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骨折每天多吃25克蛋白質(骨折以後少吃酸性食物)
2023-04-28 11:06:22 1
骨折以後少吃酸性食物?
醫學專家認為,此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太絕對,建議根據體質調配飲食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謝裕華教授
文/南都記者曾文瓊 通訊員張秋霞
真 相
王女士前段時間不小心摔傷了腳踝,去醫院檢查後,被告知在恢復期間要忌口,少吃酸性食物。王女士平時最愛吃話梅等酸性零食,為此她十分鬱悶。但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教授謝裕華稱,骨折後忌食酸性食物這種說法太絕對。
陰虛體質者當以酸鹹性食物補養
謝裕華表示,傷筋動骨後不能吃酸性食品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這是因為過多進食酸性食物會影響腸胃消化,從而影響骨骼吸收營養物質。但這一說法又太絕對,應與患者的體質、年齡和氣候相結合。對於煩熱、口乾咽燥、神煩氣粗的陰虛體質的病人,反而當以酸鹹性食物補養。「骨折病人要根據恢復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一般來說,我建議骨折的病人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腫為主,後期再根據恢復情況合理飲食。」
前期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謝教授介紹,所謂「傷筋動骨一百天」,骨折與一般皮肉損傷不同,堅硬的骨質癒合時間比較長,短則1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很多家屬會在患者骨折以後迫不及待地給其大補骨頭湯、大魚大肉、鈣片等,「這其實是一個飲食誤區,骨折初期最好避免進食過於油膩或難以消化的食物,吃得清淡一點更好。」他說,發生骨折的受傷部位因氣滯血瘀而腫脹,局部發生內出血,應及時活血化瘀、消除腫脹,可以服用三七片等,以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達到祛瘀消腫效果。如果大量攝入肉類,會使體內體液偏酸,骨骼釋放到血液中的鈣增多,最後會導致骨質疏鬆等,對骨折恢復不利。
後期適當增加高營養食物
病人經過一段時間臥床後瘀腫已大部分被吸收,機體處於高代謝狀態,鉀、鈣等丟失較多,因此此時病人必須進食適當的高營養物質補充,進食維生素、鈣、鉀、鋅等微量元素來促進骨骼生長和傷口癒合,尤其是本身體質較弱、恢復慢的病人更需改善飲食。另外,活動少的病人應吃纖維素多的蔬菜、大蕉、蜂蜜等促進胃腸排洩的食物,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戒菸限酒。
連結
筋骨損傷食療法
1
天麻燉魚頭:
天麻10克,鮮鱅魚頭1個,生薑3片。天麻、鱅魚頭、生薑放燉盅內,加清水適量,隔水燉熟,調味即可。可補益肝腎,祛風通絡。
2
葛根煲豬尾骨:
葛根30克,豬尾骨500克。葛根去皮切塊,豬尾骨切段,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煲湯。飲湯食肉,可清熱祛溼,舒筋活絡。
3
老艾煲雞:
老艾60克,母雞1隻,食鹽少許。老艾熬水,雞洗淨,切塊,將艾水、雞放鍋內,煮至肉爛,調味,飲湯食雞肉。可補益氣血,溫通經絡。
4
參芪龍眼粥:
黨參、黃芪、桂圓肉、枸杞子各20克,粗米50克。將原料洗淨,黨參、黃芪切碎先煎取汁,加水適量煮沸,加入桂圓肉、枸杞子及粗米,文火煮成粥,加適量紅糖即可。可補氣養血,適用於氣血虧虛。
5
薏米赤豆湯:
薏米、赤豆各50克,山藥15克,新會陳皮5克。將所有原料洗淨,加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煎,加冰糖適量即可。可除溼,尤其是天氣溼熱,適用於一般病人。
覺得不錯,請點讚↓↓↓