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油氣混合器的製造方法
2023-04-28 09:07:26
新型油氣混合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油氣混合器,主要由直接頭、三通管、平面直角接頭、節流本體、節流管、套管、內牙雙接頭組成。三通管左側與直接頭螺紋連接,三通管上側與平面直角接頭螺紋連接,三通管右側與節流本體左側螺紋連接,節流本體右側與內牙雙接頭螺紋連接,節流本體右側與內牙雙接頭螺紋連接內設有套管,套管內設有節流管,節流管在直接頭、三通管、節流本體和內牙雙接頭前後移動,平面直角接頭連接潔淨氣源,內牙雙接頭連接注油機,設備所需潤滑油經節流管節流後,與潔淨氣源混合,從直接頭流出,直接頭與所需潤滑點通過管路連接。體積小,結構簡單,動力消耗低,自動化程度高。
【專利說明】新型油氣混合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油氣混合器。
【背景技術】
[0002]油氣潤滑作為一種新型的潤滑技術,與傳統潤滑方式(如集中幹油系統、油霧潤滑)相比,在高轉速、高熱負荷及受水、贓物、有害氣體侵蝕等工況條件下,油氣潤滑技術應用在軸承、齒輪等設備上具有明顯的技術和經濟優勢,主要體現在:潤滑效能高、效果好、油耗量低、能大幅度降低設備運行和維護費用,環境汙染小、自動化程度高等方面。
[0003]油氣潤滑是利用氣動泵或電動泵將油輸入主分配器,由主分配器將油分成若干部分,各部分油進入油氣混合器。進入的油由油氣混合器分成若干部分,各部分油進入混合塊中,在不斷壓縮空氣的作用下,進入油氣管道的潤滑油沿著管壁成波浪狀向前移動,最後以滴狀噴入潤滑點,起到潤滑作用,壓縮空氣則將摩擦產生的熱量經排出口排出。現有技術中,油氣混合器結構複雜且體積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經濟的新型油氣混合器裝置。
[0005]本實用新型的所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油氣混合器,主要由直接頭、三通管、平面直角接頭、節流本體、節流管、套管、內牙雙接頭組成。所述三通管左側與所述直接頭螺紋連接,所述三通管上側與所述平面直角接頭螺紋連接,所述三通管右側與所述節流本體左側螺紋連接,所述節流本體右側與所述內牙雙接頭螺紋連接,所述節流本體右側與所述內牙雙接頭螺紋連接內設有所述套管,所述套管內設有所述節流管,所述節流管在所述直接頭、所述三通管、所述節流本體和所述內牙雙接頭前後移動,所述平面直角接頭連接潔淨氣源,所述內牙雙接頭連接注油機,設備所需潤滑油經節流管節流後,與潔淨氣源混合,從所述直接頭流出,所述直接頭與所需潤滑點通過管路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於,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體積小,結構簡單,動力消耗低,自動化程度高,油氣潤滑的潤滑油是由壓縮空氣輸送到潤滑點,所以潤滑點的正壓較大,在軸承內腔可起到非常好的密封作用。油氣潤滑的壓縮空氣流速高,易於帶走摩擦熱,降低摩擦產生的工作溫度,冷卻效果好。油氣潤滑不受油品黏度的限制,可以使用各種油品,並能定時定量地把油輸送到潤滑點,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下列是圖中各標識的具體名稱:1直接頭、2三通管、3平面直角接頭、4節流本體、5節流管、6套管、7內牙雙接頭。【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一種新型油氣混合器,主要由直接頭1、三通管2、平面直角接頭3、節流本體4、節流管5、套管6、內牙雙接頭7組成。所述三通管2左側與所述直接頭I螺紋連接,所述三通管2上側與所述平面直角接頭3螺紋連接,所述三通管2右側與所述節流本體4左側螺紋連接,所述節流本體4右側與所述內牙雙接頭7螺紋連接,所述節流本體4右側與所述內牙雙接頭7螺紋連接內設有所述套管6,所述套管6內設有所述節流管5,所述節流管5在所述直接頭1、所述三通管2、所述節流本體4和所述內牙雙接頭7前後移動,所述平面直角接頭3連接潔淨氣源,所述內牙雙接頭7連接注油機,設備所需潤滑油經節流管5節流後,與潔淨氣源混合,從所述直接頭I流出,所述直接頭I與所需潤滑點通過管路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油氣混合器,主要由直接頭、三通管、平面直角接頭、節流本體、節流管、套管、內牙雙接頭組成,其特徵是:所述三通管左側與所述直接頭螺紋連接,所述三通管上側與所述平面直角接頭螺紋連接,所述三通管右側與所述節流本體左側螺紋連接,所述節流本體右側與所述內牙雙接頭螺紋連接,所述節流本體右側與所述內牙雙接頭螺紋連接內設有所述套管,所述套管內設有所述節流管,所述節流管在所述直接頭、所述三通管、所述節流本體和所述內牙雙接頭前後移動,所述平面直角接頭連接潔淨氣源,所述內牙雙接頭連接注油機,設備所需潤滑油經節流管節流後,與潔淨氣源混合,從所述直接頭流出,所述直接頭與所需潤滑點通過管路連接。
【文檔編號】F16N7/34GK203384622SQ201320434482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2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2日
【發明者】沈海勇 申請人:浙江勝祥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