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拱板基礎及其施工方法
2023-04-28 11:20:46 1
專利名稱:一種拱板基礎及其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拱板基礎。還涉及該拱板基礎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拱板結構是形式簡單的空間薄壁結構,承受空間力系作用,力的傳遞路線短, 目前拱板結構主要用於上部結構。常用基礎結構採用平板結構,平板結構結構型 式簡單,但與拱板結構相比結構剛度要差。另外拱板基礎穩定性比平板結構強,
可增加基礎抗水平力、抗滑移及減少差異沉降等能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剛度較好的拱板基礎。本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包括提供一種上述拱板基礎的施工方法。
為此,本發明提供的拱板基礎的基礎板由多個截面呈拱形拱板構成。
由於本發明提供的拱板基礎的拱板形狀相比傳統基礎的平板形狀具有更好的 結構剛度,而且穩定性更好,因此可以增強此種基礎的抗水平力、抗滑移及減少 差異沉降等能力。
圖1拱板基礎平面圖
圖2拱板基礎剖面圖
附圖標誌1 、拱板,2、地基土,3、基礎梁。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l、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拱板基礎基礎板由多個截面呈拱形拱板l構成,拱板1的結合處設置拱板基礎鋼筋延伸段2,相鄰拱板l之間澆注有基礎梁。 本發明提供的拱板基礎的設計步驟包括
1) 確定拱板半徑。
根據柱距或承重牆間距確定拱板半徑。
2) 確定拱板挑出長度。
根據建築物的總荷載和地基土的承載力,求得所需的基礎底面積,進而初步 確定基礎各邊的外挑長度,對外挑部分進行剛度驗算,根據驗算結果進行調整。 最小外挑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a=3KbR/2Ec入V
式中a為基礎挑出長度;Kb為地基基床係數;R為拱板半徑;Ec為混凝土彈性 模量;A為折板基礎的剛度特徵係數,取0.6 0.7; h為拱板厚度。
3) 確定拱板板厚。
根據拱板的抗彎、抗剪強度要求選擇合適的板厚。 一般情況下板厚取層數乘 以3cm,且不小於10cm。對於端部山牆,考慮到反力集中和外伸拱板受力特點等 影響,將其平均反壓力乘以增大係數1.15,確保拱板的安全工作。
4) 設置基礎梁。
為了承受相鄰拱連接處存在的不平衡水平力,減小受力後相鄰拱縫的相對位 移,在橫牆下設置了貫通橫向的基礎梁。拱板基礎端部應設通長封頭梁,增強基 礎縱向剛度,承受軟土上建築物的整體彎曲作用,並承擔交脊處的不平衡水平力, 限制拱板折縫處橫向變位。對於縱向牆下基礎梁,應視建築物的長度和地基的均 勻性取35 70cm,基礎梁截面高度必須滿足截面邊緣最大拉應力的限制條件。
5) 確定基礎配筋。
拱板縱向配筋是由懸挑部分的彎矩和第一內支座彎矩最小值控制。基礎梁配筋需考慮拱板反力。在較大的門孔洞處要加強拱板配筋。 其施工方法包括 實施例1:
1) 場地平整。
場地平整至設計標高,場地土平整時用壓路機來回碾壓,壓到無痕跡為止。
場地平整後要做好場地排水。
2) 做好拱槽。
在地基土2上做拱槽,拱槽成型後校核尺寸,控制誤差在10mm以內。拱槽完 成後,應儘量減少暴露時間,嚴防日曬雨淋和受水浸泡,避免拱槽變形。
3) 澆搗墊層。
墊層採用C20細石砼,細石砼墊層厚度為50cm,將土胎尺寸誤差儘可能消除 在該墊層內。
4) 支設拱板1模板。
拱板l半徑與柱距或承重牆間距相同。根據拱板l的抗彎、抗剪強度要求選 擇合適的板厚。拱板1厚度取層數乘以3cm,且不小於10cm。
根據建築物的總荷載和地基土的承載力,求得所需的基礎底面積,進而初步 確定基礎各邊的外挑長度,對外挑部分進行剛度驗算,根據驗算結果進行調整。
拱板1挑出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a=3KbR/2Ec入V
式中a為基礎挑出長度;Kb為地基基床係數;R為拱板半徑;Ee為混凝土彈 性模量;A為拱板基礎的剛度特徵係數,取0.6 0.7; h為拱板厚度。
對於端部山牆拱板l,考慮到反力集中和外伸拱板1受力特點等影響,將其
平均反壓力乘以增大係數1.15,確保拱板1的安全工作。拱板l模板軸線要求嚴格控制,偏差不得超過lmm。
5) 支設基礎梁3模板。
在兩拱板交脊處設置基礎梁3。拱板l的交脊處必須設置基礎梁3,基礎梁3 寬度大於牆厚,厚度為30cm,基礎梁3高度為50~70cm,起到分布荷重和加強磚 砌房屋整體性的作用。
拱板基礎端部應設通長封頭梁,增強基礎縱向剛度,承受軟土上建築物的整 體彎曲作用,並承擔交脊處的不平衡水平力,限制拱板1折縫處橫向變位。
基礎梁3模板偏差不得超過2mm。
6) 綁紮拱板基礎鋼筋。
拱板1縱向配筋是由懸挑部分的彎矩和第一內支座彎矩最小值控制。在門孔 洞處拱板1配筋截面積要加強15%。
7) 澆搗拱板1混凝土。
先澆拱板1混凝土至基礎梁3下表面,將施工縫留在了基礎梁3的底部。在 拱板混凝土設置L形06鋼筋,L形鋼筋06長度為30cm,間距為400cm。
8) 澆搗基礎梁3混凝土。
待拱板1凝固12h以上再支模澆築基礎梁3混凝土。 實施例2:
1) 場地平整。
