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式電熨鬥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4:26:41 1
專利名稱:蒸汽式電熨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熨鬥,尤其是一種蒸汽式電熨鬥。
背景技術: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經常有各種衣服需要熨燙,熨鬥是人們常用的一種熨燙衣服的工具,電熨鬥是一種利用電能來加溫後產生熱量對衣服進行熨燙的電器,電熨鬥以其實用方便的功能,操作簡單,成為很多人家庭裡面必不可少的小家電,一般的,電熨鬥由底板、面罩、手柄、電源插口等等構成。
現有市場上的電熨鬥一般都是通過電能來加熱,加熱會不斷地產生溫度,但是這種加熱會持續發生,人們為了降溫,一般會找一塊溼潤的布來擺放電熨鬥,但是即使這樣,也難免會發生電熨鬥因為溫度過高而燙壞衣服的事情發生。但是目前溼潤布的方式非常麻煩。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解決好現有技術的問題,彌補現有目前市場上電熨鬥類產品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蒸汽式電熨鬥,包括底板和底板上的面罩,底板位於底端,面罩罩設在底板上,在面罩的上端設計有手柄,在面罩的後部封蓋有一後蓋板,底板的後端伸出一電源線,在面罩下部前端設置有一噴射孔,下部尾端設置有一注水口。優選的,上述手柄的上端設置有多個按鈕。優選的,上述面罩內部設置有電路板。優選的,上述底板分為上下兩層,分別用不同導電性能的金屬製成。優選的,上述底板和面罩之間設置有電熱圈。優選的,上述噴射孔上分布有許多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式電熨鬥與傳統的電熨鬥相比,在電熨鬥上設置有一儲水囊,內部注入水分,在其中用電熱圈加熱後產生蒸汽,通過噴射孔噴出,在使用時邊熨燙邊噴射水蒸汽,可以避免幹燒的情況發生。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1-底板;2-面罩;3_手柄;4_後蓋板;5_按鈕;6_電源線;7_噴射孔;8-注水口 ;9-電熱圈。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和實施本實用新型,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0015]如圖I所示的蒸汽式電熨鬥,包括底板I和底板I上的面罩2,從圖上可以得出,底板I位於底端,底板I分為上下兩層,分別用不同導電性能的金屬製成,在加熱時,熱量在電能的驅動下產生,並且通過上層底板傳導到下層底板,從而產生加熱的過程。面罩2 —體成型,用塑料材料或者其他的非金屬材料製成,面罩2罩設在底板I上,在面罩2的上端設計有手柄3,為了方便持握,手柄3可以設計成手握的形狀。同時,在面罩2的後部封蓋有一後蓋板4,底板I的後端伸出一電源線6,用於連接外接電源。同時,為了控制電熨鬥的開關,在手柄3的上端設置有多個按鈕5。本發明的發明點和創新點在於在面罩2下部前端設置有一噴射孔7,下部尾端設置有一注水口 8。底板I和面罩2之間設置有電熱圈9。噴射孔7上分布有許多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式電熨鬥與 傳統的電熨鬥相比,在電熨鬥上設置有一儲水囊,內部注入水分,在其中用電熱圈加熱後產生蒸汽,通過噴射孔噴出,在使用時邊熨燙邊噴射水蒸汽,可以避免幹燒的情況發生。以上所述之具體實施方式
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並非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範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包括並不限於本具體實施方式
,凡依照本實用新型之形狀、結構所作的等效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蒸汽式電熨鬥,包括底板(I)和底板(I)上的面罩(2),底板(I)位於底端,面罩(2)罩設在底板(I)上,其特徵在於在面罩(2)的上端設計有手柄(3),在面罩(2)的後部封蓋有一後蓋板(4),底板(I)的後端伸出一電源線(6),在面罩(2)下部前端設置有一噴射孔(7),下部尾端設置有一注水口(8)。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式電熨鬥,其特徵在於所述手柄(3)的上端設置有多個按鈕(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式電熨鬥,其特徵在於所述面罩(2)內部設置有電路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蒸汽式電熨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I)分為上下兩層,分別用不同導電性能的金屬製成。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式電熨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I)和面罩(2)之間設置有電熱圈(9)。
6.根據權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蒸汽式電熨鬥,其特徵在於所述噴射孔(7)上分布有許多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蒸汽式電熨鬥,包括底板(1)和底板(1)上的面罩(2),底板(1)位於底端,面罩(2)罩設在底板(1)上,在面罩(2)的上端設計有手柄(3),在面罩(2)的後部封蓋有一後蓋板(4),底板(1)的後端伸出一電源線(6),在面罩(2)下部前端設置有一噴射孔(7),下部尾端設置有一注水口(8)。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蒸汽式電熨鬥與傳統的電熨鬥相比,在電熨鬥上設置有一儲水囊,內部注入水分,在其中用電熱圈加熱後產生蒸汽,通過噴射孔噴出,在使用時邊熨燙邊噴射水蒸汽,可以避免幹燒的情況發生。
文檔編號D06F75/16GK202440695SQ201220074410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日
發明者楊靈芝 申請人:楊靈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