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谷胺的新生物活性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8:51:46 1
專利名稱:丙谷胺的新生物活性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已知藥物的新用途,更具體地說是丙谷胺及其生理可接受的鹽的免疫促進劑用於腫瘤及感染等疾病的預防、治療及輔助治療。
丙谷胺(proglumide)及它的生理可接受的鹽為已知化合物,它的化學名稱為(±)-5-二丙基氨基-4-苯甲醯基-5-氧代-戊酸。它的化學結構如下 丙谷胺是一種抗胃泌素作用的藥物。胃泌素是由胃幽的G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對胃腸道的分泌、運動、吸收以及代謝活動都有影響。在潰瘍病發生中,胃泌素是一種重要物質。胃泌素是由胃黏膜分泌的一種含有17肽的激素,它可激發胃液的分泌,對胃壁平滑肌運動(胃的蠕動)具有促進作用。胃泌素對胃黏膜雖有營養作用,但是,它引起胃酸的過分分泌,常可導致潰瘍的發生。人體內的胃泌素只有與胃泌素受體結合才能發生生物效應。丙谷胺的化學結構與體內的胃泌素的化學結構非常相似。口服丙谷胺進入人體後,它可與胃泌素發生競爭作用,並與胃黏膜腺細胞上的胃泌素受體結合,使體內自然存在的胃泌素不能與胃泌素受體結合,而失去活性,且丙谷胺不會引起胃酸分泌。因此人體服用丙谷胺後,就能阻斷胃泌素的作用,從而抑制了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使得胃酸對胃黏膜的腐蝕作用明顯減退,胃蛋白酶對黏膜的自身消化明顯減退,保護了胃黏膜,促進潰瘍癒合。另外,丙谷胺還有較強的利膽作用,對膽汁的分泌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所以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伴有慢性膽囊炎,膽石症的病人適合選用丙谷胺治療。
口服,每日3-4次,每次0.4克,飯前15分鐘服藥,連服1-2個月。另有一種複方丙谷胺片,叫胃丙胺,每片含丙谷胺0.1克,加入適量的甘草、白芍、冰片,有加強制酸止痛,促進潰瘍癒合作用。療效較單用丙谷胺要好,口服,每次3片,每日3-4次,飯前及睡前嚼碎服。
本品在臨床上作為胃泌素拮抗藥治療消化性潰瘍,或與非甾體抗炎藥合併應用,以對抗其胃腸道刺激作用。該化合物已列入Merck Index及2000年版中國藥典。
八十年代後,藥理試驗證明丙谷胺是縮膽囊(cholecystokinin,CCK)受體拮抗劑。由於其化學結構與胃泌素及縮膽囊素兩種肽的終末端結構相似,對多種刺激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有保護黏膜,促進潰瘍癒合及解痙作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根據該化合物化學結構的特點及現有的藥理作用對其進行實驗尋找出具有促進免疫作用的新生物活性從而開發成新的免疫促進劑。
人體中有T細胞和B細胞是兩類重要的免疫活細胞,前者主要是中介細胞免疫功能,後者主要負責抗體生成。使T細胞和B細胞增殖能力加強的藥物可用於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如腫瘤、愛滋病及衰老等。
本發明通過體外篩選,發現丙谷胺可顯著刺激T淋巴細胞的分化增殖。經體內進一步試驗,證明了其具有免疫促進作用。本發明實驗方法是採用清潔級純系ICR小鼠(合格證滬動合格字158號),體重20±2g,由中國科學院實驗中心提供。實驗分對照組及丙谷胺不同劑量組,每組8-10隻鼠。丙谷胺由腹腔及灌胃給藥7天後解剖,取脾臟作成細胞懸液,分別用conA及LPS刺激T、B淋巴細胞增殖,用MTT法檢測丙谷胺的促增殖作用。於解剖前5天,各鼠腹腔注射羊紅細胞(SRBC)2×108/0.2ml免疫小鼠,解剖時用脾細胞溶血分光度法(QHS)檢測對抗體生成的影響,並用免疫單位擴散法測定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及補體C3含量。解剖時還稱取小鼠胸腺及脾的重量。丙谷胺對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見表1。表1結果說明丙谷胺無論注射或口服給藥均能顯著促進小鼠抗體生成及T、B淋巴細胞增殖。對血清IgG及C3無明顯影響。對小鼠體重及免疫器官亦無明顯影響。
丙谷胺對抗免疫抑制劑潑尼松龍丙谷胺灌胃給藥過程中,每隔一天各鼠腹腔注射潑尼松龍50mg/kg,觀察其有無對抗免疫抑制作用。結果見表1。
表1丙谷胺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X±S)
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P<0.001;與潑尼松龍組比較##P<0.01;###P<0.001
