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過年除夕放鞭炮習俗(農村春節習俗吃餃子)
2023-04-20 03:26:12 1
農村春節習俗,貼春聯放鞭炮,你還記得嗎?
在安徽亳州流行這樣的俗語:「吃罷臘八飯,就把年來辦。」在皖北農村,農民朋友剛進入臘月,村民們就開始籌備豬肉、雞肉、魚肉等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之後,鄉村集鎮上街頭巷尾,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忙著挑選年貨,形成一沠繁忙的景象,大人們開始炸饊子、炸麻葉,成為小夥伴們的最愛的美食。貼春聯也是過春節不可缺少的環節,貼春聯又稱貼門對、貼對聯、貼對子等,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了農民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每逢春節,在皖北城市或者農村,每家每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新春佳節增加一份喜慶的氣氛。
到來臘月二十四之後,在鄉村民間,農民們開始清潔大掃除,及時清理房屋內、院子裡的各種雜物,乾乾淨淨過新年。現如今,在農村依然流傳著「臘月二十七,裡外洗一洗。臘月二十八,家裡的物品擦一擦。臘月二十九,髒土全部要搬走」的諺語。把院子內,房屋內打掃乾淨後,農民們經常用紅紙和金紙製成多種喜慶飾品張貼、懸掛在大門廳堂,營造新年的氣氛。記得小時候,每當除夕之夜,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幼,都會換上新衣服,期望新年新氣象。
在農村,貼春聯掛年畫十分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增添了許多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當地農民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式各樣的剪紙、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又集欣賞性、裝飾性和實用性於一體。一些村民還要在屋門上、門楣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寓意新的一年帶來新福氣。
那個年代,允許燃放鞭炮,農村家家戶戶都燃放鞭炮,從除夕夜開始到大年初一中午,村子裡鞭炮聲綿延不斷。家庭富裕的村民總會購買一些很大爆竹燃放,那響聲震耳欲聾,村裡村外都能聽到。這一天,也是小夥伴們最忙綠、最開心的一天。只要聽到鞭炮聲起,村裡的小夥伴們成群結對地向那裡奔跑,爭先恐後地尋找沒有爆炸的鞭炮,集中起來帶回家把鞭炮藥收集起來,當作煙花燃放。
大年初一早晨,村民們過水餃之後,村裡的男女老少穿戴整齊,給長輩們拜年,小夥伴們給長輩磕頭拜年都會收到1至20元不等的小紅包,心裡美滋滋的,匆忙跑到村裡的小賣部買上幾隻鞭炮。大年初一,年長的老人家裡,成群結隊拜年的村民們進進出出,讓長輩們應接不暇。這一夥客人還沒離開,那一撥人馬又來到堂屋,只好「前客讓後客」,匆忙交換場地,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更加追求健康理念,有些地區開始春節期間禁止燃放鞭炮,燃放鞭炮的農民逐漸減少,春節期間難以聽到鞭炮聲,小時候挨家挨戶拾撿鞭炮的情景,成為一種永恆的記憶。各位朋友,小時候你拾撿過鞭炮嗎?歡迎互動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故事與你一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