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彈力紗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1:40:31 1

本發明屬於紡織品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空心彈力紗。
背景技術:
為了使服裝更舒適,市場上開發出了包芯紗,在原紗線結構的基礎上,在其內部加入一根帶有彈性的芯,例如使用氨綸作為彈性芯,包芯紗的優點在於,提高了紗的彈性,同時還具有外覆層原本的性能。隨著市場對紡織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包芯紗也無法完全滿足使用者需求,因為彈性芯與外覆纖維之間緊密接觸,由於摩擦力的關係織物恢復效果不好,容易出現變形。
對於上述問題,市場是出現了一種雙包芯紗,在原有包芯紗的基礎上,在彈性芯的外部並有一層彈力絲,降低了彈性芯與外覆層間的摩擦力,但是彈力絲在紡紗的接頭位置的彈力絲會由於無法完全縮進紗內,而在紗線接頭處外露,雖然雙包芯紗具有更好的恢復性,但是外露的彈力絲影響了美觀,除非通過手工塗抹的方式對其進行遮蓋,但如此則會降低生產效率,增加成本,彈力絲另一個問題是紗主體位置,因體積較大,亦會出現露絲情況。
技術實現要素:
為提高包芯紗的恢復效果,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空心彈力紗,包括外覆層與彈性芯,彈性芯設置在外覆層內部,所述彈性芯包括主芯與可溶芯,所述可溶芯與主芯並列設置,或者主芯與可溶芯捻合,或者可溶芯包覆主芯。可溶芯可溶芯可在通過後續紗或織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們的組合溶解,在紡紗過程中外覆層的內部被可溶芯與主芯完全填充,經過水溶處理後由於彈性芯被溶解掉,因此外覆層的內部只剩下了主芯,此時外覆層的內部不再被完全填充,與主芯之間產生了空間。空間的出現使得主芯與外覆層之間不再完全接觸,主芯與外覆層間存在空間使主芯有了更大的回縮空間,提高了紗線拉伸後的回覆性,使其製成的織物或服裝可實現快速恢復,減少變形。有於可溶芯會通過整理被除去,織物或服裝不會出現紗線接頭或紗線主體位置露絲的情況。
優選的,所述外覆層為棉、粘膠纖維、滌綸、錦綸、腈綸或者它們的複合纖維材料。外覆層可適用多種纖維材料,使本方案更具實用性。
優選的,所述可溶芯為水溶絲或水溶性纖維或者粘膠或者它們的複合纖維材料,便於通過後續紗或織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們的組合後溶解。
優選的,所述主芯為氨綸,氨綸彈性較好,適用於作為主芯提供彈力。
一種織物,包括空心彈力紗,所述空心彈力紗包括外覆層與彈性芯,彈性芯設置在外覆層內部,所述彈性芯包括主芯與可溶芯,所述可溶芯與主芯並列設置或者主芯與可溶芯捻合,或以可溶芯纖維包覆主芯。織物通過後續紗或織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們的組合後可溶芯在紗中除去,主芯與外覆層之間產生空間。
一種衣物,包括上述的織物。
本發明有益效果在於,結構簡單,在外覆層與主芯之間製造出額外空間,使紗線具有更好的恢復效果,另外由於可溶芯會通過後續紗或織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們的組合除去,最終成衣後不會出現紗線接頭或紗線主體露絲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一側向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二側向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三側向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實施例一與實施例二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實施例三橫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最終效果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覆層,2-可溶芯,3-主芯,4-空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圖4與圖6所示,本發明包括外覆層1、可溶芯2與主芯3。在紡紗過程中,將主芯3與可溶芯2並列設置形成彈性芯,在彈性芯外層覆蓋外覆層1成型。紗成形後進一步進行織物紡織,紡織完成後進行後續紗或織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們的組合工序,可溶芯2被溶解,紗線僅剩外覆層1與主芯3,此時主芯與外覆層之間存在空間4。
實施例二
如圖2、圖4與圖6所示,本發明包括外覆層1、可溶芯2與主芯3。在紡紗過程中,將主芯3與可溶芯2捻合,在彈性芯外層覆蓋外覆層1成型,可溶芯2為連續結構。紗成形後進一步進行織物紡織,織物後續紗或織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們的組合工序,可溶芯2被溶解,紗線僅剩外覆層1與主芯3,此時主芯與外覆層之間存在空間4。
實施例三
如圖3、圖5與圖6所示,本發明包括外覆層1、可溶芯2與主芯3。在紡紗過程中,將主芯3與可溶芯2形成彈性包芯紗。彈性包芯紗外層覆蓋外覆層1成型,可溶芯2為連續結構。紗成形後進一步進行織物紡織,織物後續紗或織物或衣物整理或者它們的組合工序,可溶芯2被溶解,紗線僅剩外覆層1與主芯3,此時主芯與外覆層之間存在空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