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頂天線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9:00:46 2
專利名稱:吸頂天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通訊領域,尤其涉及室內分布系統中使用的吸頂天線。
背景技術:
一般的室內分布系統採用的是全向吸頂天線,使用的頻率範圍為806-960MHZ和 1710-2500MHZ,在低頻段的增益為2dB,高頻段的增益為5dB,其饋線電壓駐波比為1. 5。全 向吸頂天線的基本結構為單臂振子、反射盤、饋電柱、同軸電纜線、絕緣墊圈。其關鍵特性 為駐波比、增益、方向性。普通的吸頂天線信號流經同軸電纜線經由饋電柱向單臂振子饋電,單臂振子把信 號向外發射,其中一部分電磁波發射到了反射盤上,反射盤把這部分電磁波反射到空間中 去。反射盤更有利於把吸頂天線安裝到室內天花板上,減小凸起,有利於美觀。室內吸頂天線子午面(E面)方向圖呈「⑴」形,赤道面(H面)方向圖呈圓形。在 低頻段時子午面天線增益變化不大,在高頻段時子午面天線增益呈現明顯的方向性,輻射 性能向天線正下方集中。一般建築層高約3m,移動通信終端高約lm,室內分布系統天線覆 蓋半徑設計原則為重要樓宇小於10m,一般樓宇15m,空曠層20m,由此可知,對應的天線輻 射角約為78° -85°,而在這個輻射角範圍內,天線的增益為負值。天線增益值比較高的輻 射角為小於60°的範圍內,計算可知其覆蓋半徑僅為3. 5m。為了提高天線增益、降低駐波比、確保天線覆蓋範圍,不得不提高信源功率或者加 密天線,由此也帶來巨大的室內分布系統改造成本。現有的室內分布系統中使用的吸頂天 線,一般採用饋電柱與同軸電纜線的芯線電連接,這樣會使得吸頂天線的駐波比、增益和方 向性均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室內分布系統中使用的吸頂天線,其 通過改進同軸電纜線與錐體天線的連接方式,顯著地提高吸頂天線的駐波比、增益和方向 性。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吸頂天線,包 括上錐體、絕緣墊片、下錐體、底板、安裝螺杆和同軸電纜線,上錐體與下錐體的錐頂對向設 置,上錐體為空心圓錐臺狀,下錐體為空心圓錐臺狀,絕緣墊片位於上錐體與下錐體之間, 下錐體的錐底與底板固定連接,底板與用於安裝固定的安裝螺杆固定連接,所述同軸電纜 線穿過下錐體的空心部分,並與上錐體連接,且同軸電纜線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絕緣 包皮層、導電屏蔽層、絕緣層和導電芯線;還包括有設置在絕緣墊片和下錐體之間的接地螺母、設置在下錐體錐頂上的饋電 銅管和設置在上錐體錐頂上的饋電孔,所述導電芯線插入饋電孔並與上錐體電連接,所述 饋電銅管與接地螺母固定連接,所述下錐體通過接地螺母與導電屏蔽層電連接。其中,所述下錐體的圓錐半徑大於上錐體的圓錐半徑。[0010]其中,所述饋電孔內壁為導電銅層,所述導電芯線通過焊接方式與所述饋電孔內 壁的導電銅層電連接。其中,所述同軸電纜線為50歐姆的同軸電纜線。其中,所述上錐體的截面為梯形結構。其中,所述下錐體的截面為梯形結構。其中,所述吸頂天線的輻射角為78° -85°,覆蓋半徑為8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區別於現有技術的採用饋電柱與同軸電纜線的芯線電 連接,本實用新型採用上錐體上的饋電孔與同軸電纜線的芯線電連接,下錐體上的饋電銅 管通過接地螺母與同軸電纜線的導電屏蔽層電連接,結構更簡單。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上下錐體間部分結構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駐波比圖。其中,10 上錐體,11 絕緣墊片,12 接地螺母,13 下錐體,14:底板,15 安裝螺 杆,16 同軸電纜線,17 接頭,18 饋電銅管,19 饋電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 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以及圖2,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吸頂天線,包括上錐體10、絕緣墊片11、 下錐體13、底板14、安裝螺杆15和同軸電纜線16,上錐體10與下錐體13的錐頂對向設置, 上錐體10為空心圓錐臺狀,下錐體13為空心圓錐臺狀,絕緣墊片11位於上錐體10與下錐 體13之間,下錐體13與底板14固定連接,底板14與用於安裝固定的安裝螺杆15固定連 接,所述同軸電纜線16穿過下錐體13的空心部分與上錐體10連接,且同軸電纜線16包括 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絕緣包皮層、導電屏蔽層、絕緣層和導電芯線;還包括有設置在絕緣墊 片11和下錐體13之間的接地螺母12、設置在下錐體13錐頂上的饋電銅管18和設置在上 錐體10錐頂上的饋電孔19,所述導電芯線插入饋電孔19並與上錐體10電連接,所述饋電 銅管18與接地螺母12固定連接,所述下錐體13通過接地螺母12與導電屏蔽層電連接。