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1:56:36 2
專利名稱: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型材,尤其涉及一種雙疊邊工藝G型材。
背景技術:
隨著配電行業的發展,配電櫃體的結構逐步受到市場越來越多的關注,由完全採用板材焊接結構,逐步發展為型材焊接與組裝、型材全組裝櫃體結構等。當前市場上使用較多的型材有2種KF型材(見圖2)和!^8型材(見圖3)。其中,KF型材採用2.0-2. 5mm的鋼帶衝壓成型,防腐措施採用表面噴塗。因只適用於焊接結構,故市場應用漸少型材使用1.5mm的冷板或鋼帶衝壓成管狀,防腐措施採用表面噴塗。可適用於組裝結構,但由於 F28型材的摺疊處(圖3中的3、4處)及管狀內腔(圖4中的5處),無法做到表面噴塗的全覆蓋,導致防腐能力不足。尤其是海洋和沿海戶外地區高溫、高溼及高鹽霧的工作環境, 這種現象尤為嚴重。敷鋁鋅板也叫覆鋁鋅板、鍍鋁鋅鋼板,它的鋁鋅合金結構是由55%鋁、43. 4%鋅與 1. 6%矽在600°C高溫下固化而組成,其整個結構由鋁-鐵-矽-鋅,形成緻密的四元結晶體,從而形成一層強有效防止腐蝕因子透穿的屏障。敷鋁鋅板的特性1、耐腐蝕性,2、耐熱性,3、反射性,4、上漆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確保櫃體剛度、強度的情況下,提供一種能適應海洋和沿海戶外地區高溫、高溼及高鹽霧工作環境的配電櫃型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雙疊邊工藝G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呈「G」型,不封閉,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G」型曲線兩端分別設有上回折邊和下回折邊;所述上回折邊的呈「「」型,所述下回折邊呈「 I 」型;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所選用的材料為敷鋁鋅板。雙疊邊工藝G型材主要是型材材料和結構的創新。首先,材料選用厚度為1. 5mm的敷鋁鋅板。理由有二 一是充分發揮敷鋁鋅板的切口保護功能。因為敷鋁鋅板有較高的材料切口及劃傷保護功能。當板材加工過程中切口及劃傷出現時,鋅在破壞處作犧牲性保護,鋁便形成不能溶解的氧化物層發揮屏障保護功能, 使切口及劃傷部位立即得到保護。實驗證明,最大切口保護能力不超過1. 5mm,當板厚超過 1. 5mm時,將因切口保護不能做到全覆蓋而導致防腐不足的風險。二是確保型材的組裝連接達到最佳效果。敷鋁鋅板的防腐性能好,但焊接性能差,必須採用型材組裝結構。為提高連接強度,引入國際市場先進的自鎖緊螺釘。實驗證明,選用1.5mm厚的板材和M6的自鎖緊螺釘可達到最佳連接效果。其次,型材斷面形狀如同字母「G」,型材的兩個埠均採用回折邊,一是增加剛度和強度,二是使端邊順滑美觀不傷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雙疊邊工藝G型材橫截面形狀如同字母「G」,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兩個埠均採用回折邊,一是增加剛度和強度,二是使端邊順滑美觀不傷人。通過對雙疊邊工藝G型材型材材料和結構的創新,把敷鋁鋅板應用在配電櫃櫃體生產上,在確保櫃體剛度、強度的情況下,有效提高櫃體的防腐能力,適應海洋和沿海戶外地區高溫、高溼及高鹽霧的工作環境,提高配套設備的可靠性和壽命。同時,採用雙疊邊工藝G 型材為骨架的櫃體時,型材間的角對接可直接通過型材間的搭接和自鎖緊螺釘緊固連接完成,不需要附加連接組件,使結構更簡單。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橫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KF型材結構示意圖。圖3為!^8型材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出簡要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雙疊邊工藝G型材,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呈「G」型, 不封閉,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G」型曲線兩端分別設有上回折邊1和下回折邊 2 ;所述上回折邊1的呈「「」型,所述下回折邊2呈「 I 」型;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所選用的材料為敷鋁鋅板。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雙疊邊工藝G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呈「G」型,不封閉,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G」型曲線兩端分別設有上回折邊和下回折邊;所述上回折邊的呈90度折角型,所述下回折邊呈「丨」型;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所選用的材料為敷鋁鋅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確保櫃體剛度、強度的情況下,提供一種能適應海洋和沿海戶外地區高溫、高溼及高鹽霧工作環境的配電櫃型材。一種雙疊邊工藝G型材,其特徵在於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呈「G」型,不封閉,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的橫截面「G」型曲線兩端分別設有上回折邊和下回折邊;所述上回折邊的呈型,所述下回折邊呈「|」型;所述雙疊邊工藝G型材所選用的材料為敷鋁鋅板。有益效果在於在確保櫃體剛度、強度的情況下,有效提高櫃體的防腐能力,適應海洋和沿海戶外地區高溫、高溼及高鹽霧的工作環境,提高配套設備的可靠性和壽命。
文檔編號H02B1/26GK202268607SQ20112030574
公開日2012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9日
發明者劉保亮 申請人:天津市建電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