場地平整至設計標高,場地土平整時用壓路機來回碾壓,壓到無痕跡為止。 場地平整後要做好場地排水。
2) 做好拱槽。
在地基土2上做拱槽,拱槽成型後校核尺寸,控制誤差在10mm以內。拱槽完 成後,應儘量減少暴露時間,嚴防日曬雨淋和受水浸泡,避免拱槽變形。3) 澆搗墊層。
墊層採用C20細石砼,細石砼墊層厚度為50cm,將土胎尺寸誤差儘可能消除 在該墊層內。
4) 放置預製拱板1 。
預製預製拱板1半徑與柱距或承重牆間距相同。預製拱板1厚度取層數乘以 3cm,且不小於10cm。
根據建築物的總荷載和地基土的承載力,求得所需的基礎底面積,進而初步 確定基礎各邊的外挑長度,對外挑部分進行剛度驗算,根據驗算結果進行調整。
預製拱板1挑出長度計算公式如下
a=3KbR/2Ec入V
式中a為基礎挑出長度;Kb為地基基床係數;R為拱板半徑;Ec為混凝土彈 性模量;X為拱板基礎的剛度特徵係數,取0.6 0.7; h為拱板厚度。
對於端部山牆預製拱板ll,考慮到反力集中和外伸預製拱板11受力特點等影 響,將其平均反壓力乘以增大係數1.15,確保預製拱板l的安全工作。
預製拱板1端頭設置U形0)8鋼筋,U形鋼筋。8長度為50cm, U形鋼筋相 鄰預製拱板通過U形鋼筋焊接進行有效連接。
5) 支設基礎梁3模板。
在兩拱板交脊處設置基礎梁3。拱板l的交脊處必須設置基礎梁3,基礎梁3 寬度大於牆厚,厚度為30cm,基礎梁3高度為50~70cm,起到分布荷重和加強磚 砌房屋整體性的作用。
拱板基礎端部應設通長封頭梁,增強基礎縱向剛度,承受軟土上建築物的整 體彎曲作用,並承擔交脊處的不平衡水平力,限制拱板l折縫處橫向變位。
基礎梁3模板偏差不得超過2mm。6)澆搗基礎梁3混凝土<
權利要求
1、一種拱板基礎,其特徵是基礎板由多個截面呈拱形拱板(1)構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拱板基礎,其特徵是所述拱板(1)的結合處設置 拱板基礎鋼筋延伸段(2),相鄰拱板(1)之間澆注有基礎梁。
3、 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拱板基礎的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施工步驟包括1) 場地平整;2) 做好拱槽;3) 澆搗墊層;4) 支設拱板模板;5) 支設基礎梁模板;6) 綁紮拱板和基礎梁鋼筋;7) 澆搗拱板混凝土;8) 澆搗基礎梁混凝土。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拱板基礎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拱板半徑與柱距或承 重牆間距相同。
5、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拱板基礎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拱板厚度取層數 乘以3cm,且不小於10cm。
6、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拱板基礎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基礎梁高度為 50~70cm,厚度為30cm。
7、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拱板基礎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在門孔洞處拱板 配筋截面積要加強15%。
8、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拱板基礎施工方法,其特徵是在拱板混凝土設 置L形06鋼筋,L形鋼筋(P6長度為30cm,間距為400cm。
9、 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拱板基礎施工方法,其特徵是預製拱板端頭設置U形08鋼筋,U形鋼筋08長度為50cm, U形鋼筋相鄰預製拱板通過U形鋼筋 焊接進行有效連接。
10、 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拱板基礎的施工方法,其特徵是施工步驟包括1) 場地平整;2) 做好拱槽;3) 澆搗墊層;4) 放置預製拱板;5) 支設基礎梁模板;6) 澆搗基礎梁混凝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拱板基礎,拱板基礎的基礎板由多個截面呈拱形拱板構成。由於本發明提供的拱板基礎的拱板形狀相比傳統基礎的平板形狀具有更好的結構剛度,而且穩定性更好,因此可以增強此種基礎的抗水平力、抗滑移及減少差異沉降等能力。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拱板基礎的施工方法,其步驟包括1)場地平整;2)做好拱槽;3)澆搗墊層;4)支設拱板模板;5)支設基礎梁模板;6)綁紮拱板和基礎梁鋼筋;7)澆搗拱板混凝土;8)澆搗基礎梁混凝土。
文檔編號E02D27/01GK101492921SQ200910037529
公開日2009年7月29日 申請日期2009年2月25日 優先權日2009年2月25日
發明者奎 朱 申請人:葉長青;朱 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