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模具排氣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6:18:51 3
本實用新型屬於模具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模具排氣結構。
背景技術:
注塑模具屬於型腔模,型腔內有大量空氣,熔融原料快速進入型腔時,要將這些空氣及時排出,同時,當熔融原料在型腔內成型固化後開模時,產品和型腔壁之間會產生真空,空氣必須及時進入。由於注塑本身的這種缺陷,使注塑產品存在諸多問題,如產品表面形成氣痕、氣紋、接縫,表面輪廓不清等,模具的排氣問題已經成為亟待及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排氣通暢的模具排氣結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模具排氣結構,包括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上設置有上型腔和導向杆,所述下模板上設置有下型腔和導向孔,上型腔和下型腔形成與工件相配的型腔,所述下模板的分型面上設置有圍繞下型腔的環形排氣槽,所述環形排氣槽內部的分型面設置為糙面,所述分型面上設置有與下型腔遠角點相對的遠角排氣槽,遠角排氣槽與環形排氣槽連通,所述分型面上還設置有與環形排氣槽連通的排氣口。
所述糙面是由砂輪磨切而成,磨切的深度為0.003~0.005 mm。
採用上述結構後,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本實用 新型在分型面上設置了環形排氣槽、遠角排氣槽及排氣口,還把環形排氣槽內部的分型面設置為糙面,有利於排空氣體,能大大降低膠料的注射壓力、注射時間及保壓時間,使塑件成型由困難變為容易,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見圖1所示:一種模具排氣結構,包括上模板(附圖未畫出)和下模板1,所述上模板上設置有上型腔和導向杆,所述下模板1上設置有下型腔2和導向孔3,上型腔和下型腔2形成與工件相配的型腔,以上所述為現有技術結構,其它現有技術結構不再贅述,本實施例的特點是:所述下模板1的分型面4上設置有圍繞下型腔2的環形排氣槽5,所述環形排氣槽5內部的分型面4設置為糙面6,所述糙面6是由砂輪磨切而成,磨切的深度為0.003~0.005 mm,所述分型面4上設置有與下型腔2遠角點相對的遠角排氣槽7,遠角排氣槽7與環形排氣槽5連通,所述分型面4上還設置有與環形排氣槽5連通的排氣口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