信號流經同軸電纜線的導電芯線後,由與導電芯線電連接的上錐體上的饋電孔19 向上錐體饋電,上錐體把信號向外發射,其中一部分電磁波發射到了下錐體上,下錐體把這 部分電磁波反射到空間中去。所述同軸電纜線16的一端與所述吸頂天線的上下錐體電連接,其另一端與接頭 17電連接,用於與信號源連接以接收信號。上錐體10為空心圓錐臺狀,下錐體13呈空心圓錐臺狀,下錐體13的圓錐半徑大 於上錐體10的圓錐半徑。上錐體10和下錐體13通過的錐頂部分對向設置,之間加一絕緣 墊片11,絕緣墊片11可以為陶瓷或者聚氯乙烯等絕緣材料。饋電孔19內壁為導電銅層,導電芯線通過焊接方式與所述饋電孔19內壁的導電 銅層電連接。由於採用焊接方式連接,在安裝及拆卸方面具有良好的方便性。饋電孔19內壁還可以為其它具有較好導電性能的材料,並不僅限於銅材。下錐體13上設置有導電的饋電銅管18,同軸電纜線16穿過該饋電銅管18,且其 導電屏蔽層通過接地螺母12與饋電銅管18電連接。同軸電纜線為50歐姆的同軸電纜線。同軸電纜線的導電芯線與饋電孔19電連接 以引入信號,導電芯線與饋電孔19之間可以採用焊接方式電連接,採用焊接的方式可以使 得導電芯線與饋電孔19之間的連接變得容易拆卸,方便後續的維護或者維修。下錐體的截面為梯形結構,這樣下錐體的上表面是一個平面,這樣的平面結構與 有突起的下錐體的上表面結構相比,能夠很好地改善駐波比。區別於現有技術的採用饋電柱與同軸電纜線的芯線電連接影響吸頂天線的駐波 比、增益和方向性,本實用新型採用上錐體上的饋電孔19與同軸電纜線的芯線電連接,且 加入接地螺母用於連接同軸電纜線的屏蔽層和下錐體的饋電銅管,使得同軸電纜線與上錐 體及下錐體的連接更加簡單緊固且能夠很好地改善吸頂天線的駐波比、增益和方向性。仿真和實驗結果測得,本實用新型的駐波比圖3中示出,在低頻段806-960MHZ時 的駐波比為1. 27-1. 29,而在高頻段1710-2500MHZ時的駐波比為1. 2-2. 2。由這些參數可 知,本實用新型的駐波比跟現有技術的1. 5有很大的提高。另夕卜,本實用新型的增益在低頻段806-960MHZ時為1. 5-2. 5,高頻段 1710-2500MHZ時為3.85-5.7。而本實用新型形成的垂直極化波,使方向圖的覆蓋更加合理。本實用新型的饋電方式簡單,便於安裝,並且E面方向圖成雙肺葉型,半功率角 大,能夠很好地覆蓋78° -85°輻射角,增益高,衰減小,且該吸頂天線的覆蓋半徑在8m左
右o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 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 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吸頂天線,包括上錐體、絕緣墊片、下錐體、底板、安裝螺杆和同軸電纜線,上錐體與下錐體的錐頂對向設置,上錐體為空心圓錐臺狀,下錐體為空心圓錐臺狀,絕緣墊片位於上錐體與下錐體之間,下錐體的錐底與底板固定連接,底板與用於安裝固定的安裝螺杆固定連接,所述同軸電纜線穿過下錐體的空心部分,並與上錐體連接,且同軸電纜線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絕緣包皮層、導電屏蔽層、絕緣層和導電芯線;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有設置在絕緣墊片和下錐體之間的接地螺母、設置在下錐體錐頂上的饋電銅管和設置在上錐體錐頂上的饋電孔,所述導電芯線插入饋電孔並與上錐體電連接,所述饋電銅管與接地螺母固定連接,所述下錐體通過接地螺母與導電屏蔽層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下錐體的圓錐半徑大於上錐體 的圓錐半徑。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饋電孔內壁為導電銅層,所述導 電芯線通過焊接方式與所述饋電孔內壁的導電銅層電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同軸電纜線為50歐姆的同軸電纜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上錐體的截面為梯形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下錐體的截面為梯形結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頂天線,包括上錐體、絕緣墊片、下錐體、底板、安裝螺杆和同軸電纜線,上錐體與下錐體的錐頂對向設置,上錐體為空心圓錐臺狀,下錐體為空心圓錐臺狀,絕緣墊片位於上錐體與下錐體之間,所述同軸電纜線穿過下錐體的空心部分,並與上錐體連接,且同軸電纜線包括從外到內依次設置的絕緣包皮層、導電屏蔽層、絕緣層和導電芯線;還包括有接地螺母、饋電銅管和饋電孔,上錐體通過饋電孔與導電芯線電連接,下錐體通過接地螺母與導電屏蔽層電連接。有益效果是區別於現有技術的採用饋電柱與同軸電纜線的芯線電連接,本實用新型採用上錐體上的饋電孔與同軸電纜線的芯線電連接,結構更簡單。
文檔編號H01Q1/48GK201758182SQ20102026908
公開日2011年3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3日
發明者林城兆 申請人:深圳市華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