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4 01:47:16 2
專利名稱: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氣體混合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混合壓縮空氣以及燃氣的可調節氣體混合器。
技術背景現有技術中,氣體混合裝置一般都是直接將兩種氣體直接混合在一起,大多數混合裝置都是在一個容器中同時通入兩種氣體,然後通過氣體之間的擴散運動進行混合,這種氣體混合的效果並不是很好;在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454438U公開的一種「氣體混合器」利用文丘裡管的基本原理,使壓縮空氣通過文丘裡管產生負壓,從而使得燃氣和壓縮空氣能夠進行充分混合,極大地改進了氣體混合裝置,但是這種氣體混合器並不能改變壓縮空氣通過文丘裡管的氣體流量,不能調節氣體流量的大小,容易造成燃氣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可以使燃氣和壓縮空氣進行充分混合且能調節燃氣流量大小的的可調節氣體混合器。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包括一進氣部件(1)與一出氣部件(2),其中,所述進氣部件(1)與所述出氣部件(2)相互連接,所述出氣部件(2)內設有可形成文丘裡效應的出氣通道(7),所述進氣部件(1)上分別設置有一正對出氣通道(7)的壓縮空氣進氣口(8)及垂直於出氣通道(7)的燃氣通道(5);所述進氣部件(1)上還設有燃氣進氣口(3),該燃氣進氣口(3)位於燃氣通道(5)的上方且與燃氣通道(5)垂直,所述進氣部件(1)的右端還設有一正對燃氣進氣口(3)的調節用大閥芯(4),在大閥芯(4)內還套有一小閥芯(6)。進一步地,所述出氣通道(7)設有一窄口端及一寬口端,所述窄口端向寬口端處逐漸擴大。本實用新型突出優點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設置有三個氣口 壓縮空氣進氣口、燃氣進氣口、混合氣體出氣口。壓縮空氣進入混合器時吹向出氣部件產生文丘裡效應,從而使燃氣進氣口產生負壓,吸入燃氣,燃氣與壓縮空氣進入出氣通道後經過混合,擴張後減速離開混合器,使得燃氣和壓縮空氣進行充分混合;而且在正對燃氣進氣口的通道內設有一大閥芯,在大閥芯內還套有一小閥芯,用以調節通過燃氣進氣口進入燃氣通道的燃氣流量及壓力。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包括進氣部件1與出氣部件2,進氣部件1與出氣部件2用螺紋相互連接,出氣部件2內設有可形成文丘裡效應的出氣通道7,該可形成文丘裡效應的出氣通道7是指出氣通道設有一窄口端及一寬口端,所述窄口端向寬口端處逐漸擴大,進氣部件1上分別設置有一正對出氣通道7的壓縮空氣進氣口 8及垂直於出氣通道7的燃氣通道5 ;進氣部件1上還設有燃氣進氣口 3,該燃氣進氣口 3位於燃氣通道5的上方且與燃氣通道5垂直,進氣部件1的右端還設有一正對燃氣進氣口 3的調節用大閥芯4,在大閥芯4內還套有一小閥芯6,用以調節通過燃氣進氣口 3進入燃氣通道5的燃氣的氣體流量及壓力大小。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列。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包括一進氣部件(1)與一出氣部件(2),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部件(1)與所述出氣部件(2)相互連接,所述出氣部件(2)內設有可形成文丘裡效應的出氣通道(7),所述進氣部件(1)上分別設置有一正對出氣通道(7)的壓縮空氣進氣口 (8)及垂直於出氣通道(7)的燃氣通道(5);所述進氣部件(1)上還設有燃氣進氣口(3), 該燃氣進氣口(3)位於燃氣通道(5)的上方且與燃氣通道(5)垂直,所述進氣部件(1)的右端還設有一正對燃氣進氣口(3)的調節用大閥芯(4),在大閥芯(4)內還套有一小閥芯 (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氣通道(7)設有一窄口端及一寬口端,所述窄口端向寬口端處逐漸擴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包括一進氣部件與一出氣部件,所述進氣部件與所述出氣部件相互連接,所述出氣部件內設有可形成文丘裡效應的出氣通道,進氣部件上分別設置有一正對出氣通道的壓縮空氣進氣口及垂直於出氣通道的燃氣通道;在進氣部件上還設有燃氣進氣口,該燃氣進氣口位於燃氣通道的上方且與燃氣通道垂直,所述進氣部件的右端還設有一正對燃氣進氣口的調節用大閥芯,在大閥芯內還套有一小閥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調節氣體混合器利用文丘裡效應,使燃氣進氣口產生負壓,吸入燃氣,燃氣與壓縮空氣進入出氣通道後能夠充分混合;而且在正對燃氣進氣口的通道內設有一組閥芯,用以調節通過燃氣進氣口進入燃氣通道的燃氣流量及壓力。
文檔編號B01F5/02GK202036942SQ201120129379
公開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7日
發明者劉思娟 申請人:霍山東科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