潑尼松龍小鼠體重小降,脾臟及胸腺萎縮,抗體生成能力及T、B淋巴細胞增殖強度均明顯降低,丙谷胺口服50,100及200mg/kg均可顯著對抗以上的免疫抑制作用。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1、丙谷胺具有明顯的對免疫功能促進作用,T、B淋巴細胞增殖,對血清IgG及C3無明顯影響。
2、丙谷胺能對抗免疫抑制劑潑尼松龍。
3、丙谷胺化學結構簡單有望進一步開發為新藥。
下面結構實驗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描述但不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採用清潔極純系ICR小鼠(合格證滬動合格字158號),體重20±2g,由中國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實驗分對照組及丙谷胺不同劑量組,每組8-10隻鼠。丙谷胺由腹腔及灌胃給藥7天後解剖,取脾臟作成細胞懸液,分別用ConA及LPS刺激T、B淋巴細胞增殖,用MTT法檢測丙谷胺的促增殖作用。於解剖前5天,各鼠腹腔注射羊紅細胞(SRBC)2×108/0.2ml免疫小鼠,解剖時用脾細胞溶血分光度法(QHS)檢測對抗體生成的影響,並用免疫單擴散法測定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及補體C3含量。解剖時還稱取小鼠胸腺及脾的重量。詳細實驗方法如下一.T、B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1、無菌條件下取出小鼠脾臟,置RPMI 1640培養液中。
2、在100目不鏽鋼網上研磨小鼠脾臟,製成脾細胞懸液。
3、用雙蒸水破壞紅細胞後,洗滌三次。
4、用臺盼蘭染色、並計數(活細胞在95%以上,細胞數為2×106細胞/ml)。
5、將脾細胞加入培養板孔中,每孔100μl,每個樣品重複3-4孔。刺激T細胞增殖時加入ConA(5-10μl/ml)或PHA(25-50μg/ml)。刺激B細胞增殖時加入LPS(5-10μg/ml)。
6、篩選樣品配成4-5種濃度加入細胞培養液中。
7、置CO2培養箱中培養72小時。
8、在終止培養前16小時加入3H-TdR(9.25kBq/孔)。
10、用微量多頭細胞收集器收穫細胞於濾紙上。
11、置80℃烘箱內乾燥30分鐘。
12、將烘乾的濾紙放入盛有閃爍液的測試管中,用液閃測定每分鐘衰變數(dpm).
13、計算相對有效率(實驗管÷dpm對照管dpmX100)。
二、脾細胞抗體生成實驗(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QHS)1.新鮮SRBC經pH7.4 PBS洗滌三次,按1∶20稀釋細胞細胞壓積,每管加入1ml。
2.新鮮豚鼠血清1∶10稀釋,加入實驗管,每管加入1ml。
3.取1ml 2×107ml小鼠脾細胞懸液,分別加入實驗管和對照管。混勻後37度溫育1小時後,離心,取上清測定OD520值。
三、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檢測(單向免疫擴散法)1.將1%瓊脂糖融化,56℃水浴中保溫。
2.加入適量兔抗小鼠IgG血清(按抗血清效價決定稀釋倍數),充分混勻後鋪於玻璃板上。
3.將凝膠凝固後打孔(直徑3mm)。
4.將系列稀釋的標準抗原IgG和待測抗原分別加到凝膠孔中,每孔5μl。
5.將凝膠板置於溼盒內,室溫放置24小時後測量沉澱環直徑。
6.繪製標準曲線,算出樣品中相應抗原含量。
四、血清補體C3含量測定(單向免疫擴散法)以兔抗小鼠C3血清代替上述抗IgG血清,其餘步驟同上。
一.丙谷胺對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見表1表1結果說明丙谷胺無論注射或口服給藥均能顯著促進小鼠抗體生成及T、B淋巴細胞增殖。對血清IgG及C3無明顯影響,對小鼠體重及免疫器官亦無明顯影響。
二.丙谷胺對抗免疫抑制劑潑尼松龍丙谷胺灌胃給藥過程中,每隔一天各鼠腹腔注射潑尼松龍50mg/kg,觀察其有無對抗免疫抑制作用。結果見表1。潑尼松龍使小鼠體重下降,脾臟及胸腺萎縮,抗體生成能力及T、B淋巴細胞增殖強度均明顯降低,丙谷胺口服50,100及200mg/kg均可顯著對抗以上的免疫抑制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化學結構如下的胃泌素拮抗藥丙谷胺及其生理可接受的鹽,其特徵在於它在製備免疫促進劑中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胃泌素拮抗藥丙谷胺,其特在於免疫促進劑在腫瘤、愛滋病、感染性疾病及衰老的預防、治療、輔助治療中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丙谷胺及它的生理可接受的鹽的新生物活性,經藥理等試驗證明它有明顯的免疫促進作用,進而可在腫瘤、愛滋病、感染性疾病及衰老的預防、治療和輔助治療中應用。
文檔編號A61P37/00GK1371684SQ0110548
公開日2002年10月2日 申請日期2001年2月28日 優先權日2001年2月28日
發明者李曉玉, 趙維民, 劉建生, 秦國偉, 徐任生, 許建一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