要求過載阻滯裝置16 —般不裝,風力超大時過載阻滯裝置16加快了旋轉,過載阻滯裝置16上的垂球或輪也同時加快旋轉,過載阻滯裝置16上的垂球或輪就會在離心力作用下外擴使其上的垂球或輪壓迫機體5產生摩擦阻力,旋轉的速度就會慢下來;風力小時過載阻滯裝置16上的垂球或輪就會落下,其上的垂球或輪落下就會離開機體,阻力就減小直至消失。有風時需要通風可以風力通風換氣;風力不足時需要選用通風模式可以利用控制和蓄送電裝置8通過電路給電反過來驅動可逆發電機4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驅動內葉片17發生風機方式通風,可逆發電機4是在不發電時對之通電可以兼做電動機使用;內葉片17可以設置脫鉤裝置,在做逆變驅動可逆發電機4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驅動內葉片17通風時不使外葉片2動作耗能,在發電時脫鉤使內葉片17不隨軸轉動減少阻力、 增大風力發電動力,內葉片17脫鉤可以優選用電磁形式、優選用通斷電產生電磁吸合和失磁釋放的方式、在軸內吸合和失磁內葉片,電路控制;主要組成風力發電自驅風機的下支件 1、上支件7、外葉片2、風力發電機4、控制和蓄送電裝置8、外葉片臂3、機體5、軸6、外葉片臂轂12、防雨柵片11、軸承座和軸承9、下軸承座和軸承13、加強型外葉撐14、傳動機構15、 過載阻滯裝置16、內葉片17、過載鍵18等形狀、大小、級數、型號、用材、電路設置和電磁方法等不做限定,構成設備的其他非主要部件、零件根據需要配置,形狀造型、用途數量等不做限定,變速、控制、制動、逆變、蓄電、過載、電路控制等方式方法等不做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風力發電自驅風機,主要有下支件(1)、上支件(7)、外葉片(2)、風力發電機 (4)、控制和蓄送電裝置(8)、外葉片臂(3)、機體(5)、軸(6)、軸承座和軸承(9)、外葉片臂轂 (12)、防雨柵片(11)、下軸承座和軸承(13)、加強型外葉撐(14)、傳動機構(15)、過載阻滯裝置(16)、內葉片(17)、過載鍵18組成,其特徵是機體(5)內的軸(6)上有內葉片(17),軸 (6 )上連接有風力發電機(4 ),在機體(5 )外面有外葉片(2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其特徵是機體(5)外面的外葉片(2)是通過外葉片臂(3 )連接在軸(6 )上的外葉片臂轂(12 )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其特徵是在外葉片(2)上一定的位置布置有加強型外葉撐(14)與外葉片臂轂(1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其特徵是機體(5)兩端的下支件(1)、 上支件(7)上分別有軸承座和軸承(9)和下軸承座和軸承(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其特徵是外葉片臂轂(12)上有防雨柵片(1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其特徵是控制和蓄送電裝置(8)通過電路連接可逆發電機(4)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
專利摘要一種風力發電自驅風機,主要有下支件、上支件、外葉片、風力發電機、外葉片臂、機體、軸、控制和蓄送電裝置、軸承座和軸承、外葉片臂轂、防雨柵片、下軸承座和軸承、加強型外葉撐、傳動機構、過載阻滯裝置、內葉片組成;是在軸上通過傳動機構增速連接風力發電機發電,整個風力發電自驅風機安裝在配套的建築物上、設備上、船舶上等需要通風、發電的處所;風力不足時需要選用通風模式,可以利用控制和蓄送電裝置反過來驅動可逆電機或另外設置的電動機驅動內葉片發生風機方式通風;內葉片可以設置脫鉤裝置,內葉片脫鉤可以優選用電磁形式、電路控制;外葉片在外界風力作用下旋轉形成系統裝置中驅動能驅動風力發電機發電或通風,就做到了能自驅風機通風、結構更合理、不易損壞,製造和設備大型化較容易,自發電提高效益,也降低了造價。
文檔編號F04D25/04GK202250941SQ20112008249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5日
發明者孫善駿 申請人:孫善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